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4 08:41:33瀏覽2657|回應11|推薦82 | |
公車寄情
矽谷公車 最近幾個星期生活上的一個小改變,就是我開始坐公車通勤上班了,一部分原因,當然是看到近年來的溫室效應,各地氣候異常:熱的變的更熱、冷的變更冷、暴風雪下的更大、更低溫,這種共業感,已經是每一個個體所不能忽視的了,所以,能少開一天車就是為少排一些二氧化碳做的一點貢獻,良知上覺得可以盡一點環保減碳的公民責任,也可以避免交通堵塞之苦。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公司配合環保減碳,鼓勵搭公車上班,所以只要申請,就提供免費的公車票 不過,美國的公車系統不像台北的方便,不是那樣滿街公車,10-15分鐘班次密集,隔幾條街就有一個站牌的方便。這裡往往是固定班次時間、每一站也隔的挺 遠,例如早上三班、晚上尖峰時間三班,錯過了,就還是得回家開車、或是打電話找ride;所以在美國開了十多年車通勤,頭一次要開始坐公車,還真有一種小冒險的有趣感覺;準備好穿好走的鞋、雨傘、風衣、風鏡(到站牌要走15分鐘;早晚冷風大、眼睛吹著容易乾澀),還有適合揹筆電新買的 Oakley背包,傍晚走在路邊背包上讓人看見的小閃光燈等等。 起先,我只是打算一星期坐幾天好玩就好,可後來還挺喜歡坐公車的,於是後來就變成了每天都坐,尤其是一天早晚加起來可以走路一小時,背著筆電(和便當)還有一點小小的重量訓練,早上空氣清新,特別是下雨天,不用卡在車陣裡走走停停;很奇怪,說是失業率高,可高速公路上也是照常塞車,無異於一片榮景的時候。還有,公車上可以打瞌睡、發呆;忽忽之間,倒也是有許多往事會爬上心頭。不過,得要注意不要流口水,或是過了站才下車才好,這裡的公車站牌可是隔的很遠的。 在這裡工作多年,有時也會忘了自身處在所謂的高科技研發創投中心的「矽谷」,所以幾年前,一位大學同學來玩,我本來計畫要導遊,帶他去此間北加州的山上特有的紅木林、海邊、舊金山街道或是 Napa 酒鄉葡萄園,但是,他卻興致勃勃的提議說想看一看矽谷這裡幾家大公司的所在,所以那時候,我僅就平常記憶所及,帶他去看了幾家如 Google、 So, here comes the million dollar question: 究竟那裡是所謂的矽谷? 這個非正式的地理位置? 其實,矽谷的發源地,應該算是1970年代史丹佛大學附近,到現在幾乎已涵蓋了整個舊金山灣區;我後來也找到一張海報,羅列了矽谷公司的分布位置狀況,不過,我自己也是直到最近坐公車,注意沿途窗外建築,才真正開始感覺到沿路上的公司林立,自己的身在矽谷。 因為,我坐的這一線 不過,不是每家小公司都會順利股票上市的,現在,當公車經過這些地方(Great America, Montague Express Way 等) ,多半是人去樓空、停車場空蕩蕩的,只見到少數園丁慢條斯理的修剪草皮灌木樹枝,似乎也是在等待下一波(如果有的話)像 dot com 2000年代的榮景,有新公司的進駐。現在剩下可見的,就都是些老字號的科技公司如Intel, Yahoo, 公車懷舊 住城市的人,大概很少人完全不曾坐過公車的,如果要算算自己過去從小到大,在台北的幾十年生活,乘公車所花的時間,應該是相當可觀的;公車的記憶,大概是從小學時候開始吧,不知道現在如何,民國六十年代那時候,我讀的小學─北師專附小,算是當時的明星學校,所以班上有很多越區就讀的同學,如果沒有家長接送的話,大都就是坐公車來的,他們每個人手上常常拿著的公車月票,在每天走路上學的我眼裡看起來,簡直就像是一排排整齊漂亮的勳章一樣。 因為上學不用坐公車,坐公車的時候就是全家出遊的時候,那時候的公車似乎都開的挺悠哉,或許是車的老舊,快不了,所以從沒感覺到公車司機在趕路,路上也沒那麼多私家車;記得經過瑠公圳金華女中的時侯,我總是和老弟跪在椅子上,面朝車窗外看街景,即使是夏天,車窗外也是有微風吹進來的草香,我想,那時候的空氣應該是污染很少的年代吧, 還記得我們全家常坐的是 3 路市公車,車後門總是有一位清純長髮的車掌小姐收票,走走停停的經過和平東路、羅斯福路、重慶南路的書店等等,到台北火車站前賣照相器材的博愛路再轉回來,幾十年來,即使每一年都有新的年輕乘客出現,而老乘客下了車,可能由於不同原因,又接著下了人生的終站,總是,乘客們來來去去,但是這條路線幾乎都沒有變, 當然,為了不同的目的,後來也得坐其他路線的公車,公車銜接了自己一段又一段不同的人生階段,默默跟隨著我青春時光的活動變遷: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去中華路、西門町看電影、約會、和狐群狗黨們閒聚,不過,那時候的公車司機,不再像幼年時代的司機一般的優雅了,不知道為什麼變的很憤怒,很急躁; 