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爸說過的故事 (一)
2009/05/06 03:19:29瀏覽2783|回應16|推薦67

 

老爸說過的故事 (一)

 

大陸老家說起
 
想跟你說一些,老爸跟我說過的家鄉故事,我小時候,老爸大概也是我現在這個年齡吧,總會三不五時的,有一點沒一點的,睹物思情,講些大陸上老家的故事,我以前總也是有一點沒一點的聽著,也從來沒有特別感覺到,那些人、那些事真的跟我有什麼關係過,
 
現在老爸年紀大了,將近八十歲,比起以前,精神是差多了。當他坐在客廳的電視前面看新聞,我和他說話的時候,他打瞌睡、發呆的時間,多過了以前他提往事的時間;看著眼前的垂垂老人,我不禁想像著,老爸當年還是個十九歲意氣風發的年輕小伙子,剛從基隆港踏上台灣的土地時,離別家鄉,初到異地的那些日子,會是個什麼樣的心情...

然後,我開始覺得,如果現在不開始記下一些我記得他說過的往事,這些事可能就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了,然後,我生命開始之前、似乎就出現了一塊拼圖的空白;畢竟,那些事件的曾經發生,決定了自己生命故事,是如何開始發生的那一部分。

我從Google上找到了老爸告訴我的,大陸上老家安徽蕪湖市附近的一個小鎮─荻港鎮,一個我至今尚未去過的陌生城鎮。老爸說,他小時候,對日抗戰之前,爺爺在鎮上江邊開一間小渡輪公司,家境還不錯,先生還是請到家中來教他讀書的,大一點才到附近的鳳麓學堂小學讀書;
 
抗戰以後,小鎮在日軍淪陷區內,渡輪生意自然就無以為繼了,家道中落以後,連吃飯都有問題,老爸說,現在大家很難想像三餐不繼、物資缺乏的景象,他小時候很天真,爺爺每天帶他去親戚家作客,其實只是為了混一頓飯吃,他還問爺爺什麼時候才可以在家裡吃飯,說不喜歡在別人家吃飯。
 
有一次,十歲左右的老爸頑皮,把家中唯一個水銀熱水瓶打破了,祖母(我的曾祖母)身體不好,冬天都靠這熱水瓶,爺爺氣的叫老爸去跳長江,老爸說,被逼著往江裡走,水都到膝蓋了,曾祖母才被扶著趕了來阻止;那個年代,大概不是我們能想像的物資方便,爺爺才會這麼沮喪憤怒吧?
 

一盆水的命運

抗戰結束以後,經濟大環境還是很差,空軍在附近江邊的山上架設了一個無線電台,台長是一位姓張的年輕軍官,因為發電機使用汽油,需要有人補給送上山,老爸就掛了一個補給職缺,有了糧餉,基本上算是解決了自己的吃飯問題,減少了家中的負擔,老爸也就這麼開始了軍旅生涯,

不像我眷村裡的好友小S,他老爸當年可是跟著孫立人部隊,大學生投筆從戎的「青年軍」;老爸不是因為是什麼愛國的熱血輕年,只不過是亂世裡卑微百姓的,求取生存而已。這位台長來台灣以後,對老爸還是很照顧,我還記得他厚厚的大手,還有當他摘星升少將的時候,老爸和同僚們去為他慶賀的印象。
 
老爸說,平靜的日子並不長,國共內戰開打以後,國軍從東北一路「轉進」,1949年急轉直下,局勢緊張,共軍都快到了小鎮對岸,準備渡江,進犯南京,風雨欲來的前夕,山上的電台也曾受過一波一波的砲擊,老爸現在身上,都還留著一小塊當時的炮彈碎片未能取出。

後來,電台終於收到命令,向南京方向撤退,這時節,爺爺和老爸面臨一個家庭抉擇:老爸是不是應該跟著電台一起撤退,只有很短的時間做決定;我不知道那時的家庭決定是怎麼樣完成的,老爸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他就這麼離開了熟悉的故鄉,
 
