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8 20:56:44瀏覽9747|回應1|推薦2 | |
上圖為海軍「丹陽」艦正派出小艇要登船臨檢「陶甫斯」號。 現今有些50嵗以上的人可能還會記得,幼時曾在街頭偶爾看到一種樣子非常特別的腳踏車;銀灰色,平把,車樑是四四方方鋁架,沿著鋁架框邊還打了兩排整整齊齊的鉚釘。跟一般的深色圓框架的車型相比之下,它就像是一輛『坦克車』,看來非常結實耐用。 近日與友人偶然談起此型腳踏車,我以爲那是日本車,友人卻特別告知它們是來路不同凡響——這是一批當年來自東歐的國共『交戰物資』。 … 之前 … 話説民國38年,許多政府單位已撤遷到臺灣,那時在大陸的東南以及沿海還有好幾個島嶼仍在國軍的控制下;於是國民政府一方面在臺灣本島積極的進行整編,另方面也據守住這些島嶼以防備共軍的突進。配合著這些島嶼的防守以及防止外國商輪對共軍的運補,國軍海軍佈署了一條北起遼河口,南至閩江口的封鎖線。 6月20日國民政府向全世界宣佈封鎖大陸各港口,明告各國船隻不得對大陸沿海地區作任何航運。(封鎖的區域包括上海、天津、秦皇島、寧波、永嘉等重要口岸。在上述海區「嚴禁一切外籍船舶駛入,一切海外商運均予停止」)。並由海軍以佈雷,海上臨檢,拘補等手段執行「關閉 (closure) 港口 」政策①——不是封鎖(blockade)。 之後據統計,從當年6月至12月的半年時間,國軍海軍曾向長江口派出艦艇100餘艘次,阻截外國商船41艘(多係英美商船)。以下為該時期各次行動的表列: 6月21日,英輪「安琪色施」號,首先在上海被國軍空軍轟炸。英方抗議。 6月23日,海軍永字號炮艦在長江口外炮擊一艘英屬埃及貨輪,結果英國強烈抗議。 6月25日,外交部為「安琪色施」號事件,答覆英國抗議,並請英輪駛離各關閉港口。 6月29日,美國照覆外交部,不承認關閉港口為合法,除非能有效的實施封鎖。 6月30日,英國照會外交部,不承認關閉港口(7月2日為外交部駁覆)。外交部照覆美國關閉港口,係在主權範圍之內,盼其能與中國政府合作。 7月7日,海軍代總司令桂永清拒絕英國道歉要求;並發表談話,對駛入關閉港口外輪,決採有效行動。 7月10日,英輪「岳州」號在浙海被國軍艦隊阻截。 7月13日,英國扣留國軍準備從香港進口到廣東省的新式機槍一千六百挺作為報復。 7月16日,英輪由英海軍護送駛入天津港口。 迄7月26日,一月以來英輪駛抵天津秦皇島等地者約十二艘。 7月31日,之前被共軍扣留在鎮江之英艦「紫水晶」號逃出長江。 8月2日,英商輪「摩勒」號自香港到上海。 8月9日,海軍截獲塘沽口外輪船多艘。 8月25日,英輪「摩勒」號在長江口外,被海軍截獲。 9月8日,英輪「隆美」號在長江口外被截獲。 9月14日,香港發表三月來自香港開往共區船隻三十餘艘,載貨十三萬噸。美國務院覆伊斯勃蘭公司,不允派軍艦護送商船進入上海。 9月19日,美國伊斯勃蘭公司貨輪兩艘突過國軍封鎖線,駛抵上海。 9月21日,被扣之英輪「摩勒」號釋放。 9月27日,美國伊斯勃蘭公司三輪在上海口外被海軍扣留。 10月17日,國軍封鎖珠江口。 10月25日,共軍登陸金門,與國軍激戰三日餘(古寧頭戰役)。 10月31日,英國派出太平洋遠東艦隊的艦隻,宣佈為英輪護航。 11月4日,英國警告我國政府,不得以空襲執行對共區口岸之封鎖,我國軍艦飛機不得在香港加燃料。 11月7日,自上海開出之英船「濟南」號在長江口外被截留。 11月8日,自上海開出之英船「和生」號在長江口外被扣。 11月14日,駐英大使鄭天錫覆英外交部,聲明中國有權使用港九海面。美輪「飛雲」號在長江口外遭中國海軍砲擊。 11月7日,美國政府抗議「飛雲」號遭砲轟。 11月16日,美國強烈抗議並拒絕承認該封鎖線。 11月24日,英國7艘商船在遠東艦隊驅逐艦隊的「黑天鵝」號、「布裏迪斯貝」號、「蒙茨貝」號等4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到達長江口,試圖進入上海港。