早上我上學的時候,總都有公車過站不停,或是過站才停的,然後公車停的老遠,所以追趕公車成了每天健身的戲劇化活動之一,這樣的本事,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後來在刀口上總是派上了用場,還這樣被公車救過一命: 那是高中時代,有一回在林森北路,記得大概是幾個同學逛街,或許是在路邊說笑太興奮,太大聲,剛好被一幫土流氓看的不順眼,就這麼和同學被一幫人追趕,危急之中,剛好經過一台將離站的公車211,靈機一動,大家馬上追趕跳上公車,才逃過一劫; 那時代高中生舞會是禁止的,所以你不難想像我們在某一個同學家開舞會,然後被少年隊臨檢的樣子,有一回還是手上抱著一疊,同學匆忙之中交到我手上他心愛的黑膠唱片,落荒而逃,我想後來在陸戰隊當兵的時候,不是每件訓練都能輕易過關,但是只有五千公尺跑步最輕鬆過關,也許,就是高中時代這樣練出來的吧,不知怎的,這會竟想起了電影裡的阿甘。 奇怪的是,回想起來,那個年代,總是有像這樣在奔跑的記憶,然後似乎都會跳上一輛剛好離站的公車,抬頭面對大家都熟悉的車掌小姐晚娘面孔;青少年時代,什麼都變的青澀憂愁,就連幼年時代記憶裡,那些親切的穿制服市公車小姐,也不復再見,也許,青少年時常常被社會的標準壓抑著,所以總就是有這種黑暗的感覺,總是有這種想逃跑的動機... 到了某一個年齡之後,我漸漸才明白,其實,我是不用常常要這樣想逃走的。 公車閑趣 我現在坐的公車,是沒有台北公車方便的,車廂甚至沒有台北的新穎舒適,顛簸的也利害,但是卻有它特殊的風格:固定班次、固定時間上車、甚至常常是固定的幾位司機,下車前不用提早站起來(其實是不准,怕受傷乘客會控告公車處;我還看過一次司機嚴詞要求一位乘客在行駛間坐下) ,公車司機跟乘客都熟,幾乎每位乘客下車都會跟司機道謝,司機也一定會祝你有美好的一天,這使我感到跟人群的距離感接近很多,不像一個人開車時,時時都在提防鄰線車道要切入你前面的威脅感。 以前,我總是忙碌不停,把每個時段排的滿滿的,總是怕錯過什麼,自己不夠努力以致於落後了,但是,最近這十多年,我漸漸學著怎樣與自己獨處,不急著去趕什麼,當自己沒那麼忙的時候,就像這樣在公車上,無事可做的時候,我都開始把它當作一份生命的祝福和禮物,而不是「浪費時間」,其實,仔細想想,那些快轉的東趕到西、西趕到東一心想著「目的地」、而不是寶貴而瞬間即逝的「當下現前」,沒有專注的生命,沒有覺知到當下身邊發生的美,才是真正浪費了的、沒有覺醒的時間。 在這段「被迫」無事可做的時間裡,不用 其他時候,我就是照例靜靜的看著自己的呼吸進出鼻端,注意自己的生命是如何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生滅而相續的。 這樣靜靜的坐在車上,無事可做,看著自己的呼吸也好,拜訪那個久違的記憶角落也好,我慢慢覺得,或許不用一定要坐在夏威夷的海灘邊洋傘下,拿著一杯果汁,才能享受這件內心之旅; 你當然還是可以像在度假一樣,戴著你酷酷的太陽眼鏡,或是騎單車的風鏡,可以遮光打瞌睡,也可以偷看剛上車的飄逸美女。記得以前在台北坐公車的時後,跟愛因斯坦一樣感覺到有美女在車上的時間,比在火爐邊的時間快的太多太多了。 眼看著快到站下車了,隔壁女校的女生就要消失了,可什麼事也沒發生,會不想下車,感到遺憾嗎 ? 應該不會吧… 因為下車以後,還要趕進學校教室、或是另一個辦公大樓,展開一天新的冒險。 回想起來,人生也是這樣吧,就像,沿途公車站,走馬燈一般的風光變換,不斷的有新的乘客上車、下車;過去的景不能再回頭看了,因為一定會有新的景發生,也不一定要行色匆匆的趕往某地,無非是「行到水盡頭,坐看雲起時」的安適自在,如果連觀賞雲也錯過了,只是想著錯過的水,那什麼都沒得看了。 唉,不過,老實告訴你,在矽谷這裡,我坐的這個 前幾天,德州有位軟體工程師,不滿美國政府,和家人爭執以後,自己就開飛機自殺攻擊撞上國稅局大樓,也許,只是也許,他要是能坐幾趟公車,好好跟自己獨處一下,在瞞怨別人不夠愛他的時候,是不是會發現其實自己付出的愛更少,也沒有真的愛自己、喜歡自己吧。 很久沒坐公車了吧。 要不要試一試...
[ Intel 總部大門: ]
[ 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園區 (中心地帶是不能拆的歷史建築保留區) 現在被購併入甲骨文(Oracle) : ]
[ (其中一塊)思科 (Cisco Systems) 的園區很大,感覺比Google 的園區還大; ]
[ 雅虎(Yahoo) 其中的一個園區,傍晚經過,你會看到一樓是燈火通明的健身房,一缸人在裡面運動... ]
[ 這個是... ET Phone Home...現在看起來比較像魔鬼終結者 Phone Home XD ]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