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種菩提~
2020/08/29 22:26:09瀏覽334|回應1|推薦9

以前四寶師父常說七月(農曆)是大精進月。

種顆菩提心,溫暖在人間。

        (農曆)七月十三日    南無大勢至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十五日    佛歡喜日(中元節)。

        (農曆)七月二十四日  南無龍樹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  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誕

 

摘錄網路文章---詳細解讀佛教的結夏安居

網址:https://kknews.cc/zh-tw/fo/neaye65.htm

        虛雲長老曾說:「佛制結夏安居,是有種種道理的。夏天路上多蟲蟻,佛以慈悲為本,怕出門踏傷蟲蟻,平常生草也不踏,夏天禁足是為了護生。又夏日天熱汗多,出外化飯,披衣汗流,有失威儀,故禁足不出。

        什麼叫安居?形心攝靜曰安,要期住此曰居。靜處思惟之正軌,理須假日追功,策進心行。隨緣托處,志唯尚益,不許馳散,亂道妨業。

        依照佛教戒律,結夏安居是佛教僧團一年中的重要行法。每到安居得舉行一定的法會儀式,以公告安居開始。

        安居制度的制定,始行於印度古代婆羅門教後為佛教所採用。這是由於地處亞熱帶的印度,氣候燠熱多雨,夏天的雨季長達三個月,蟲蟻繁殖迅速,草木生長繁茂,出家人為避免出外托缽行化時踩傷蟲蟻與草木之新芽,招引世人譏嫌,於是規定在雨季里避免外出,聚居一處,安心修道,稱為「結夏安居」。

        中國安居制度雖承襲於印度,但並非完全沿用全部內容,而有部分變通之處。古德按氣候及風俗民情的實際狀況,一般以每年農曆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期,而此時期正值中國的夏季,故稱夏安居。在此期間,出家眾禁止外出,聚居一處精進修行。

        安居的首日,稱為結夏圓滿結束之日稱為解夏、過夏。大家齊聚一堂,若有犯戒者,當眾懺悔,稱為自恣,這一天就稱為僧自恣日。三月之中,僧眾互助,精進修持,道業增上,甚至證得聖果。十方諸佛心生歡喜,所以七月十五這天還被稱為佛歡喜日

                                               

                               願大家齊心精進,互相共勉  ___/l\___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1359&aid=149821264

 回應文章

延伸閱讀
名詞解釋---結夏安居與僧自恣日、解夏
2020/09/09 23:04

1.【佛學常見辭匯】 ---【自恣】【自恣日】【僧自恣日
僧眾於七月十五日,結夏安居已畢,便在大會中,任由眾人恣舉自己所犯之罪,並對著其他比丘作懺悔,叫做自恣,又名隨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隨意檢舉自己的罪過。

2.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1092555.htm 

結夏安居與僧自恣日關係:什麼叫做結夏安居?佛制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共三個月為期九十天在這期間,僧眾不得外出行化,必須聚集一處,堅持​​戒律,皎潔其行,專心修道,名結夏安居。其中《結》是結制。《夏》是夏天。《安》是安定《居》是居住。

---------

四寶上師回覆:通常佛弟子用功修行,多在山邊、林下、或水邊、塚邊,靜觀入定,因印度夏季,洪水常常氾濫,佛陀慈悲為弟子們安全辦道起見,特結制一處聚集修行,渡過夏天,故名結夏安居。印度夏天潮濕,是蛇蟲鼠蟻繁殖的季節,為避免蛇蟲的侵害,及防止自己,舉足動步時,傷害眾生,故必須禁足,結夏安居。結夏期間,共有九十日,弟子們聚集一處,同修共勉,互相策發,則道業易成。

何謂僧自恣日:結夏九十日期的最後一天,僧眾必須舉行自恣法,即先自我檢討身、口、意三業,在結夏期中是否犯過?次請他僧眾舉示對自己修行過程中,在見、聞、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令於大眾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眾的檢舉,以發露懺悔,改過自新,回復清淨,名僧自恣法。所以這一天亦名僧自恣日。自恣法舉行後,解散結夏安居的聚集,可回復平常自己所喜歡的水邊或林下等地方去修行,不受結夏安居的拘束,亦名《解夏》。

如如淨行(f1359) 於 2020-09-10 11:09 回覆:

詳見四寶上師撰寫資料:佛說盂蘭盆經
原文網址:http://classic-blog.udn.com/omhon/8203779

文中四寶上師點出超渡時皆以清淨身心,相契佛菩薩德行,而行慈悲。此又與盂蘭盆經之個人行為有些差異。接次,透過四寶上師與出家法師的對話中,點出"佛說盂蘭盆經"一經文重點,詳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