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7 11:12:07瀏覽221|回應0|推薦0 | |
搶救一棟溫幽美麗的建築並建構「北投台灣銀行舊宿舍」為女性空間座談會記錄 1999.1.25
許陽明 今天我們非常難得能邀請到這麼多在各領域最傑出的女性學者專家與好朋友,來參加我們搶救一棟溫幽美麗的建築,並建構「北投台灣銀行舊宿舍」為女性空間的座談會。真是謝謝大家。「北投台灣銀行舊宿舍」是兩年前發現的建築,發現時已經是荒廢多時,但台銀已經雇工準備要拆除了,當時我就覺得這樣的建築要拆掉很可惜,所以一方面做研究,另一方面就提出古蹟陳請,也陳請市政府暫緩發放拆除執照,等古蹟審查有了結論再做定奪。結果幸好審查委員都認為應該將這棟建築保留,所以審查通過為台北直轄市定古蹟。「北投台灣銀行舊宿舍」在1997年9月由「許陽明辦公室」向台北市政府提出古蹟陳請,1997年10月23日民政局邀請學者會勘,1997年11月27日通過審查,1998年3月10日台北市政會議通過為台北直轄市定古蹟,並定名為「北投台灣銀行舊宿舍」,3月25日正式公告。針對北投的意象與台銀宿舍整棟建築的情況,我們今天特別邀請對這棟建築有相當觀察與研究的陳林頌先生,來為我們做幻燈片的解說,陳林頌先生一直是非常關注北投,大學的畢業論文即把北投公園與公共浴場做了相當的研究,他的研究報告是當年我向市政府陳請時,陳請案的主要內容,也得到相當的肯定。他在服役時一有空回台北就來協助古蹟建築的測繪,也一直在擔任北投重建的義工並籌備博物館的開館,現在擔任「北投溫泉博物館」約聘督導。在陳林頌先生引言之後,就來進行我們今天的座談。除了在座的之外,還有名作家「千江有水千江月」、「桂花巷」的作者蕭麗紅女士有事已經先走了,現在再向各位介紹一次今天出席這個座談會的貴賓與好朋友:(介紹詞、主持人串場連接大部分也省略。) 陳林頌 北投再出發,為女性所做的獻禮 北投地景裡最重要的是山和水,可是山和水原本是靜態的自然物體,在經過人為的運用之後,事物就會有了性格。我們先來看這張日治時期的地圖,這張地圖有日本浮世繪的風格,這是草山紗帽山,這是現在的貴子坑,這是新北投支線,這張是過去的地熱谷,可以看到一個母親帶著一個小孩子,下面這張可以清楚的看出日治時期北投的意象,男人坐著欣賞一座山,應該是紗帽山,而這中間女人是一個中介。這是新北投公園內的噴水池現在還存在,是北投土地最核心的空間,其實是一個類似圓環的空間,北投公共浴場、公園的興建,都是當時婦女團體透過社區的運作,慢慢的改良浴場與公園的環境,但是公共浴場在1913年興建好了之後,反而變成是男性使用的空間,北投在1896年日本人平田源吾興建了第一棟溫泉旅館後,經一百年的發展,旅館的經營裡有一種制度叫女中,女中是旅館經營裡非常重要的中介物,女中是中介於客人、業主與服務男人之不同個體間的一種角色,這張是日治時期新薈芳女中的照片,非常多的女中,在北投的溫泉旅館中經歷了他們的一生,從小、工作、戀愛、結婚、生子,當男人不在的時候,她們還要負起戰時的政治任務,這是空襲時在公園內的消防演練,這張是日軍攻陷新加坡的慶祝遊行,這些成員都是北投幾家溫泉旅館的女中聯合服務團,這是女中在北投的成長。但是我們也可以在北投看到一些極端的女性象徵,這是周氏節孝坊,這是藝妓,這是北投番仔厝中據說是妓女戶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從許多在北投所拍的台語片,看到女性的形象,很多是在訴說女性在北投悽慘的待遇,而另外的這些照片則是現代北投女性角色的改變,有傑出的政治工作者、老師、藝術家、專業者---等等。所以我們也期待北投空間的使用有一些改變,讓女性來使用。讓我們回到溫泉的使用,溫泉建築作為一個靜態的展示,本來是中性的,但是經過人為的使用後,就顯露了性格。 本來溫泉對女性病相當有療效,女性很喜愛這些溫泉,但經女性爭取,溫泉被開發後,最受惠的反而是男性,北投變成男性的空間,看這些大浴池,都是男性在享用,男女在浴場的使用差異是很大的。這是公共浴場的正門,體面的男人坐著人力轎車,走進公共浴場,女性是在公共浴場下面瞻仰這棟建築物,這張過去的照片是我們現在坐的地方,男人在下面浴場泡完溫泉後,到這裡來享受女性的服務。公共浴場所有我們找得到的過去照片,都是男性在使用;而台銀宿舍的正面則是內縮進去的,藏在樹籬間是非常卑微、低微的,而且整棟建築配合地形對環境採取低姿態。