因為跟別人一樣,他也以為只是幾年就可以回家了,抗戰那種苦日子也就幾年嘛,沒有想像到這會是,他走過青年、中年到老年,畢生異地漂泊歲月的起點,千里之外開始了另一個家園:

他後來的孩子們,每年除夕夜,看著他一邊燒紙錢遙祭家鄉祖先,對著火光,一邊擦眼淚,一邊問候數十年來毫無音訊,老家所記得的每一個長輩,是否還安好健在,報告一年家中大小事,諸如老大讀大學了、老二讀高中了、老三學校成績很好之類的事,從我有記憶開始,就是年復一年如此。
 
老爸說,那年頭,軍隊十分腐化,許多部隊指揮官「吃餉」很嚴重,例如,一個步兵連一百多人槍名冊上報領餉,但是平常,根本沒那麼多人,萬一奉命開拔上火線了,上面派人下來校閱、戰備檢查了,連長才開始去街上「拉夫」充數,這些沒受過軍事訓練的老百姓,到了火線,下場可想而知,幾乎都成了炮灰,

即使是現役軍人,街上小巷碰到了,如果你跟他們說你是某單位的,他就說要看你的證件,證件一拿出來,當場就被撕掉,人也就強拉走了,所以,兵荒馬亂的,不止老百姓怕被拉夫,現役軍人也難以自保,不止要防共軍,還要防自己人。

老爸的單位分幾批撤退,數日之後,終於到了南京,但是因為部隊撤退計畫臨時變更,到那裡的時候,無法與原單位聯繫上,老爸說,那時候南京的空軍總部,地上建築物比現在台北的總統府還大,但是幕僚辦公室都已經是人去樓空,一片空蕩蕩了,老爸與後到的同僚們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只好在大樓裡閑晃,

就在這時侯,一件宿命的事就發生了,老爸走著、走著,背後竟聽到有人開門倒一盆水出來,原來,還是有單位沒有完全撤走,趕緊上前一問,竟是以前認識隔壁單位的人,老爸這才有了線索,跟著他們一起離開,再輾轉到港邊與原單位台長人馬聯絡上,南京溣陷前,所有的部隊才陸續轉進撤守台灣、海南。

那盆水的故事,讓我不免會想到,關於人生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解釋:沒有那盆水潑出來,老爸可能就像一個在大迷宮裡的白老鼠一樣吧?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也許走到街上,就這麼被吃軍餉的部隊拉夫給拉走了,然後,就拉上前線開火,當了炮灰,那,就不會有這一家人後來在台灣出現,還有我坐在這裡寫這段往事了吧。

 
後來將近四十年以後,開放探親,老爸才有機會回故鄉探望,爺爺和老家幾乎無人悻存,只有堂兄弟還有幾位。果然如老爸所料的,從親戚處得知,因為他曾經是國民黨的軍人,家中在大小政治運動中果真吃了不少苦...。
 
1949年冬,老爸 19 歲那年,隨著部隊登船,當時他所屬的空軍無線電台在基隆碼頭靠岸,由於嘉義駐地尚未決定,老爸到台灣的第一個舊曆年還是在船上過的。
 
老爸倒是有提過他剛到台灣,有兩件是讓他印象深刻:一個是黃澄澄好吃的香蕉,另一個是當時台灣人都穿的日本木屐,在碼頭上匡匡做響的聲音...

老爸後來考上岡山空軍通信電子學校,一直在氣象聯隊,幹到一級士官長退休,期間也經歷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風波,容後再述。某種程度上,我和老爸也算同行的克紹其裘了,只不過他讀的是真空管(Vacuum Tube) 電路,我讀的是電晶體、半導體 IC 電子電路。
 

飛官叔公
 
來到台灣以後,還有幾位家鄉的父執輩,大概是老家的地緣關係,靠近南京杭州,都與空軍有點關係;應該提一下這位叔公,叔公是空軍官校畢業的,當年抗戰末期,還到美國受訓,

並接收了一批當時還算精銳、火力強大的野馬式(Mustang) P-51 戰鬥機,裝備有 6 挺 .50 M2重機槍,老爸說,小時後在日軍佔據的家鄉,親眼看到抗戰後期,日本兵臉色慘白的撿起 P-51 掃射以後,老美 50 機槍退出的特大號彈殼,無法置信飛機上可以裝這麼大的「槍」,比起來,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威風的零戰的兩挺機炮,是小兒科了。

