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無限
2017/03/30 18:15:05瀏覽432|回應0|推薦6

好文分享一、節錄張曉風教授散文〈我在〉

 

我能為他們做什麼?在同盞共飲的黃昏,也許什麼都不能,但至少我在這裡,在傾聽,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讀書,也是一種「在」。

 

           有一年,到圖書館去,翻一本《春在堂筆記》,那是俞樾先生的集子,紅綢精裝的封面,打開封底一看,竟然從來也沒人借閱過,真是「古來聖賢皆寂寞」啊!」心念一動,便把書借回家去。書在,春在,但也要讀者在才行啊!……..

 

看書的時候,書上總有綽綽人影,其中有我,我總在那裡。《舊約·創世紀》裡,墮落後的亞當在涼風乍至的伊甸園把自己藏匿起來。上帝說:
    「亞當,你在哪裡?」  他噤而不答。
   
如果是我,我會走出,說:「上帝,我在,我在這裡,請你看著我,我在這裡。不比一個凡人好,也不比一個凡人壞,我有我的遜順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無限的求真求美的夢裡,也在我脆弱不堪一擊的人性裡。上帝啊,俯察我,我在這裡。」

 

「我在」,意思是說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裡。幾年前,我在山裡說過的一句話容許我再說一遍,作為終響:「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好文分享二、節錄張曉風教授〈唸你們的名字〉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於自己的無行,你要幾度猶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開第一具屍體,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於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成為一個「擁有」的人。

 

孩子們,我願意把那則古老的「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再說一遍,淮南子上說:「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嬴娏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氏乃始教民播種五縠,嘗百草之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話是無稽的,但令人動容的是一個行醫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身為一個現代的醫生當然不必一天中毒七十餘次,但貼近別人的痛苦,體諒別人的憂傷,以一個單純的「人」的身份,惻然地探看另一個身罹疾病的「人」仍是可貴的。

 

記得那個「懸壺濟世」的故事嗎?「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那老人的藥事實上應該解釋成他自己。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而窮的,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古老的醫術中不可缺的是「探脈」,我深信那樣簡單的動作裡蘊藏著一些神秘的象徵意義,你們能否想像一個醫生敏感的指尖去探觸另一個人的脈搏的神聖畫面。

 

因此,孩子們,讓我們怵然自惕,讓我們清醒地推開別人加給我們的金冠,而選擇長程的勞瘁。誠如耶穌所說:「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真正偉人的雙手並不浸在甜美的花汁中,它們常忙於處理一片惡臭的膿血。真正偉人的雙目並不凝望最翠拔的高峰,它們低俯下來察看一個卑微的貧民的病容。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我曾認識一個年輕人,多年後我在紐約遇見他,他開過計程車,做過跑堂,以及各式各樣的生存手段──他仍在認真地唸社會學,而且還在辦雜誌。一別數年,恍如隔世,但最安慰的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曼哈頓的市聲,他無愧地說:「我還抱著我當年那一點對人的關懷,對人的好奇,對人的執著。」其實,不管我們研究什麼,可貴的仍是那一點點對人的誠意。我們可以用讚嘆的手臂擁抱一千條銀河,但當那燦爛的光流貼近我們的前胸,其中最動人的音樂仍是一分鐘七十二響的雄渾堅實如鼓的人類的心跳!孩子們,儘管人類製造了許多邪惡,人還是天真的、可尊敬的奧秘的神蹟。生命是壯麗的、強悍的,一個醫生不是生命的創造者──他只是協助生命神蹟保持其本然秩序的人。孩子們,請記住你們每一天所遇見的不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人的眼淚,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孩子們,這是怎樣的權利!

 

作為一個國人老師,我所能給你們的東西是有限的。幾年前,曾有一天清晨,我走進教室,那天要上的課是詩經──而我們剛得到退出聯合國的消息。我捏著那古老的詩冊,望著臺下而哽咽了,眼前所能看見的是二十世紀烽煙,而課程的進度卻要我去講三千年前的詩篇,詩中有的是水草浮動的清溪,是楊柳依依的水湄,是鹿鳴呦呦的草原,是溫柔敦厚的民情,我站在臺上,望著臺下激動的眼神,仍然決定講下去。那美麗的四言詩是一種永恆,我告訴那些孩子們有一種東西權利更強,比疆土更強,那是文化──只要國文尚在,則中國尚在,我們仍有安身立命之所。孩子們,選擇做一個中國人吧!你們曾由於命運生為一個中國人,但現在,讓我們以年輕的、自由的肩膀,選擇擔起這份中國人的軛。但願你所醫治的,不僅是一個病人的沈苛,而是整個中國的羸弱。但願你們所縫補的不僅是一個病人的傷痕,而是整個中國的癰疽。孩子們,所有的良醫都是良相──正如所有的良相都是良醫。

 

長窗外是軟碧的草茵,孩子們,你們的名字浮在我心中,我浮在四壁書香裡,書浮在黯紅色的古老圖書館裡,圖書館浮在無際的紫色花浪間,這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客中的歲月看盡異國的異景,我所緬懷的仍是臺北三月的杜鵑。孩子們,我們不曾有一個古老幽美的校園,我們的校園等待你們的足跡使之成為美麗。

 

孩子們,求全能者以廣大的天心包覆你們,讓你們懂得用愛心去托住別人。求造物主給你們內在的豐富,讓你們懂得如何去分給別人。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我願你們收到別人的感念。 唸你們的名字,在鄉心隱動的清晨。我知道有一天將有別人唸你們的名字,在一片黃沙飛揚的鄉村小路上,或是曲折迂迴的荒山野嶺間,將有人以祈禱的嘴唇,默念你們的名字。

 

 

從上兩篇文章,遊走在張曉風教授的文學筆墨中,都能從字理行間感受到其愛國情操,以此鼓舞後進的莘莘學子們許多正向的思考力量,當中穿插如詩如畫的美景與歷史場面,更籲人們應以知足常樂的心,來降低物質面的慾望;引導代出透過精神層面涵養與累積,是在時間與努力學習中不斷堆疊、反覆咀嚼、進而慢慢融會貫通,才能不斷充實與灌注自我生命中所欠缺的養分、並且時常自我省視與修改陋習缺點,才能將所學無私奉獻與分享他人,人活到老學到老。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1359&aid=9954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