遭我海軍「太康」號、「太和」號 ,「太平」號和「永泰」號的攔截,雙方在海上僵持了3天之久,差點釀成了一次大規模的海戰。 11月27日,美國商輪「富蘭克林」號自長江口外駛來,不聽我海軍的警告,強行疾駛進入長江口,我軍艦鳴炮示警,該船毫不理會,我軍艦瞄準射擊,幾乎將其擊沉,但該船還是勉強駛入上海港。見此情景,英艦隊為避免發生海戰,于中午主動退出長江口。 11月30日,美重申對中國關閉港口態度,聲明仍不承認,但亦不派艦護航。 12月3日,美國務卿艾契遜聲明不承認中國封鎖港口為合法。 12月17日,行政院宣布加強關閉大陸港口,自21日起,領海區域佈置水雷,所有外輪限20日前離開關閉區域(12月12日已由臺灣外交特派員照會各國領事館)。 12月19日,美政府警告美國商輪勿駛入上海危險區。 以上資料來源取自:中國國學網-國學寶庫(民國卅八年) 以後由於整個大陸的陷落,和沿海島嶼相繼失守,加以美國對華態度的保留。而且大陸海岸線太漫長,我海軍對是項封鎖已毫無能力,當局最終不得不在民國39年6月28日宣告暫停「關閉港口」政策。 到民國39年韓戰爆發,當年10月19日中國共產黨政府派人民志願軍六個軍進入韓境作戰。 由於這個變化,美國的對華政策也隨即大作調整:為了牽制中共,以免其抽調更多的兵力到韓國戰場,便得利用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東南沿海對其作連續性的騷擾。而我方也冀望藉此一時機仍能對大陸地區有所行動,一方面是宣告我方治權的仍然存在,一方面也是試探能否在某次行動中得到突破。 於是在雙方的各懷目的與美國方面的約定條件下,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一個「西方公司」②,名義上以經營進出口貿易的為掩護,實際上卻是負責策畫並執行突擊中國大陸沿海與蒐集情報的工作。臺灣各軍種單位與美方的特種任務作了相當密切的合作計畫,此計畫除了對大陸沿海地區的騷擾行動之外,還有對大陸海運線的偵監、堵截。 因爲當時莫斯科與北京政府關係良好,許多戰略物資源源不斷自東歐與中亞運到中國大陸,譬如重工業產品與噴射機用的航空燃油,這些都是我方與美方極力想要防堵的。 雖然在陸運方面無法控制,但在海運堵截上則由美方提供情報,並在國際政治方面支持為後盾,此時我方再重新執行「關閉港口政策」,宣布自1950年2月12日起,關閉從遼河口到中越交界之東興縣西端的海岸,空軍負責搜索、海軍負責截捕。以此對大陸作不定期的封鎖行動,包括攔截與大陸有貿易往來得各國商輪(由於韓戰的關係,此時其實多為東歐的商輪,但仍有部分西歐的船運公司為求商務利益,不顧其政府的勸阻,依然執意與中國大陸作生意)。此外「西方公司」並利用中央情報局在世界各地的人員到處搜集情報,提供給美方與國民政府,以確實掌握並抑制經由此海域對大陸運補的海運線路。 【註】 ①關閉(closure)與封鎖(blockade)港口:兩者在作用和目的約略相似,都是要堵截、禁止敵方的海上交通運輸。其最大的不同是: 前者為國内行動,僅能在本國領海範圍以内,不須顧及國際法或國際政治的反應;而後者則成了國際法中的一種交戰國間行爲。 當年若驟然向國際宣示是對某些國共交戰區實施封鎖,那就會形成局外的各個國家自然宣告中立。而以當時的局面,國民政府就難以取得希望的外援—尤其是美國方面。同時,更壞的是間接表示了中國共産黨是一個與其對等的政權實體。 ②西方公司( Western Enterprises Inc.,簡稱 WEI)於1951年2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正式註冊成立,1955年初結束運作。 … 事件 … 接著在民國41~43年間國軍的海空軍曾接連截擊了蘇聯、波蘭、匈牙利、希臘、芬蘭、義大利貨船和多艘英國的商船③。由於美方的暗中支持與協助,因而此些行動雖然遭致各國的抨擊,並頻頻在聯合國提案抗議,卻多是不了了之。其中以下三艘非但被沒收,以後並改爲海軍編列艦隻更是惹人爭議,略述當年事件過往如下: (一)「柏拉沙」(Praca)號油輪④ 「柏拉沙」輪是『中波海運公司』⑤於1953年7月新購買的油輪,排水量為8,410噸。 