 


國共內戰1949末期時,徐蚌會戰失利以後,國軍大勢已去,軍情吃緊,共軍即將由狄港渡江,逼近首都南京,有一次,叔公收到轟炸任務,目標地就是去轟炸狄港鎮市中心,叔公告訴老爸說,他在家鄉上空繞了一圈,實在不忍心轟炸無辜百姓,就把炸彈全扔到長江去了,然後就飛回去交差了事。其實上,後來沒多久,江陰砲台的守軍被共軍策反,一彈未發,共軍就渡了江,叔公少扔了幾顆炸彈,家鄉也少了幾縷冤魂吧。
 

聽說當年飛官們的太太都很漂亮,至少我看過叔婆年輕時和叔公在一起的老照片,非常登對,叔公是個耿直的人,從不拍馬屁送禮,所以升官在同期裡也升的慢,同期裡執行過戰鬥任務,又倖存下來的,大都能升上將官,就他不但沒升,後來還從戰鬥機聯隊被調往運輸機聯隊飛 C-119 (就是俗稱老母雞的軍用運輸機)為823 金門被封鎖的炮火下進行空中運補,

後來他升不了將官,就由校官退休下來,住在台中,以前每次我們去看他們,叔婆都對我們很照顧。老爸去考軍校以前,也是叔婆給他交的英文數學補習費,可是,叔公從沒有為自己做什麼特殊的計畫,退休後生活簡單清苦,

去年叔公中風過世,享年八十五,我去看叔婆的時後,堅毅熱心的她怎麼都不收我這後生晚輩的孝敬,還要幫我付計程車的車錢;後來給我想到,臨走前把一個紅包偷藏在浴室裡,心裡才有不虛此行的完成感,都不知道,下回去看她,會是什麼時候,或是有沒有下一次。 

只是漸漸凋零而已

有一次我在電影《大敵當前》"Enemy At the Gates" 看到開場的一段史實重現: 1942 年德國入侵共產蘇聯,蘇軍裝備落後,加上對史達林的厭惡,兵敗如山倒,年輕人一批一批的來不及經過軍事訓練,裝備不足的便被鎖上火車,強行渡過窩瓦河(Volga),送上史達林格勒防線,幾乎是在被處決式的交火下喪生 ─ 不是被德軍打死,就是被在背後監督的蘇聯政工以叛逃對待陣前槍決。

我彷彿,也看到老爸那個同樣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年代,面臨戰爭與腐敗政府,年青人毫無未來,毫無選擇的參軍,或是被拉夫送上前線,充當炮灰,而這整個悲劇,當年要不是杜魯門,這位據說最會罵髒話的美國總統,對蔣介石個人的好惡,給槍不給子彈,給車不給油,子彈和汽油都援助了共軍;只要共軍撿到國軍裝備,馬上可以用,也不會有 60 萬共軍消滅 80 萬國軍的「徐蚌會戰」國共內戰後期的歷史悲劇。

  

然後,大悲劇裡又自然造成無數我們所知道,幾乎是微不足道的切身之痛「小悲劇」;當年麥克阿瑟,要不是像岳飛一樣在韓戰末期陣前被召回,如果一路打過鴨綠江蔣介石再腐敗顢頇,也不會有大陸後來六千萬人民百姓的死亡,或是今天的北韓核武危機等等頭痛問題,

所以帥說:「 老兵不死,只是漸漸凋零而已。」因為政客的自私,不能改變歷史的宿命,何止是麥克阿瑟的遺憾,

我又想到了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裡,一個農村為了對抗當地軍閥落草為寇的土匪,每每在收割季節出現掠奪糧草,請來了七武士帶領他們,防禦對抗,經過幾番激烈的戰鬥,終於戰勝殲滅了來犯的土匪,七人中死了四人,村民恢復的正常,但是,開始對剩下的幾位武士冷漠;領頭的武士來到四位戰死的武士墓邊,感嘆道:「農民們才是最後的贏家。」

