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她們的世界】范欽慧,追尋寂靜的旅程
2016/04/11 18:35:01瀏覽807|回應0|推薦1

【前言】:現代女性扮演了許多角色,也面臨許多考驗;關於自我實現、婚姻與家庭,該如何自處?家庭版特地邀請一些優秀的女性,分享她們的經驗和心得。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一,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些女力故事。

文/陳姵穎 圖/范欽慧提供 

「一切的召喚都是從聲音開始的。」

 「召喚」這個字眼,聽起來似乎有那麼一點「不科學」,在嘈雜奔忙的現代社會,能靜下來是種奢求,更何況是去「感知到什麼」,但范欽慧正是那個善於傾聽之人。

 野地呼聲 開啟尋音的旅程

 對范欽慧而言,不管是自然界的鳥叫蟲鳴、溪流海潮,還是城市中的車流脈動、市井之聲,聲音是那麼無所不在,那樣迷人萬分。而她從沒想過,聲音會引領她走進截然不同的生命旅程。

 那年,一隻冠藍鴉(Blue Jay)的呼聲撞擊了她的耳朵,范欽慧一頭栽進賞鳥的世界,心中始終有個聲音:「我希望能成為光是透過聲音,就能辨認出牠們名字的人。」念頭徘徊不去,三十歲那年,她毅然辭去穩定的雜誌工作,帶著一台錄音機和專業麥克風,踏上追尋聲音之路。1997年,她向教育廣播電台遞出「自然筆記」的節目企畫,正式成為獨立製作人、野地錄音師,進而成為作家。

 十九個年頭過去,回想這個轉折,范欽慧說:「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去預設某個模式,而是思考要如何成為我想成為的人。我想擁有一個身分,能去靠近那些在我看來很有魅力的人事物,成為廣播電台的主持人、向聽眾介紹自然,是很有開創性和挑戰的迷人工作。」即使一切得從零開始,不充裕的製作費讓她得四處寫案子找資源,范欽慧仍甘之如飴。

 擔任母職 迸發創作新能量

 除了想走入自然,「要不要成為母親」的思考,是另一股推動她前進的力量。因為打算成為一個母親,范欽慧有意識地投入這份與教育相關的工作,「事實上我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了。」自然筆記才製作三個月,范欽慧就拿到第一座金鐘獎,她拍的紀錄片和文字作品也陸續獲得肯定,一連串的鼓勵,彷彿都告訴她要持續下去。

 如同自然孕育了生命,而生命又會不斷去認知博大的自然,范欽慧說,她的創作能量是在有了孩子之後才變得更穩定;34歲生下老大豆豆,41歲誕下老二芽芽,2010年范欽慧寫下《跟著節氣去旅行》,脫離了第一本書《與自然相遇的人》的報導寫作模式,她開始書寫內在,穩定的家庭元素給予她更充實的養分,融合生命經驗,去觀照自己腳本以外的故事,投入環境改革運動。

 聲景革命 築一條寂靜山徑

 於是,一本《一平方英寸的寂靜》和一顆帶著線條的「許願石」,使范欽慧得以與位在地球另一端的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透過網路相遇。同感戈登認為的「寂靜並非無聲,而是使萬物之音都能存在。」范欽慧帶著石頭,從義大利西西里島到日本千葉、東京,訪談國外聲景工作者,再匯聚台灣各界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經驗,編織起一股保護寂靜的力量;她於去年出版《搶救寂靜》一書,成立「台灣聲景協會」,推出「聲物狂想曲」系列活動,邀請大眾聆聽周遭,並關注噪音帶來的種種問題。

 「很多人認為我是傻子,或許是吧,我相信那張隱形的網就在那裡,只要我的意念夠強大,這張網就能織起來。就算不是在我手上織成,我也要去影響更多人。」意念延伸成夢想,范欽慧期待能讓太平山翠峰湖步道中的「奧陶紀苔原」與戈登推動寂靜運動的起源地──霍河雨林的「一平方英寸之地」結盟,甚至,讓奧陶紀苔原變為這座島嶼最安靜的地方,並使翠峰湖步道成為台灣第一條經過認證的「寂靜山徑」。

 六月,范欽慧將飛往美國密西根大學參加國際生態聲學大會,更將繞道西雅圖與戈登首度會面,一起前往那片寂靜的聖殿。說自己「興奮又害怕」的她,這趟追尋聲音的旅程,再度展開。

Q:夫妻之間的相處,有什麼秘訣?

A:我和我先生南轅北轍,從剝橘子就看得出我們的個性,我總是從底部戳個洞然後扒開,吃完後果皮東一片西一片;我先生則是先用指甲在果皮上畫好線,然後再一瓣一瓣仔細撥開。我很欣賞先生的地方是,他是個很成熟又懂得自處的人,給予伴侶絕對的空間和信任,從我當記者到成為錄音師,四處亂跑,他從不介意。他常說,他最喜歡我的地方也就是他最受不了我的地方,因為我很大而化之,對他這種注重細節的人而言,生活上反而輕鬆,我們都享受了彼此個性中的好處,也是最要好的朋友。我覺得夫妻相處最重要的是要互相cover,然後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Q:對於有心帶孩子領略自然之美的父母,有什麼建議?

A:我覺得去「哪裡玩」或「玩什麼」都不是重點,親近自然很好,但不是要證明自己與孩子去過哪裡,而是要鍛鍊孩子的心,並在過程中建立孩子的價值觀。我想舉芽芽前陣子去溯溪的例子,她是個主導性很強的孩子,那天的活動卻不像同團的小男生一馬當先往前衝,晚上我問她今天怎麼了?她說因為石頭很滑,她有點害怕,加上怕爸爸受傷。我聽了很感動,告訴她,懂得在自然中感到害怕,代表她更深入的了解了自然,而且她在活動中不只展現了自己,也懂得幫助別人。參加團體活動,有時候反而能讓孩子學到更多。

Q:談談您的教養觀?

A:我認為面對孩子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學習,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而我們都不完美,只能儘量享受身為母親的一切。我希望她們可以平安健康長大,在有限的日子裡,陪伴她們學會喜歡和相信自己,這是我唯一能為孩子做的;但這同時很難,因為父母有太多機會可以去否定孩子,需要去訂立一些規則,卻又不能壓制了孩子的個性。

小編報報:每月的「女力典範」改欄名囉,為了更加貼近介紹女性故事的核心,本月起更名為「她們的世界」;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一,請繼續跟我們一起閱讀這些女力故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ily123&aid=5322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