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怎麼說都對--談贅辭
2014/12/24 00:28:43瀏覽1569|回應9|推薦12

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及思維除了受到文化、宗教莫大的影響外,它還深受語言及文字影響,而中國因著歷史悠久,幅員廣大,風俗各異的緣故,常常說話都顯得模稜兩可,莫衷一是。早期外國傳教士覺得,這是智力弱的表現。

 

舉一個例子,有一句話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話非常清楚,不需要解釋;但又有一句話,就是「人同此心,心同其理」。單看這句話,也很清楚。但是兩句話,放到一起,你認為如何呢?

 

我們常聽到中華隊大勝日本隊,或者中華隊大敗日本隊,請問到底誰勝誰敗呢?不統不獨不武,它是在怎麼樣的邏輯下才能運轉得通呢?因為不統就是獨,不獨就是統,那有政治主張如此的含混呢?

 

由於年深日久下,造成許多文章句子自相矛盾。往往幾千年下來的北方與南方的文化,說出的話要是單獨聽,都有道理;但放在一起,則顯得矛盾。

 

如「眾志成城」,比喻眾人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但另有一句話:「人多嘴雜」,就是說人多反而壞事。

 

又如「以逸待勞」,比喻按兵不動,以待來犯疲弱之敵;但又有一句話:「先發制人」或「先聲奪人」,是說要採攻勢,不可坐以待斃。

 

又如「有備無患」,比喻事前要盡量多準備;但又有一句話:「防不勝防」,就是說再準備充份也是沒有用的。

 

又如「強弩之末」,比喻敵人勢力已快衰竭,可以趁勝追擊;但又有一句話:「狗急跳牆」,或「窮寇末追」,是說怕對方臨死反擊,故不應進擊。

 

又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又有一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寫到此處,看到udn登了網友一些現在年青人有關用語上的贅詞。我想文章從古至今,有各種寫法,古文就不論了。像佛教有名的六祖法寶檀經,它是西元1300年前的作品,但至今只要中學生的程度,依然可以從頭到尾看得懂,(雖然文字看得懂,但沒有佛學修養的,依然是有看沒有懂)。又如明朝的水滸傳,西遊記,乃至菜根譚、浮生六記等。他們的文字,至今依然典雅可頌。

 

至於清朝的紅樓夢、包公案、七俠五義、老殘遊記等等,在現代人讀起來,更是沒有問題。

 

中文由於很多意思要表達的更清楚,不得不借重四個字的成語,若是抽掉成語,它根本就不能成為文章。我手上有一本常用的成語辭典,就列有三千多個成語,但我有時還是覺得不夠用。

 

中文的用語,我覺得主要的不是在文體,也不在贅辭,而是在真正意思的清楚表達。也就是思想的部份(它包含了邏輯、程序)。你總不能碰到一件事情,怎麼說都對,是吧!中國過去的科學及法治不昌明,輸給洋人,是不是這個原因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wy1029&aid=19793947

 回應文章

paraqua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21 15:43

結論武斷了!落後是近二百年的事情。怎麼說都對,是因為所舉的現象都是現實會發生的事情,本來就都是對的。道德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無是一體的二面,所以,有也對,無也對。

問題是思想不能僵化不變,偏向一方,這樣離道更遠。有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一味追求美善的結果是不美不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中國的落後,主因也在此。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6 00:37
6樓. pearlz(換駕照)
2014/12/25 17:04古人
我猜中國古代朝廷當官大多屬於士大夫,別的不行,就靠嘴皮子,任何狀況都可以自己寫字標榜,能夠成為口口相傳的成語都有他說話有理的一套。
一大堆成語朗朗上口,可真苦了後代人,盡信書不如無書啊!


☞☞

七樓是回應你的。

重點不是成語不成語,也不是說的人帥不帥,說的話押不押韻!
而是有沒有解決問題,

例如633不是哪個數字順序在前、哪個在後、
口號押不押韻、漂不漂亮、、

而是做到了沒有?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6 00:31
我舉例。

『對症下藥』是褒義,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貶義。

細究之下,兩者蓋指同一件事,
何者正確?

曰:『審視度勢』,不可『以偏概全』。

很多事情對不對,要考慮符不符合需要,
也就是要考慮變數,

例如什麼是良醫,
『病人意願』就是關鍵。

病人明明不願意開刀,
你硬要推她進開刀房!

別的不說,違反醫學倫理就是非常明確的事實,
就算是救活了病人也要被告!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古人
2014/12/25 17:04

我猜中國古代朝廷當官大多屬於士大夫,別的不行,就靠嘴皮子,任何狀況都可以自己寫字標榜,能夠成為口口相傳的成語都有他說話有理的一套。

一大堆成語朗朗上口,可真苦了後代人,盡信書不如無書啊!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09:57

這是受一些封建思想的影響, 和語言的關係不大.

從古到今, 為了統治者的方便, 人民必需保持愚蠢, 所以像漢朝王充的論衡一書, 就被打成異端邪說. 西方強在從小就教育思辨, 和我們的填鴨教育不同.

我們現在的教改只改了半調子, 老師依舊無法教導學生如何慎思明辨, 因為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教學方法, 對喜歡鑽營的國人而言, 是沒法營造公平的升學管道.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02:42
換句話說。

成語與格言,是歸納法的產物,因此本來就容許反證。
很多人將之視為演繹法的結論,這就是錯誤的思維邏輯。

藏密喇嘛教, 不是佛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02:42

中國科學不昌明,輸給洋人,是不是這個原因呢?

=========

華人喜歡耍小聰明,  走捷徑

這些人往往能在華人社會飛黃騰達

所以整個華人社會, 都在走模仿抄襲的路線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02:30
1、中文的用語,我覺得主要的不是在文體,也不在贅辭,而是在真正意思的清楚表達。也就是思想的部份。

→→
古文由於用字太精簡,所以比較有此問題。
白話文是我手寫我心,已經較有改善。



2、你總不能碰到一件事情,怎麼說都對,是吧!

→→
幾乎每個格言皆可以找到反義詞,
這個情形似乎中外皆然。
而事實上,成語或格言本來就是智慧的結晶而已,
但是未必與真理有密合的關係。
本來就世事難料,
混沌理論亦同此意,
欲以一句話代表世事的全部,
無異於緣木求魚,
亦無必要。

3、
中國科學不昌明,輸給洋人,是不是這個原因呢?

→→
這個問題是有名的李約瑟難題。

中國科學不昌明有很多原因。

最大的原因可能首推中國人的思考模式太偏重天人合一,
因此細究【物我之際】屬於器用之學,屬枝節末流,
搬不上檯面,也不受社會及賢達的尊重。
其他尚有許多原因,一時之間難以細說分明。
①美國杜魯門總統丟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送蔣介石給臺灣!
②228事件國民黨警備司令柯遠芬説:『寧可枉殺99個,只要殺死1個真的就可以!』
③中正廟牌樓正名先總統石崗一郎紀念歌收尾:『反共必勝,建國必成!』
④如果你是公務員,那能撈就撈,能混就混,拖死政府囉

藏密喇嘛教, 不是佛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02:25

好像龍樹菩薩在中論所說的八不。即:「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你看得懂嗎?

===========

祂雖無形無相,  開悟之人可以現觀

所以這不是模稜兩可,不是含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