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和孩子一起培養慢活蔬食的生活態度
2011/05/29 16:45:19瀏覽1068|回應0|推薦10
分享

每到周末假日,我們一家四口用過了早餐,就會背著一個環保購物袋,搭捷運到下一站的新埔傳統市場採買 ( 我希望待小無尾熊再大一些,我們可以用徒步的方式去買菜 ) 。兩個小孩從小跟著爸媽一起逛傳統市場,小無尾熊腿力還有待加強,在人潮擁擠的市場裡偶爾會撒嬌要求爸媽抱,而小蘋果倒是已經習以為常,經常還會自己挑菜、選水果。一個寫意的早晨理當就此開始。

不必上班的周末假日,捷運站裡月台上的人群仍然如魚群般往來穿梭,偶爾還是會有急急忙忙進入閘門後就衝下電扶梯的人,乒乒乓乓的腳步聲逼著通道上的人趕快閃邊,接著,只見趕車的人終於在列車門快要關閉的前一秒鐘,成功閃身進入了車廂。

其實,板南線的發車頻率算是非常密集的,幾乎每 2 至 5 分鐘就可以等到下一班車,但是,趕車的人卻總是不嫌少。有時候,小蘋果也會受到這股趕車的氛圍影響,跟著人群沒頭沒腦的往前衝。所以,每一次有趕時間的人出現,我都得跟兩個孩子說,別急,別急,我們等下一班車。

等到下一班車出現,迎接我們的是穿上了粉色招財貓車體廣告衣的美麗列車,兩個小孩看到了最喜歡的貓咪列車現身,心情雀躍不已,你看,把腳步放慢一些,生活中處處都是意外的小驚喜!

*****

跟著孩子的腳步,慢慢來,是我當了母親之後最大的收穫,之一。小蘋果用餐的速度,很‧慢‧彷彿每一口食物都需要細細地咀嚼、慢慢地回味。這種細嚼慢嚥的用餐方式,對於習慣趕時間的大人來說,必然是難以忍受的。但是,當盤子裡的每一口食物,都是做父母的和孩子一起採買、一起準備完成的,看著孩子細細地品嘗,就會是一種享受。

孩子的飲食需要父母來把關,這一點為人父母者責無旁貸。因為,每一口吃進肚子的食物,不只是為求溫飽或滿足口腹之慾,更重要的是,會影響人的情緒、思緒和健康。前兩年,從某位瑜珈老師口中了解到,原來食物也有「悅性、惰性、平性」之分,簡單來說,有些食物吃了會讓人充滿能量,經常食之,必然心情愉悅,充滿活力,身體健康!至於惰性食物就不必多做解釋了,如果一個人很容易感覺疲累、脾氣暴躁,不妨回頭檢視自己的菜單,也許就能找到問題的源頭。

我並未學習瑜珈,但對於老師所說的悅性食物卻深感興趣。其實,想要從健康食品來補充能量,不如從生活的食材裡去尋找來自大自然的能量泉源!

但是,生命的能量泉源在哪裡?我翻閱著手邊的一本書《慢活 蔬食 義大利》,似乎找到了答案。作者張瑜芳和張詠萱,因為沉重的工作壓力讓兩人幾乎賠上健康之後,他們決定放下工作,藉由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試圖挽回健康。

兩人在 70 天充滿未知的旅程中,和 12 個素未謀面的義大利家庭分享陽光下的慢活美食,在農場裡、大樹下、與某個異國家庭一起細細品嘗一頓沒有農藥、沒有化學藥物的潔淨食物。在豐饒的土壤上,受著陽光與水滋養的蔬果,不需要太多的人工調味,每一口都讓人想要慢慢咀嚼,食材是潔淨的、料理的過程是愉悅的,用餐的過程是閒適的,自然的,每一口吃進肚子的食物都會讓人感覺到充滿生命的能量。

但是,悅性食物難道只在義大利才有嗎?為什麼作者要千里迢迢到義大利尋找「改變生命的瑜珈廚房」?繼續往下閱讀,我才發現,原來近年開始盛行的「慢食」飲食文化是由義大利這個美食國度提出的主張,呼籲人們找回健康自然,支持小農,拒絕趕場、壓榨的生活態度與飲食模式!

上圖:口感綿密如雪花冰的白色雪球,帶著暖暖的溫度,其實只是清蒸馬鈴薯泥,沒有任何調味,小無尾熊卻愛不釋口~~~

帶著這種生活態度,我驚訝的發現,原來,啟動生命能量之鑰,就在自家廚房裡;而孩子就是上天給父母的指引。因為,用悅性食物餵養的孩子,不易哭鬧、情緒穩定,在孩子的身上,父母能很快地就驗收到吃對食物的甜美果實,並且跟著孩子的腳步,慢慢體會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然而,生活在都市叢林裡,想要買到有機食材,價格是一般食材的好幾倍高,對於口袋不夠深的小家庭來說,不免是個經濟負擔。不過,前兩個月,無尾熊爸爸將廚房裡長了芽的地瓜、老薑拿到老公寓頂樓陽台去,無心插柳的結果,倒是讓我們得以用不花一毛錢的方式,吃到了自己種的真有機地瓜葉和嫩薑。喜歡吃水果的小蘋果還提議說:我們也來種水果吧!

如果,城市裡的老公寓更新之後,還能繼續保留頂樓陽台的一小塊空間;或者,新建的社區中將泳池的空間換成一小塊的耕地,讓都市孩子也能體驗種植的過程,發現大自然中的生命能量,也許,我們會有一個令人憧憬的綠色未來!

了解更多:慢活蔬食義大利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lowlife-italy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ssay&aid=526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