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31 19:00:42瀏覽746|回應1|推薦2 | |
圖片均取自維基百科 對大陸方面航空母艦的建造與後續思維的關心 為了求得以最短的時間,求取最大的效果——大陸當局在1990年代耗資不斐的分別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外購了三艘航空母艦(以下均用「航母艦」稱之)艦殼,其中一艘烏克蘭的“瓦良格號” 花了逾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從1999年7月購入之後,歷盡各式各樣的刁難,方突破土耳其和『第三國』的政治、外交阻攔,得以拖出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之後又經歷4個月的千里迢迢航行,於2002年3月3日才拖入大連港。 如衆所周知的,大陸方面已對“瓦良格號”作了多年的『修繕』工程,最近外電報導該艦可將於2012年服役,未來作為訓練用。而且據傳在上海長興島的江南造船廠内也有一大型的造船塢,專作為未來建造航母艦用途;甚至網路有傳言首艘自製的5萬至6萬噸規模的傳統動力航母艦可望2014年建成;預定在2020年左右,更將造成首艘核子動力航母艦——可信度待查,姑且在此用作破題。 用現在的語言,以大陸方面現今具有的『硬實力』(就是人力、財力、物料等資源)而言,建造航母艦已沒有什麽顯著的困難,只是費時長短的考慮。 ***** ***** ***** ***** 能夠製造航母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軍事、工業和科技水平等綜合實力。同時因現階段經濟急速發展,為保護本國對外貿易,取得保障戰略物資海上運輸線安全,更為了爭取未來的國際間的政治高度和談判桌上的籌碼,這也是一個絕對得跨出的腳步! 但是,航母艦的建造只是做個成型艦體而已,至於以後如何才能擺到臺面上作爲運籌帷幄的工具呢? 這個題目包括人員訓練、飛機配備、後勤支援、艦隊編成、巡弋海域等大科目。 【人員訓練】 包括海航人員、飛航人員、管制人員、甲板人員、岸基人員等的選拔、訓練、操演,以及操訓規範的編定。 由於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戰艦任務,單是要對3000人的作戰和平時人力分配表就得要花上一段時日才可能訂出,爾後,還有動綫設計、操作程序等各項課目。 航母艦的操作範圍太大,專業任務區隔的種類又太多,因此所有的訓練不能僅做一般任務性的,而是要反覆操演各式各樣的協同科目,以及戰鬥群作戰序列臨機應變,還有些各種零零總總緊急狀況、突發事件的及時反應和處理準備——如何在未來任務中讓3000人的運作能夠隨時都達到目標要求,這是要靠時間、經驗的累積才能達到顯示戰力的目標。 而且所有的第一代航母艦指揮人員也都是新手上陣,雖然可能都是由艦隊或航空部隊選出的優秀人才,但卻尚無實際操練的經驗。因此如何面對出航以後狀況,如何帶兵,如何操演,那絕對不是僅靠早個一、兩年先在岸上把教本背個滾瓜爛熟就能出師了。 簡單的估計,以一代兵力的建成從剛入門操訓到嫺熟需時五年而言,整個航母艦戰力將須要經歷三代人才的培育和訓練才能真正到位——也就是說得經過十五年的光景,艦航人員才可能發揮臨場的應變力。 【飛機配備】 簡單的區劃就是以戰勤任務分爲主戰機隊與偵搜機隊。 首先經由階段性設計依海域/空域的確定而作機種確認,其中考慮因素包括一般的飛行性能、武器裝備、有效載荷和作戰半徑以達到取得/保持任務區域制空權、制海權和進行海上阻截的戰力。除此而外,還應包括材料對各種相對海象與陸象的不同效應,以及海象的環境性能(抗濕潮/抗鹽晶/抗浪震/抗熱炙),還有連帶的飛行甲板佈局、機庫作業系統也是相關的因素。 