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2全球大選(1):台灣對外關係的下一步
2012/01/22 15:50:13瀏覽281|回應0|推薦2

選舉結束了,一切似乎都恢復常態。對於選舉結果所代表的意義,藍綠陣營各有解讀;對於勝選或敗選的原因,更是各執一詞。可以確定的是,不管對結果感受如何,大家都選擇接受,這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可貴,也是可向世人展示的不凡成就。

要問的是,接下來呢?台灣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對內而言,相信大多數人都同意,民生議題應列為第一優先,貧富差距及資源分配不均產生的社會問題,亟待妥善解決,以避免所謂1%對抗99%的不公不義現象在台上演。除此之外,多數人也贊同,台灣政局長期不穩定的現象,主要肇因於內部對國家認同與未來走向的歧見。老實說,這個台灣歷史所遺留下來的複雜問題,短期內看來似乎無解,無論何人上台執政,都應該以寬容體諒的態度,儘可能以同理心相待,才可能有助於消弭台灣內部的歧見與對立。 

幸好有關國家主權與族群認同的問題,在這次大選中並未被刻意炒作,不過藍綠陣營關於「九二共識」的爭議,卻始終不曾停歇。國民黨有人說馬總統的勝選,代表廣大選民對「九二共識」的肯定,這點民進黨當然不同意,甚至根本就否認有所謂「九二共識」的存在。馬政府解釋「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單又明瞭。但問題在於,中共當局從上到下,至今從未有人就「九二共識」的具體內涵,公開進行相同的陳述與說明。 

對中共來說,「一中」是理所當然,「各表」就法理難容,但是為了兩岸關係的持續進展,又不好公開說破,可行策略就是公開肯定「九二共識」的價值,卻從不去說明它的具體內涵。即使在台灣選情最為激烈綠營多次公開叫陣要求對岸「跩共」,中共就是不予回應。 

撇開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不談,就事論事,無論「九二共識」是否存在或內容為何,以台灣目前處境看來,若不想兩岸關係倒退到2008年以前的嚴峻態勢,目前兩岸之間這種「九二共識,各自表述」的現象,或許正是雙方不得不然的選擇。畢竟在各有立場與堅持的現實下,兩岸之間這種類似美國對台政策所採的「創造性模糊」(constructive ambiguity)策略,確實有它不得不然的存在價值或許這也是當前雙方的另一種共識吧!

話雖如此,「九二共識」的價值至今似乎只存在於國內層次,甚至兩岸之間,一旦進入國際場合領域,就完全不是這回事,這點許多台灣外交第一線從業人員,都有深刻的切身感受。2008年馬總統上任後採取「外交休兵」策略,在雙方刻意修好的共識與默契下,台灣與23個邦交國的關係尚稱穩定,但是在多邊外交的國際組織與活動場域中,即使是最不具政治敏感性的非政府間組織(NGO)活動中國對台灣依然設下重重底限與紅線,少見彈性與調整作法,中國對台灣的制式打壓動作,也未曾稍歇。

日前華府兩大智庫BrookingsCSIS以台灣大選對台、美及兩岸關係之意涵為主題,合辦了一場大型座談會。幾乎所有與會學者專家都同意,馬總統勝選後,兩岸關係想要進一步發展,將會相當困難。這樣一致的觀點,與綠營在選前對選民提出的「後果警告」,剛好背道而馳,為什麼會這樣呢?重點應不在於馬總統的主觀意願,而是兩岸關係存在的根本性歧異與客觀限制使然。

怎麼說呢?因為應該沒有人會相信,中共對馬政府所展現的善意會是永無止境的。兩岸關係既然是馬總統的政策強項,多數選民也因盼望兩岸關係持續穩定,選擇讓馬總統連任,中共自然期望馬總統在第二任期內,能對其善意有所回報。問題在於,四年來兩岸關係發展至此,幾乎已走到了馬政府所設定「先易後難」、「先經後政」階段性目標的極限,馬政府還有多少彈性與空間,可向對岸做出善意回應?

兩岸迄今已簽署了16項合作協議,幾乎涵蓋了所有較容易的經濟合作議題,接下來要談判的,都不是簡單的問題,這是其一。除了經濟議題,中共當然希望雙方可就政治議題開始進行商談,這就碰觸了台灣社會最敏感的神經,這是其二。就如馬總統選後所言,他雖然沒有連任的壓力,但是有歷史評價的壓力。因此,無論是基於2016年國民黨繼續執政的務實考量,或是站在台灣生存與永續發展的長遠基礎上,都不容許馬總統在第二任期內,採取任何被認為是躁進或傷害國家主權的妥協性舉動。此項認知與期待,不僅來自於台灣內部,美、日、歐等國際社會要角應也是作如此觀。

兩岸關係修好卻無法改善台灣的國際處境,這樣矛盾的現象說明了什麼?就是台灣若不想繼續被孤立在國際社會之外,光靠中國的選擇性善意是不夠的,台灣需要包括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國家的支持與奧援,才能真正立足於國際社會,與其他國家進行正常互動,其中美國的角色尤其重要。因此,台美關係倘能持續鞏固與深化,不僅可作為台灣與對岸持續交往的信心後盾,對於台灣盼能發揮作為國際社會成員的角色與功能,更具關鍵作用。

在當前的國內外、主客觀環境下,接下來我們可期待馬總統怎麼做呢?首先,個人並不同意「小國無外交」的說法,對台灣而言更是如此。台灣與許多小國不同之處,不僅在於她在經貿、科技等領域所展現的實力,她在政治發展所取得的民主成就,在這次大選中又再次獲得舉世肯定。被譽為亞洲民主燈塔的台灣,本就不應遭受國際社會漠視;更重要的是,台灣在亞太區域所處的重要戰略地位,更使美國、日本、澳洲等區域強權以及周邊國家,難以忽視她的存在與價值。

值此中國崛起、美國宣示重返亞洲的戰略新局下,台灣當務之急應是利用自身具有的優勢與潛力,設法週旋於美、中兩強之間,利用兩者既合作又競爭的微妙關係,巧妙提升自身的戰略地位與角色,務求讓機會最大化、危機最小化,爭取本身最大利益與安全保障。在講求實力與利益的國際現實環境中,台灣如能懂得以小事大之道,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未來前景依然是樂觀的。只是能否做到這點,實在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與擔當,這也是未來四年台灣人民對馬總統的最大期待。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izabeth1707&aid=605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