這是我們剛剛看過的走廊,穿過水流,依山傍水,以綠色的簾幕作為與外界隔絕,非常隱密的空間,完全不同於公共浴場的男性意象,公共浴場的建築,上面是開敞的空間,下面是堅固的下盤,好像是泡完溫泉穿浴袍的男性,上面敞開,而下面包得緊緊的。而台銀宿舍是一棟非常有特色的建築,就以屋瓦來說,根據日式屋瓦專業者的說明,台銀宿舍有使用一種小尺寸的黑瓦,是非常少見的,而且其屋瓦鋪排的方式,以他們做屋瓦專業很久的人,都沒有看過,可說相當珍貴。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也就是溫泉博物館,是在北投溫泉谷地的中心位置,而台銀宿舍則是在溫泉谷地的尾端,這種對照是很有意思的。建築本來是沒有性格的,但是透過建構,我們可以賦予性格。古蹟建築的再利用也是如此,我們希望在北投溫泉鄉的重建中,透過建構看看女性空間在北投有什麼可能。所以我們希望這棟建築在使用上能有一些創意的建構,以作為重建北投溫泉鄉再出發,為女性所做的獻禮。 許陽明 我們非常謝謝陳林頌先生為我們所做的引言,這棟建築自去年由本人的辦公室陳請通過為市定古蹟後,台銀就沒有辦法拆除,這與台銀的預期應該是差很多,所以通過古蹟後並沒有看到台灣銀行有積極的作為,因此如何搶救與再利用,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前一陣子陳林頌先生就提出將台銀宿舍規劃定位為一個女性空間,以作為北投溫泉發展歷史的一個反思,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有創意,所以就邀請大家來對這棟建築做一次空間的巡禮,當然也要聽聽各位專家學者的意見。下面我們就請林芳玫教授來為我們講講他的看法與感覺。林教授是一個女性主義者,也是這方面研究頗有專精的學者,他也是瓊瑤小說世界女性研究的專家,現在就請林教授來為我們說說她看過這棟建築過後的想法。 林芳玫 讓大自然、人體、藝術與健康做一個很好結合的女性空間 一般的建築,正面、背面、側面都會不一樣,但是我們剛剛看到的這棟建築可說每一部份都很精彩,這棟建築的正面,背面都非常的好,一般房子從外面看可能還不錯,但是從背面看可能就非常的糟糕,也就是正面富麗堂皇的,背面卻亂七八糟的,建材用的都是比較粗糙的,可以很明顯區分出正面與背面。但是這棟建築他最好的地方,我的看法反而是從背面看過來,中間的那段陽台是最好的,他的下面是西式磚造的設計,而上面則是木頭的欄杆雕花,那些雕花很精緻優雅,但是卻又很簡單,他那些雕花沒有什麼複雜的設計,從整體來看,這棟建築的每一面都很精彩,沒有主要與附屬的區別,每一個角度與每一個面都有他精彩的地方,我覺得他很像一個比較沒有那麼強調階級化的組織,階級化的組織都有強調一個中心、也有附屬與邊緣,有頭有尾,但這棟建築從裡面往外看,或從外面往裡面看,他的每一個階段都有精彩的設計,與一般的建築大異其趣,一般的建築其中心設計通常是客廳與主臥室,這些地方的角度比較好,布置也比較考究,但是附屬的空間,也就是通常女性使用的空間,尤其是傳統的建築,如廚房、廁所常常就是在小角落,暗暗的,有的甚至非常的髒亂。但是今天看到的這棟建築,從裡面看這棟建築每一個角落都很好,從裡面看每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外面被綠色的植物所包圍,當然這是因為多年荒廢才形成的,植物也都是野生的。未來不知要如何的規劃,但我想將來重新設計,一定會有新的設計與整理,但是我希望能夠考慮,維持目前配合自然的情況,而不要變成一排一排的整整齊齊,變成有一個中心,形成那裡比較重要那裡比較不重要。維持現在這樣錯落有致疏疏落落的空間安排,讓每一種植物都表現得很重要,而不要破壞了現在與外面自然和樹木的關係與精神。 當然我們今天都集中在一個鐘頭裡看這棟建築,我在想這棟建築在不一樣的時間,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清晨、傍晚或晚上,應該都有一些特別的地方。郭老師、王老師說不定在規畫上可以提供專業的構思,在哪一個窗口,或哪一個走廊可以看到日出或日落,不論是時間或空間上,讓這棟建築處處都表現出有一些特別的地方。 