如此複雜的相關各項條件,都是與艦載機的選擇和搭配方面息息相關,若僅以陸基的現有機種編制思考則作戰力很可能不如預期,甚而是零! ◎ 據各項資料傳聞,主戰飛機可能採用仿蘇-33艦載型、預警機可能採用引進雅克-44技術的自製型號、反潛直升機可能選用俄製卡-28等入列——當然這些目前全係猜測之言。 ◎ 如果大陸方面將航母艦的運作定位仿襲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設計概念,那就得添入對地/對空導彈,如此對於配備上就得有很大的結構性變化(由於裝載和任務都非常不同)——前項的人員訓練也得配加射控人員。 【後勤支援】 這是個相當大塊的題目,概括而言就是包含備戰後勤和生活後勤。 前者主要在彈械配置,系統維護(海航/飛航/通訊),安全管理等;此外飛行油料的儲用管理又與海軍習慣的航油管理全然不同。在初期的傳統動力航母艦可能得大量參考二戰時期的國外規範,而轉換到核動力時便得再作修改。 生活後勤則是對所有3000人乘員的食衣住行育樂全都要安排妥當——這可不是像以往船艦200人左右的編組!以最基本的兩周不靠岸要求而言,如何設計使這麽多人能夠合處於一個有限空間,並要確定每位官兵仍能保持體力、戰力和士氣,這將是一個聯接著生理和心理安頓的重要課題。 由於未來可能會朝航母艦的戰鬥群的設計,這個科目也將會隨著航母艦的數量、戰鬥群組成和戰勤任務的不同而有非常多的狀況出現。基本上,整個後勤作業規範大概得等完成四艘航艦的建軍之後才能成篇。 【艦隊編成】 航母艦主要的作用在於提供海基作戰飛機一個起落的平臺;由於航母艦具有遠航載運和立體支援的能力,其主要的任務在於對作戰區域的攻擊和搜索,以達成對國土防衛的責任。由於其本身的相對自衛功能非常有限(除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因此一定要有各式友艦伴隨,合組成以航母艦為核心的多功能航母戰鬥群;她們的任務則以保護航母艦的操作安全為第一優先,基本作用在於提供一個三度空間強力的防空、反導、反潛護衛能力。其次是協同航艦的攻擊任務,包含取得作戰海域制海權和制空權,對戰術/戰略目標攻擊,保護海上運輸線與任務執行,形成特定地區的空優,並且擔任人員搜救、物資補給的工作,以展開一個立體的聯合作戰功能。 整體而言:就是説憑藉齊備的艦隊組成,使得航母戰鬥群可以強大的攻防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作出戰力展示與戰略嚇阻,以期完全達成實現其全球戰略和保持海上優勢的目的。 在以航母戰鬥群序列時,必須設定完成各艦編組協調(包括空域/海域的識別,防護網設計,戰演編隊的備戰序列等)。而且未來的戰區規劃(含偵搜圈、防護圈、作戰圈),以及如何與各其他責任海域的艦隊作合同操演也得有前置的計劃。若其巡弋海域更加擴大到藍海海域時,則其戰鬥群的編成是否仍以固定編組或是加入撥編。 此外,在實際任務載航時還會有戰術/戰略編成的對應思考,則可能與現今的軍區/戰區/艦隊編成觀念是一絕然不同的方式。 航母艦能否完全發揮作用,這一科目將是整個計劃的重點。由於常態(戰備)編組和非常態(任務)編組的狀況在實際運作時會有極大的不同,如果沒有密切協調的戰鬥群,那除非要讓航母艦全身披掛著『鐵布衫』、『金鐘罩』上陣,否則就是一個大活靶。 ◎ 一個標準的航母戰鬥群除航母艦本身外,還擁有2~4艘神盾級戰艦、3~4艘驅逐艦/巡防艦、1~2艘攻擊潛艇以及1~2艘補給艦,另加60~80架艦載機群編組成。單以平面而言,其將涵蓋一個1000公里半徑的多層次戰防圈。 【巡弋海域】 觀察航母艦的移動可以明顯展現該國家戰略意圖上的差別。若航母艦巡弋範圍僅在距領海海岸綫1000公里之内,都屬於近岸航程;而遠程化設計目標則是以航母戰鬥群強勢的移動能力,設定具備能達到任何出現危機的水域並從而完成前進戰略部署。 