當年8月30日經過比利時安特衛普船廠為時一年的大修理後,從羅馬尼亞的康斯坦薩港裝載油料8000多噸,煤油700噸和雜貨380噸,總共計9019噸駛往上海。這個消息被「西方公司」的人員獲悉。 10月4日下午,該船航行至臺灣以東海面時,先被一架帶有美國空軍標誌的飛機盯上,飛機低空盤旋偵查,跟蹤「柏拉沙」達一個小時。當時『中波海運公司』輪船按慣例繞臺灣東側大洋航行,一直未曾遭受意外,但是到了下午5時,在距離臺灣島125海里處,便為我驅逐艦堵截、逼停了貨輪。又一小時後,「柏拉沙」輪被我海軍控制,並被帶往高雄港。 後交由海軍接收為運油艦,命名「賀蘭」號,舷號「305」。到1964年除役解體。 該船有波蘭船員29人,大陸船員17人。被帶到高雄港後,然後將船員集中關押,由荷槍實彈的武裝士兵看守。6日下午,「柏拉沙」輪被轉移到澎湖列島。大陸17名船員全部被扣押在高雄港左營軍法處。接著對扣押船員進行個別審問,瞭解船員的歷史情況,在什麼公司工作過,是否中共黨員、團員,社會關係。並要每人填表登記,一直審問了20多天,然後移送臺灣綠島關押(當時名:火燒島)。其間除不斷地審問外,還組對船員進行策反活動,要求所有船員填表宣誓反共,效忠國民黨,提供大陸的軍事、政治、經濟情況。 (二)「高德瓦」(Prezedent Gottwald)號貨輪 「高德瓦」貨輪也是屬『中波海運公司』,為排水量13,000噸的遠洋貨輪,由德國漢堡Bremer Vulkan Vegessaok廠建造,於1936年下水。本來是德國的客貨兩用船,因為德國戰敗,賠償給蘇聯,接著又被蘇聯轉交給波蘭使用。 本船於1954年3月由波蘭格但斯克港開出,裝載五金雜貨7066噸,4月3日經過蘇伊士運河,20日過新加坡,22日上午航行在南沙群島附近,已遭受美軍水上飛機長時間隨船偵察、拍照。24日船航行到中沙群島附近,又遭遇同樣飛機的低空盤旋偵察。27日船抵達黃埔港外錨泊,翌日卸貨。「高德瓦」輪最後又裝載了43箱西藥,於5月9日上午離港開船。原預定繞臺灣東側北上,前往華北港口,但在5月12日下午航行至臺灣東南海區時,為「太湖」艦軍艦炮擊,被逼停,之後被帶往基隆港。 1955年3月16日撥歸海軍為補給艦,改名「天竺」號,舷號「313」。直至1968年除役。 當時船上運有一大批東德製造的自行車,其造型非常特別,主樑為一根極粗壯的鋁製方型管骨架,由一排鉚釘接合,厚實的感覺如同裝甲車,堅固耐用。之後政府就將這批被沒收的『物資』配發到某些單位。 「高德瓦」輪上的波蘭船員33人,大陸船員12人,命運一如「柏拉沙」輪上人員。兩起事件發生後,波蘭均向美國提出多次嚴重抗議和交涉,最後兩船的波蘭船員被釋放。 而前後兩批被押持的29名大陸船員,其中11人經國際紅十字會營救於1956年返回大陸,其餘18人被關押在綠島,有的被拘押達7年之久,遭受了非人的苦難和折磨。此中2人逃亡被斃,1人由於特殊原因被判死刑,1人死於獄中,5人於1980年代回大陸定居,5人因生病和車禍亡故,4人留在臺灣定居。 (三)「陶甫斯」(Touapse)號油輪 「陶甫斯」號油輪排水量達13,200噸,隸屬于蘇聯國營黑海航運公司。她是由丹麥哥本哈根的Burmeister & Wain's造船廠建造,於1953年10月21日下水,是一艘新船。 1954年5月24日,「陶甫斯」號油輪開始了前往中國大陸的航程。她從烏克蘭奧德薩港起航。先抵達羅馬尼亞康斯坦察港載運一萬多噸照明煤油航向上海。然而根據英國海軍情報部由監聽系統得到情報,她其實是將從中東載運大批噴射機用燃油開往天津;她的航程與航向沿途都得到中情局各監聽站的證實。因此5月25日,她便被美國情報部門盯上了。 6月21日,「陶甫斯」號駛入香港維多利亞灣,被「西方公司」眼線發現其接續的航程。因此途經臺灣海峽時,22日先被空軍偵搜到,海軍總司令馬紀壯接到情報後,23日淩晨親自乘「丹陽」號驅逐艦前去巴士海峽截堵,之後並與「太康」號各派深具經驗的兵士合力將「陶甫斯」號駛囘高雄港。 