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采
2013/05/18 17:19:34瀏覽228|回應0|推薦7

又到了精選短文時刻。是不是精選呢?見仁見智~多多指教囉~^^

 

相片:華采

晉書.卷四十四.鄭袤傳:「默寬沖博愛,謙虛溫謹,不以才地矜物。」
問題來了,什麼是矜物呢?
矜者驕傲自大。因此我們知曉不以才地矜物的意思就是不以才驕傲自大。

佩服樸質無華者的生活態度。璧玉精,垂華光。瑤華音,莫絕之。
莊子。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不能彰顯者豈止文采?還有大隱於世的生活哲學。

宋。范仲淹。蒙以養正賦:「務實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聽收視,養恬之義相應。」

這樣說來養性重要了,不比學問差。慎哉慎哉!

 

一、華采

晉書。卷四十四。鄭袤傳:「默寬沖博愛,謙虛溫謹,不以才地矜物。」

什麼是矜物呢? 矜者驕傲自大。因此我們知曉不以才地矜物之意就是不以才驕傲自大。

樸質無華的生活態度墨汁向來佩服的。"璧玉精,垂華光。瑤華音,莫絕之。"大約可形容醇厚的處世哲學。

 

莊子。齊物論:「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不能彰顯者豈止文采?還有大隱於世的生活哲學。有道是彈丸小邑民情淳樸,大凡處於萬山之中的世外桃源鄉不與人爭者民多長壽。

宋。范仲淹。蒙以養正賦:「務實去華,育德之方斯在;反聽收視,養恬之義相應。」

這樣說來養性重要不比學問差,慎哉慎哉!

 

二、僧、和尚、比丘、沙門 

1.沙門,梵語 Sramana音譯。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禁欲或因宗教理由乞食為生的人。佛教中對年齡不滿二十歲或其他初級出家男子的稱呼,在中國專指佛教的出家人。最早的沙彌為釋迦牟尼的兒子羅睺羅。因其出家時只有七歲,而不滿二十歲者不得受具足戒,所以釋迦牟尼讓他以沙彌的身份修行。 

2.比丘,梵語Bhiksu音譯。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女性稱為比丘尼)。何謂具足戒呢?出家者加入僧團後應接受與遵行的戒律,接受具足戒後方能成為僧團成員,也才能被稱之為比丘或者比丘尼。

 

3.和尚,為受戒者之師表,印度方言Khosa,自西域傳進中國轉譯之,與喇嘛、阿奢梨意義相近。此三者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為導師。後世佛教沿用為弟子對師父的尊稱,用以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或用以稱呼寺院的住持方丈。

 

4.僧則專指出家眾,例如比丘。若以佛教意義來說則是依其是否見道是否依三乘菩提而有種種稱謂,例如凡夫僧、菩薩僧和世俗僧等。

 

拉拉雜雜一堆到底想說些什麼呢?這是因為課程中出現一堆前述名詞引墨汁好奇。這幾種出家稱謂的意義和分別?如果不能詳加區分搞懂其義,讀經如同囫圇吞棗不通不通了!

 

由沙門至比丘再來和尚到僧,大約可看出沙門是入門修行者不得受具足戒;比丘則是加入僧團須遵行戒律的出家人;和尚為受戒者之師表,僧則意義廣泛,依其修行程度而有不同的稱謂。

 

但在漢族社會早已混淆,只要是出家眾就算入門級的沙門也可稱之為和尚、僧侶。只有嚴格遵行佛教教義者方精準區分。

經籍的翻譯更慎重,因印度語的不同不能混淆的,學習者若不求甚解很容易搞混@@"

 

參考參考囉~^^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win59&aid=763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