而這棟建築的再使用,當然仍要以溫泉的使用為主,用溫泉來治療婦女病,讓婦女養生,現在各國也很流行藥草的療法,專家或家庭主婦自己在家種植各式各樣的藥草,這些藥草可以治療慢性病或美容,所以在這庭院種植物不僅是提供觀賞而已,甚至是種植一些具有療效與養生的藥草,也讓一些中醫、西醫等有醫學背景的醫師,來這裡提供醫療與養生的諮詢服務。讓溫泉的水療或種植藥草的這種另類療法,在這麼好的環境中發揮。或許也可以介紹氣功、太極拳之類的活動等等,讓大自然、人體、藝術與健康做一個很好的結合。我想第一輪我就先做這樣的拋磚引玉。 管碧玲 今天我們要做一點特別顛覆的事情,包括把主持人改為女性。我們北投的人看這些建築比較會以歷史文化的眼光來看待,所以很主觀的提出一些反思,想把這棟建築建構成一個女性的空間,剛剛林教授以一位女性主義者與研究者的立場,也贊同我們這樣的構思。甚至進一步提出她的體驗,認為應該讓這棟建築的再使用,使大自然、人體、藝術與健康做一個很好的結合。這樣的看法,從女性的觀點出發,非常符合女性主義的思考。我們謝謝林教授所提出的這些看法。接下去我們是否就請科技大學的王惠君教授,給我們他的體驗與專業上的看法。 許陽明 容我在這裡特別介紹一下王教授,王教授去年翻譯了日本西村幸夫的一本社區營造的書「故鄉魅力俱樂部」,非常的暢銷。而王教授去年也為我們力爭了中山路四號的保留。 去年為了保留重建中山路四號,以補「北投溫泉博物館」空間與使用的不足。經不斷地討論與思考後,卻發現另有二個大問題。第一:四號館雖然造型獨特珍貴,但是其情況極糟,除了內部木樓梯尚好外,整棟建築實在已經腐朽不堪,勢必拆除重建。其二:四號館前面緊臨道路,後面則緊貼溪流,根據法令如要修建,必須要往道路內縮十公尺,但是該地面積根本不足,這樣一來根本就無地可重建。 經過一番研究與多次會勘,市府各單位與參與的社區朋友,大家決定由本人出面將其陳請為古蹟,以克服法令的限制。發展局召開會勘與審議會議時,兩位建築師身份的審查委員,比較就法令而論,也認為這棟建築需要徹底拆除重建,而且能再使用的建材所剩無幾,所以反對提列為歷史性建築。不過當日幸賴王惠君教授堅持站在社區立場,以整體規劃為考量,並且提出日本的例子,認為日本有一棟神社是國寶建築,但是這棟建築卻是定期拆除,以最古老的技術方法重建,在重建的過程中,古老的建築技術與祭典,都能因之流傳千年。王教授認為四號館已經是台灣珍稀,拆除殆盡的建築形式。重建正好可以保留建築形式,這種形式也是一種文化財,所以列為歷史性建築並無不妥。王教授的這一席閎論,才說服審查委員,才使四號館目前能保留下來。我們實在深深地敬佩王教授的智慧與對文化的深刻學識。 王惠君 詮釋日本茶室文化非常好的一棟建築 人本、女性與和諧 謝謝許先生的介紹。我在日本待了七年,基本上是著重於日本的建築史。日本的建築到平安時代,開始要建立自己的風格,開始有鎖國的思想,想把中國的影響盡量排除。所以唐式的建築開始式微,這時也加入了禪宗的思考方式,開始崇尚自然。日本人非常喜愛他們的茶室文化,茶室文化所發展出來的建築風格,基本上是比較崇尚自然,也是比較屬於休閒的。而台銀宿舍這棟建築比較是從茶室文化轉變而來的建築。一般日式的建築有兩個面,一個面是正式的,是官方的,是在待客的地方;另一個則是非正式的地方,比較上是較休閒的,例如離宮。基本上這棟建築仍然是為了男性的休閒而蓋的。說這棟建築是一個女性的建築,從一個相對性來說也對,但他的形成卻又是由從日本武士硬梆梆的精神而來的,所以另一方面可說是從武士的需要而演變來的。 日本的氣候一般而言比中國要寒冷,至少是比台灣要寒冷,但是他們的建築一般而言比我們用磚造的建築單薄,日本建築為什麼會這樣呢?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情,後來我就慢慢得到一個答案,單薄的建築,是為了要避免只因冬天的需要,就把建築建得很厚重,用來抵擋寒氣,結果影響到夏天的通風與自然的關係。所以他們就選擇了這種與自然保持比較直接關係的方法。而寒冷的問題就用其他的方法來處理,例如用火爐來處理。他們思考的不只是建築裡面的問題,比如說你坐在這建築裡面,你與外面的關係是什麼都要考慮。所以以前我們的日本傳統建築老師要我們去參觀日本傳統建築,到裡面一定要我們通通坐下,才開始講解。要你欣賞外面,因為日本的建築是要你坐下來欣賞的, 他的角度是讓你坐下來欣賞的角度,你必須坐下來才會體會為什麼他的建築會是這樣子,內外的關係同等的重要,還有四季的關係,從裡面看外面與四季的關係;此外日本的建築與他們的文學也很有關係,他們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寫下那些優美的徘句與和歌,到最後卻演變成建築的設計,要表現出那些徘句與和歌所描繪的美景來,變成「建築產生文學;文學產生建築」,形成一種很有趣的對應。