雖然美國政府否認參與了扣留蘇聯油船的事件,然而,美國《每日鏡報》專欄作家德魯·皮爾遜的一篇文章指出,在「陶甫斯」號被扣留以前,美海軍一架水上飛機曾在它的上空盤旋了很久,而這架飛機和臺灣軍方保持直接的聯繫,並通知了這艘蘇聯油船的方位。 此一事件令蘇聯政府相當惱怒,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蘇聯外交部除向美國對扣留蘇聯油船提出嚴正抗議外,並上訴國際法庭。美國矢口否認參與。為此,蘇聯外交部于7月2日再次照會美國使館,嚴正指出,蘇聯油船遭受襲擊的海面完全是處於美國海軍的控制之下,因此美國政府對此負有全部責任,並希望美國政府立刻採取措施,以使這艘油船及其船員獲釋。 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裏,蘇聯政府又與美國政府進行了多次交涉。蘇聯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也向瑞典的紅十字會提出釋放蘇聯船員的要求。與此同時,蘇聯海軍派出強大艦隊,在臺灣海峽附近遊弋,試圖奪回油船。 1955年10月20日為國軍接收,命名為「會稽」號,舷號「306」。因爲恐怕蘇聯船艦於外海又將之奪回或其他報復行動,此艦服役期間甚少出海。僅為來往高雄、基隆間的運油艦, 1965年10月1日除役。 船上有42名蘇聯人,從1955年7月開始遣返回國,但是有10人選擇留在臺灣「政治避難」。1957年、1958年分別又有兩批被送囘蘇聯,直到1989年,最後4人中的3人才回到蘇聯。 【註】 ③被攔截的貨輪以從香港出發去大陸的英國船隻居多,引起英國及其他各國對國府當局的強烈不滿。在「陶甫斯」事件以後,國軍沒有再劫持蘇聯、波蘭商船。 1955年後,因國際局勢的轉變,國府無法亦無力再執行而悄悄收場。 ④對於該三艘船舶的譯名,柏拉沙(Praca)、高德瓦(Prezydent Gottwald)、陶甫斯(Tuapse),本文以均是參照國軍檔案記載,與大陸資料的名稱不同。 ⑤『中波海運公司』,是中國共産黨政府成立之初,為了突破美國和國民政府的封鎖,經過友好溝通,在1951年6月15日,由中國交通部航務總局和波蘭政府航運部共同宣佈『中波輪船股份公司』成立,對外稱“中波海運公司”。雙方各出資一半(公司全部股本為8000萬盧布,當時約合2000萬美元),初期先各投資2艘船舶,總公司設在中國天津,分公司設在波蘭的格丁尼亞。 國民政府也就是因爲其財務結構有所謂的『中』資介入,對其所有的兩艘船隻除據以扣留外,更於沒收船貨後即交予海軍。 … 影響 … 1.後來中國大陸的每艘遠洋輪船都配備一定的自衛武器,並設有彈藥、武器庫。基本上每艘輪船配備56式7.62mm機槍兩挺,56式衝鋒槍4支,56式半自動步槍6-8支,手槍兩支。船員多從退伍軍人中招募,實行半軍事化管理,航行途中還組織實彈演習,尤其是航行到臺灣以東海域,全體船員就會進入一級戰備。 2.由於「柏拉沙」、「高德瓦」兩輪的導因,給『中波輪船股份公司』船舶的安全航行帶來嚴重威脅。1954年下半年起,原航行往華北各港的船舶,全部先改駛華南港口。凡行駛中波航線來中國大陸的全部懸掛波蘭國旗船,並一律先駛海南榆林港等待中國大陸海軍護航⑥,直到1957年才停止。 3.大陸軍史記載:1954年7月23日,駐海口『空29師85團』「拉-11」在海南三亞外海為蘇聯油輪護航時,把印度飛往香港的國泰航空公司C-54「空中霸王」班機當作『國民黨』飛機擊落。機上18人中死亡10人。7月26日,『空軍』兩架「拉-11」為波蘭「和平」號油輪等商船護航。美艦海軍機5批24架侵入海南島東南大洲島上空,其中12架10時05分在北鼇港以東海區上空向「拉-11」發起攻擊,長機周振東和僚機在反擊中雙雙被擊落、犧牲。美機隨後向護航艦艇掃射,護航艦艇開炮還擊以後,美機離去。 【註】 ⑥1954年7月,彭德懷命令中南軍區空軍、海軍護漁護航。當時中南軍區的海空軍非常弱小,空軍司令部尚在武漢,海軍司令部在廣州。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