曾有影評指出這裡的「農民」是指政客,「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時不我與的感嘆吧 ... 在大時代的混亂下,個人的努力生存故事,大概不會成為像 Odyssey 一般的英雄史詩;可也是值得記上一筆:「某年某月某日,有過這樣一群人 ...」成為一小部分人類的整體記憶吧,

老爸這樣的小人物,也曾真實的有血有肉,即使是最困難的年代,在地球上尊嚴的行走著,沒有被恐懼擊倒不起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ptytraveler&aid=2900567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blue phoenix葉葉為君舞清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感人的故事
2012/05/09 21:08

屬於伯父的一九四九

身為外省人第二代

總是有許多感觸


blue phoenix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2-05-17 04:47 回覆:

是的 感觸裏有些感傷 也有感激 更有整體經驗的接收

當自己的生活 似乎四平八穩的時候 我總要記得自己的父親是曾經如何的披星戴月飄洋過海 一個人走過殺戮戰場 帶著凡人的驚恐與不安 沒有被恐懼擊倒 因為他的平凡而偉大 而不簡單 我豈能無感之乎


king wa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熟悉的故事
2010/02/04 15:50

寫的真好,大時代的悲劇發身在您我的上一代,您福氣好令尊健在

還可以聽聽口述歷史,家父在世時經常眉頭深鎖,沉默寡言,不曾

哭過不曾提起家鄉、爺爺,六十餘歲就撒手西歸,臨終時....第一次

見到他哭,喃喃自語:娘啊!我的娘呀!我知道這是隱藏在內心的苦,

現在想來都鼻酸,我恨內戰啊,~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2-05 06:12 回覆:
謝謝您的閱讀

所謂「整體記憶」就是這樣吧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很巧 本文是在龍應台大作出版前半年寫的)
我們這一代 總是不可規避的
想要為上一代的委屈 做點什麼

我一直以為 悲劇不可避免 確是不幸
但是 它不也連接了我們內在的人道主義(humanity)同體性:

就如同您父親的悲喚 是每個人都能明白的語言一樣
你的父親給了我們一樣珍貴的禮物 : 人性的理解
以致於 我們願意永遠為免除戰爭而努力
那些為和平 為他人福祉而努力的悲心
或都因此而來吧 ?
所以 您 也是幸福的...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we are waiting
2010/01/16 12:57
來催生了, 等著看 (二) 唷! 趁著爸爸還在, 去問問他吧, 他一定會很開心, 滔滔不絕的告訴你好多故事.......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1-17 08:25 回覆:
真不好意思 這就加把勁

傷心哭過應該會舒暢些吧...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感動
2010/01/01 23:30
上一代的故事,血淚史,真的要一代傳一代.下代才能了解上代的艱辛.才能體會和平是來之不易的.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10-01-02 02:10 回覆:
像龍應台說的:
上一代們大多經歷苦日子
在乎的 只是沒人關心他們曾經經歷過什麼
傾聽 恐怕是我們能做最小的關心
或也是參與他們精神上完成的一個小儀式吧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o?
2009/10/05 14:17
等著看你的 (二) 喲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10-06 05:01 回覆:
哈哈 謝謝您的支持
(二) 寫了一半在草稿夾... 有點失憶 失感 ...
想要回味熟悉那時聽故事的時空
所以... 還在努力中
會儘快 完成的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人的老爸
2009/05/12 16:09

為了戰爭不得不離鄉背井

以前的人生活真苦

讀來感人肺腑

       水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5-13 11:13 回覆:

說故事的人 有時娓娓道來 有時竟然有 所謂

 "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真實生命發生的故事可能比杜撰的還神奇)


byeby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抬槓
2009/05/12 03:27
由於資料來源不同,你我的歷史認識居然如此大差異,真令我大開眼界.
讓我更信服喬的論調--不要做學者式的閱讀,要做偵探式的閱讀
感謝抬槓!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5-12 06:21 回覆:

仔細想想 我這些舊記憶知識 歷史觀似乎也有老爸那個時代的整體記憶  韓戰期間第七艦隊中美協防 總是讓上一代腳跟站穩了 不論帝國主義這標籤如何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 當時軍事上美軍的重要決定讓台灣穩定了 才有了我們第二代

謝謝您的提醒 偵探式檢視是應該的 也許 有時間 我也該重新檢視自己的歷史認知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5-12 06:55 回覆:

http://zh.wikipedia.org/wiki/韓戰

可作為參考 這不是西方人的觀點


byeby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續前
2009/05/12 00:29

麥帥不是一路挺進鴨綠江,而是從海路繞到鴨綠江畔。他輕易的破壞合約攻打別人,是造成日後北韓餓緊肚皮發展核武的原因。君不見沒有核武的伊拉克的下場。當年的國共戰爭,即使結果相反,也不保證沒有幾千萬人被屠殺的後果,228為殷鑑。

 

介紹你一個收音機電台, 在北加是KPFA94.1 FM,特別是早上6-9點的節目,或參閱其網站:kpfa.org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5-12 01:27 回覆:

有趣的討論 :) 我的了解是

北韓破壞合約在先,欲置南韓於死地,開戰初期 南韓幾無立足之地,是麥帥從海上突圍 由"仁川"兩棲登陸 戰術上"中央突破 兩邊席捲" 反敗為勝 (這一點上麥帥無疑是軍事天才)

"圍魏救趙"時間上先 1.解救漢城 2. 攻克平壤 3.到鴨綠江 先不談合 製造未來和談有利條件 : 共產黨的"談"是毫無誠意 只是戰術上"打"的一部份 先談只是扯後腿

1949 年國共內戰,就是吃這大虧 談談打打 共黨不利就要馬歇爾談 要國軍退 等他喘氣完 馬上開打 對共軍"攻擊是最好的防禦" 按兵不動只是等敵人壯大 自己坐以待斃

這一點我是很佩服麥帥的 (孫子兵法"軍形"篇 就說 該乘勝追擊 就該打) 這個不是遵守合約紙上談兵可解決的 是對共產黨作戰吃過大虧的經驗 指揮官負有帶領子弟兵 殺出重圍 長遠利益 不白做工的重責 進進退退 士氣低落 只是被共產黨政治作戰所耗損

再說二二八根本是個誤解(也卻是有地方流氓佔據軍事重地 高雄要塞 陳誠上報"共黨暴動"才有軍隊不明就理的鎮壓 )

文革十年 死亡六千萬人則是毛澤東的蓄意謀殺 規模上不能相比 (希特勒屠殺猶太人那麼徹底也不過六百萬)

我看老蔣的智商沒有老毛高 所不覺得他排除異己會殺到六千萬!

一點個人淺見...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5-13 13:30 回覆:

根據台灣主流說法 估算228 死亡人數是從數千到 兩萬八千

(中共稱其為 "二二八起義" )

Reference:

http://zh.wikipedia.org/wiki/二二八事件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5-13 13:47 回覆:
蓋棺評論》蔣氏新傳哈佛出版 蔣介石終究贏了毛澤東

byeby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一種故事
2009/05/12 00:27

老美要打別的國家,當然絕對是有“誠意”的,但不會是沒有目的的。尤其是有色人種,只要不聽話,這種“誠意”非常多,或許你可以google一下美國戰爭史的網站,但是wikipedia這種白色百科全書可以略過。

P.S: A History of American Wars http://www.ilaam.net/Sept11/AmericanWars.html

動用原子彈被歸為密件,因為這種誠意見不得人,不是人做的事,將會遺臭萬年。二次大戰之後,核武的威力增進數百倍,但沒有人敢動用,即此原因。

Miss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呀~~~~
2009/05/11 22:37

您的文章總是寫得清楚又有文字深度啊~

真懷疑您是不是在北美當國文教授呢~

Empty Traveler (emptytraveler) 於 2009-05-12 01:35 回覆:

謝謝 過獎了 不好意思

自己寫文只是一點感情抒發 書生誤國 XD 

如果有一點娛樂大眾的效果 自己也很高興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