日本建築從很早的時代,到武士時代,到非常男性的時代,一直是很注重與自然的關係,像剛剛林教授所說的,早晚與建築的關係,像早晨的晨曦與傍晚的夕陽,怎樣與建築發生關係,都是他們建築設計裡很重要的關鍵,甚至房間的命名都與此有關。例如房間外面有一棵松樹或是竹籬,那麼這間房間的命名,很可能就與這景色有所關連,甚至房間內屏風的設計,也會與外面的景色對應。所以他們一直都會思考建築與自然的關係來做設計。 日本傳統建築的另外一個特色,是他們比較沒有清楚的中軸線,不像中國的建築有很清晰的中軸線,他們有受到一些限制如土地、環境、觀賞景觀的角度等等的限制,所以他們的方法不一定是拉長,也有可能是把他打散,讓他曲折化,以行走的動線來形成空間的層次,也就是換一種方式來思考空間的層次。所以用上面幾個觀點來看台銀宿舍,就可以知道這棟建築是將日本茶室文化後期的特色,詮釋得非常好的一棟建築。 另外在樣式上,這棟建築也把西洋的建築要素放進來,例如放在那個柱式上面的圖案,有磚造的部分,加上木造的部分,並把我們剛剛所說的日本和式設計如四季文化空間的思考放進去,像外面的建造方式,又用了很多不同的建造方式,例如雨淋板,那是一個開拓式的建築方式,例如日本的北海道,我們台灣的花蓮,這是在一些開拓地方例如美國常常使用的方法。也就是說同一棟建築用了很多不同的建造方式,但是他卻塑造出一個非常傳統日本茶室文化的空間,所以就建築本身來講,他就成為一個非常豐富,也非常有趣的空間,也把他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 至於女性的空間問題,是我過去沒有去仔細想過的主題。我以前比較從建築史的角度來看建築,而沒有從性別的角度來看建築,所以這個問題非常有趣。因為台灣很多問題是對人就不好了,還能談什麼對女性好不好的問題。我常在想的是人的問題,比較不是性別的問題,剛剛郭教授說有人在批評這個公園沒有殘障步道,但問題是人的步道都沒有了,還能規劃什麼殘障步道。人的空間都沒有了,如何去談女性的空間?人走到街上都沒有地方了,根本無法去思考女性喜歡什麼。所以過去我都把如何讓人過得好一點,如何人性化一點視為第一。所以我今天也蠻想聽聽看大家對女性空間的看法。 但是我覺得今天的這個題目很有趣是,過去我自己做過一些母系社會的調查,在那裡所有的空間,最大的空間都是女性的,一個男性只有晚上才能到女性的地方敲敲門,如果女性不接納,那他只有回到自己媽媽的地方找個角落窩下來,這是蠻有趣的。北投的建築會這麼男性思考,我想是跟戰爭有關,在戰爭的時候男性的地位就浮現出來。母系社會的條件是沒有外在的敵人。我做過雲南一個母系社會的研究,那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社會,完全沒有外在的敵人,所以他們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都是母系社會,甚至周圍的臨村也受到影響而變成母系社會。我想如果沒有戰爭母系社會是最自然的,因為我們與媽媽的關係是最直接最自然的。請男性朋友不要介意,我們都可以非常確定媽媽是誰,但爸爸可就不一定了,因此母系社會是最沒有爭議的,所以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我們跟外祖母比較親還是祖母比較親?一般當然是外祖母比較親,因為你絕對可以確定她是你的外祖母,但祖母可就不一定了。所以外在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是外在環境使女性居於不利的地位。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和諧」是最重要的,「和諧」對女性與男性都是最好的,但是現在如果女性有一象徵性的空間,當然也是有意義的。主要是封建的時間,戰爭的時間非常長,女性有一象徵性的空間是好的。所以我先說到這裡,我也想聽聽大家的看法。想謝謝大家。 管碧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