美國是一超強權的國家,她將航母艦明示作爲一種「攻擊部署」,是壓制對手的工具。因此航母艦戰鬥群多作戰略性遠航,並分駐海外基地,或經常出現在 『高度敏感區域』作各類演習,一方面炫耀武力,並同時實施威懾作用。 而對於現階段中國大陸方面而言,航母艦則只能成爲一種「防禦部署」——也就是說以戰術性岸航爲主。由於中國海疆遼闊,島嶼星羅棋佈,以現今形勢,航母艦則可藉艦載機守護大面積領海和島嶼;同時對於貨品海運、能源運送通道安全也能依賴航母艦戰鬥群的區域性移動得到一層機動性的保障。 由於在未來建軍初期著重於訓練,所以這個題目尚不會引入國際間的關注。但當建成的航母艦數量在三艘以上(訓練專用艦除外),決策者則就得對本國海疆以及未來的鄰邊國際海域都有所預備和安排;甚至對未來藍海海域的也應及早提出藍圖規劃——此將與前述各項科目都是息息相關的。 ***** ***** ***** ***** 據各種資料顯示大陸方面對航母艦的製造計劃已是執行階段,也就是說對於艦載武器裝備、航電系統、動力系統、配套機電設備等等,都已進入實際的設計研發階段。 以時間點而言,由於是新成軍,所以從航母艦下水、建軍到正式執行任務,至少應該有個五年計劃。以中共對潛艇的研發時段來對照,則其對航母艦能夠真正加入戰鬥力的時程應仍有十年以上的光景(也就是得等到核動力航母艦能正式具備戰力之後),若是要能擔負起戰術性的機動與戰略性的牽制,那就得看後續的各個階段性效果才能評估。 ***** ***** ***** ***** 大陸方面這些年來,在航太、衛星、通訊、土木和交通工程方面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尤其是從三峽大壩以來,每不久便端出一盤『大』菜,如:神舟五、六、七號載人航天任務,青藏鐵路、高速公路網、超級電腦、上海世博會、高速鐵路系統等等,讓人看得目不暇接。 ——但是任何的建設項目都不是僅以『有』便能作數,而是得不時觀察其持續性常態(含非常態)的實際運作,藉以找出原設計中的被忽略的『漏縫』,或是修補、或是改變操作的步驟等等(當然不是用『補鍋法』和『鋸箭法』來虛晃表面),才能趨於零缺點的境界,並得以完全發揮規劃的整體效果。 由於建造航母艦是一個完全從白紙開始的計劃,也因爲這是一個全新的成軍概念,單以超過3000位艦載人員的選訓與操作規範編撰,估計就得用時兩年以上;初航階段一定還會有各式狀況,再加上後續還有各式各樣的枝節狀況也將順勢而出。 仍以美國爲例,其之所以能雄踞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也是從1922年第一艘航母艦“蘭利號”(USS Langley,CV-1)成軍服役以來,到現在最新建造中的“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CVN-78),共經過69艘航母艦(另有100餘艘的護航航艦)的實際操作和90年來的各式戰鬥經驗累積而成。單以二戰時的珍珠港被襲就是他們一課慘痛的戰例。 因而在未來階段的訓練和操作時期就得要著重在於針對各式任務時時作前瞻性的修正,一定要能從整體上根本去突破舊有的海軍思維/海權框架,航母艦未來才能在藍海海域擔負任務,使其對於將來後半世紀的海洋發展空間卻會帶來決定性的正確和正面效應。 所以在航艦建成服役以後的十年期間應是寧可步步走穩,處處思慮的心態,從各種摸索/錯誤學習中去尋出一個讓未來代代航母艦可以永續運作的模式;千萬不要爲了只去爭一時半載的武器競賽,明知已步入歧途而不知退,或是僅以加入世界航母艦俱樂部而滿足! 一艘沒有練出武功實力的航空母艦只不過是一個擺設到海洋當中的超巨大模型罷了! ***** ***** ***** ***** 自冷戰時期,美國就對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海域設置了一道雙鏈防線——所謂的「太平洋島鏈」。