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8 16:07:10瀏覽1140|回應6|推薦92 | |
我常覺得大陸多數景區圍欄收費的底氣不足,就以濟南最知名的"趵突泉"來說,雖號稱"天下第一泉",但是,花幾百塊台幣就只為了看那幾個泉水噴湧的樣子,實在無聊至極,而該景區其實就是一座普通的公園而已。 據景區介紹,趵突泉每日從三個泉眼湧出七萬立方米的泉水,依我判斷,水下肯定有不少人工的鑿痕,以確保湧泉穩定地,不誇張地貼著水面湧出。記得曾看過報導,泉水曾經枯竭,但景區打扮地煥然一新之後,泉水竟奇蹟似的再度噴湧不絕,真是令人起了疑竇。我想到了宜蘭礁溪的溫泉,許多旅館從別處引水而來,似乎是一曲同工。 濟南有七十二泉,堪稱"泉城",我沒疑義,不過這"七十二"的數字也確很令人起疑,現在景區不管好壞,都絞盡腦力要去取個非常響亮的名字,越響亮就代表銀子響噹噹。當然,一個吉利的或是好出口的"數字"也很重要,"七十二"的概念恐怕由此而來。 濟南自稱"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而趵突泉號稱"天下第一泉",泰山則是"天下第一山",我看了這些堂皇響亮的名字,心中一陣暈眩噁心。 不過,底子裡,濟南確有其歷史底蘊的,例如濟南已有4000多年歷史,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舜"(公元前22世紀)曾"魚于雷澤,躬耕于歷山",歷山就是位於濟南是南部的千佛山。 我在趵突泉公園的高大鐵柵欄外,心裡想著,若是由冷冽的泉水加上東北的麥子而製成酒品,那我還比較願意掏錢嘗試,好水煮茶煮咖啡或是製酒,品質通常不壞。因此,我選擇過門不入,怡然走入對街的小巷中。 我在趵突泉北路拐進一條僻巷,因為我從灰色高大的圍牆後瞧見幾棵大樹,樹葉已落盡,枝幹繁密,有些鳥巢顯露出來,影影綽綽地散落在灰藍色的老建築牆上。 簡直是與濟南毫無關係的另一個世界,走進巷弄中,也等於穿越時空往回走到30年前的庶民生活,低矮的屋舍,三輪車腳踏車偶爾穿梭而過,老奶奶在暖陽下縫補衣物,甚至還可發現中式化的天主堂。 巷子如迷宮,屋牆上只留一些小窗戶,在那個時代,土匪闖進格局複雜的村子,想要全身而退恐怕很難,如今,仍保留著這些防盜的設計,多少阻絕了好奇的外人,當地居民則保存了一份安適清閒的生活。 上圖: 濟南民居的春聯字體很有意思,黑體字,方正如東北人耿直的個性。但春聯似乎又不為了春節的吉祥喜氣,"飛流直下三千尺",更多了一份詩情。只是,使用了簡體字,多少有些讓人遺憾,例如"飛"字就讓人莞爾,好像"飛"字的其餘部分落下了凡間,只剩翅膀飄然而過。 我個人認為紀錄書寫可用簡體字,但毛筆字最好還是使用繁體字,有歷史文化上的傳承,結構上也較四平八穩,符合中國人的文化精神。 上圖:一座天主堂委身於巷弄中,委婉低調,與居民同聲氣,不失為明則保身的聰明做法,若像其它地區的天主堂必得讓十字架高於所有屋頂,換來的恐怕是牆頹屋垮的厄運。 上圖:老巷弄撫慰著老人的身影。 走出老屋片區,我又時光穿越,回到了車水馬龍的現代,寬闊的馬路讓冷鋒肆無忌憚地穿行,行人盡皆低頭疾行。相較之下,那片老屋子更溫暖些。 芙蓉街,被譽為"齊魯第一小吃街"(又來了!!),長僅432米,"第一"所指的大概是其歷史的深度吧,金,明,清時期早已是文人墨客飲酒賦詩之地。我一度以為因芙蓉花始有其名,事實上,卻是因"芙蓉泉"而得名。 那麼芙蓉泉還在嗎? 據當地人說,泉水仍在,隱身於一座小院內的牆跟邊,芙蓉泉是落寞了,徒留聲名在外,"一池新綠芙蓉水"早已蛻盡了詩意,熙來攘往的行人鋪滿青石街道,這條街早已和其他各地的小吃街同化,猶如穿著制服的小學生吵吵嚷嚷。 上圖: 繞回到大明湖,數十上百隻禽鳥歡快地在柳樹間草地上覓食。 上圖: 砂糖橘和栗子都是我每見必買的食物,價格不貴,一斤約3.5人民幣,買一袋,邊走邊吃,不過,好像季節不對。 上圖: 山東較有名的水果是煙台蘋果,萊陽梨和東營冬棗。看到路邊攤賣著煙台蘋果,當然要買些來品嚐。 回到歷山路,見一婦人牽著腳踏車,後面兩籃石榴,我很喜歡這樣的人間風景。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壯闊,在寒風中悲鳴,濟南七十二泉,是冷冽,在歷史中一再翻湧,我呢?濟南七十二轉,或許不止此數,是一種昶亮的行腳。 借"七十二"以自娛。 Dear 馬蹄(eplus1997):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