第一島鏈從日本群島起、一路沿琉球群島、台灣南下,延伸至菲律賓群島、婆羅洲島的鏈形島嶼帶;第二島鏈則從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磺島列島,延伸至馬利亞納群島、帛琉群島。為此,多年來,大陸方面的海軍一直僅能局限在黃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活動(南海海疆的爭議性太複雜)。到了最近十年,藉核動力潛艇的技術有所進展,方才得以數次突破了第一島鏈的鎖絆。 然而由於潛艇設計的特定功能以及戰術任務的要求,無法擔任立體的戰略任務。因此從長遠的方向看去,在未來國際戰略關係而言,基於航母艦的特有功能,其當然成爲軍事武力上一件必須擁有的兵器。 如再往更深一層的戰略思考,還得聯想到外交層次。 ——對於戰術與戰略的思維就如同兩條平行的交叉綫,它的存在是必須用三維空間去思考,不是只用一張圖紙能描繪的;甚者如果用更超時空的思考,兩條綫又可能是一條綫,甚至也可能是兩個點。因此在多維空間的思考上,航母艦的運用也絕對不只是作爲國防上防衛領海的活動機場而已,更要擴及於外交與各型國際戰略應用佈局等範圍。 所以航母艦的建造與爾後的實際運作將是大陸方面展現其風采的機會,以全時空性的考慮到國家戰略的需求和經濟利益的發展,如果將整個計劃能夠經過精心淬煉並在關鍵時刻向國際間顯示其完整的鋒刃,立穩於世界軍力的平衡槓上,藉此能夠牽制其他強霸勢力,讓目前的國際局勢從失衡狀態漸漸趨於和緩正常。 ***** ***** ***** ***** 〖補充說明〗 ◎ 二戰以後迄今,僅有美國及英國的航母艦戰鬥群顯示過戰略遠航實力,並完成前進部署: 美國在1950年代韓戰時期、1960年代越戰時期、1990年的海灣戰爭、1996年-1999年間的科索沃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分別都展現了強大的陣容和作戰實力; 英國則主要在1982年的福克蘭群島戰役(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時能從本土出動一個雙航母艦戰鬥群,由37艘艦艇、78架戰鬥機和直升機、3500名海軍陸戰隊組成,前往萬餘公里外的福克蘭群島海域,與阿根廷直接正面交戰長達74天。 而在整個行動中,尚徵召43艘英國商船編為特遣艦隊服役和參與補給作業,形成了一條來往英國至南大西洋8000海浬長的後勤線,使得整個戰爭期間燃料、各項物資等不虞匱乏。 ◎ 製造航母艦的主要難題是必須解決艦載機和各種附屬設備的先進性和配套性,這對整個國家的航空、雷達、通訊、電子、計算機等國防軍備技術是一個全面性的提升。 而且現代航母艦戰鬥群更是一個複雜的海上作戰編隊系統,不僅需要擁有綜合配套反潛、防空、護衛、驅逐、潛攻、補給功能,在作戰要求至少也必須有一完整的指揮、管制、通訊、資訊、情報、監視、偵察等同/即時應用的系統(C4ISR),以及相應的衛星系統、預警系統。所以信息化時代的航母艦也代表一個國家除了對傳統的冶金、機械技術認可之外,更是一個基礎工業和電子資訊產業的技術晉級。 民國100年1月3日修改 好漢歌 主場:劉歡 作詞:易茗 作曲:趙季平 大河,向東流哇—— 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 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路見不平一聲吼哇—— 該出手時就出手哇! 風風火火闖九州哇。 嗯呀依兒呀-唉嗯依兒呀 路見不平一聲吼哇—— 該出手時就出手哇! 風風火火闖九州哇。 (重復一遍)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