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黃河入海流”還是“黃河出海流”?
2012/12/28 12:55:50瀏覽1387|回應2|推薦5

一般而言,代表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比如:出口入口分別是表示兩個完全不同的通道口,可以讓人們進行著相反方向的運動。

然而這兩個字是絕對相反的字嗎?

 

漢典zdic.net上可以查到對此兩個字的解説

----

@從裏面到外面:~訪。初~茅廬。~籠。

@往外拿,支付:~力。~錢。~謀畫策。入不敷~。

@離開:~發。~軌。~嫁。

@產生,生長:~產。~品。~人才。

@發生:~事。

@顯露:~現。~名。

@超過:~色。~類拔萃(超出同類之上)。

@來到:~席。~勤。

@引文、典故來源於某處:~處。語~《孟子》。

@顯得量多:這米~飯。

@放在動詞後,表示趨向或效果:提~問題。

@傳奇中的一回,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

----

@進,由外到內:進~。~夢。

@適合,恰好合適:~選。~耳。

 

再來看看『出入』合成一名詞所能表示的詞義:

最簡單的表示是外出和進入;如「出入門戶」、「起居出入」、「金錢出入」。

比喻一般往來;如「出入閭裡之間」。

指所估計之數有所不一致,或有相同,或有不等;如「相差部分,出入不大」。

謂彎曲,不平直。《韓非子·揚權》:「道不同於萬物,德不同於陰陽,衡不同於輕重,繩不同於出入,和不同於燥濕,君不同於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

猶言上報下達。《史記·五帝本紀》:「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

謂涉獵廣博,融會貫通。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指女子嫁者與未嫁者。《禮記·大傳》:「服術有六:一曰親親,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長幼,六曰從服。」鄭玄注:「出入,女子子嫁者及在室者。」孔穎達疏:「女子子在室為入,適人為出。」

勞逸;作息。《左傳·昭西元年》:「若君身,則亦出入、飲食、哀樂之事也。」孔穎達疏:「出入,即逸勞也。」

 

利用這兩字的性質,搭以另外的配對字,則有以下幾句成語: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入得廚房,出得廳堂』

『出將入相』

『出生入死』

『出神入化』

『出雲入泥』

『出警入蹕』

『量入為出』

『深入淺出』

 

可是將兩字分別套著另一單字,那會形成什麽樣詞語了呢?以下搜集幾個出入相關的詞做個簡單的比較:

 

出閣閣指“閨閣”,泛指女子出嫁。古代皇子出就封國,或指內閣官員出任外職。

入閣閣乃“內閣”,意指加入內閣,參與機務。

【釋】

兩詞因爲“閣”字而有別,就不能單以出外、進入的動作比成同一個“閣”樓來解釋。

 

出門:可以是直接表示外出;如:「張經理出門辦點事了。」離開家鄉遠行,老人家叮嚀:「出門在外,不比在家,一切都不是很方便。」出嫁。姚時曉《別的苦女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人總要出門的。」

入門就是進門;如:「出門入門,上樓下樓。」為引進之意,後指學問或技藝得到門徑,或指為初學者指示門徑的書,如《國學入門》、《車輛修護入門》。指婦女嫁到男家,成為男家的一員。唐·韓愈《楚國夫人墓誌銘》:「韓氏族大且貴,又太尉劉公甥,內外尊顯,夫人入門,上下莫不贊賀。」

【釋】

這兩個詞是一路相對:一個向外,一個向內;一個這頭懸著心,一個那頭帶著路;到了嫁娶年齡,雖然走的不同家門,但就一定得這邊“出門”和那邊“入門”的。

 

出局泛指在體育比賽中因失利而遭到淘汰;如:「三振出局」。或是指人因不能適應形勢而無法繼續存在下去。離官署回家。宋·陸遊《往在都下感事述懷作歌奉寄》:「官閑出局各無事,冷落往往思同盟。」妓女出外陪酒。錢幣鑄就後由鑄局發行。《紅樓夢》第五三回:「當下又有林之孝的媳婦,……放著選淨一般大新出局的銅錢,用大紅繩串穿著。」

入局進入為他人所設計的佈局,譬如加入賭局。特指官員被任命為團隊中某職務。股票術語,通常指進入購買。象棋術語。一般指攻入對方陣地而能構成殺局的著法。常見於中局階段,多數為棄子入局

【釋】

除了在象棋的入局是專業術語,其他各詞的狀況是與“出”“入”二字大致諧調.

 

出神因全神貫注於一事而顯得發呆。出奇;多用以指一種技藝達到神妙之境,所謂“出神入化”的境界。謂元神脫離自身的軀體。《西遊記》第二七回:「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

入神謂注意力高度集中,或是專注於眼前有濃厚興趣的事物或陷入沉思;如:「看著標已完全入神,不知不覺過了半天了!」形容達到精妙的境界;如:「這幅人物畫畫得真入神!」

【釋】

從在第組的神態與寫景,“出”跟“入”是同樣的引人著迷!

 

出席泛指參加會議或開某會時列於坐席。離開席位。《金瓶梅詞話》第四九回:「蔡禦史便説:『深擾一日,酒告止了罷。』因起身出席。」

入席:謂舉行宴會或儀式時各就位次。

【釋】

我們可能在某晚會活動聽到司儀的廣播:「麻煩請各位“出席”的來賓趕緊“入席”。」此一出字就不是出到外面了。

 

出息個人發展的前景或志向;如「這孩子從小便看出未來非常有出息。」猶底細。曹禺《雷雨》第三幕:「他們家裡這點出息當我不知道?」。猶出色,特別佳美。元王禎《農書》卷七:「大麥可作粥飯,甚為出息;……若用廚工造之,尤為珍味。」收成,收益;如「這塊地只靠種稻米的出息不大。」猶出挑,長進。浩然 《豔陽天》第二十章:「姑娘大了,出息的又結實又能幹,提媒的人多了。」

入息: “入息”一詞包括各種收入,包括工資、退休金、租賃等等。在國外的商業中指的是收入的代名詞。

【釋】

另有元·馬鈺《女冠子》詞:「忘情絶愛念,好把意馬心猿牢繫,綿綿密密。有似出息,常不保入息。」此處的“出息”解釋為呼出的氣息,那麽這“入息”便不可能是說有份收入了吧?

 

出身指個人最早的經歷、學歷或身分。有謂「英雄不怕出身低」同“出生”;產地。出而從事某種事情。唐•李益《城傍少年》詩:「生長邊城傍,出身事弓馬。」指為官。漢•王充《論衡·超奇》:「有如唐子高、谷子雲之吏,出身盡思,竭筆牘之力,煩憂適有不解者哉?」指改嫁。張步真《滿足》:「那討米伢子的爹爹欠了財主的租,逼狠了,吃了鬧藥,娘就出身了。」謂出路,前途。科舉時代為考中錄選者所規定的身份、資格。唐代舉子中禮部試稱及“第”,中吏部試稱“出身”。宋代中殿試稱“及第出身”,明清兩代經科舉考試選錄的,稱正途“出身”。

入身進身。《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一》:「有工女托于晏子之家焉者,曰:『婢妾,東廓之野人也。願得入身,比數於下陳焉。』」將己身沒入官府。漢•劉向《列女傳•齊太倉女》:「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罪,使得自新。」

【釋】

高低比出身,貧富數財銀;是非驗道理,直正論德品。

 

出聲:只是表示發出聲音;舉凡中國字裏帶著“口”子邊都是出聲現象。

入聲:卻是表達漢語中的一類音節結構。普通話中已無入聲,目前多以四聲表示,分別讀為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而入聲其聲短促,一發即收,在南方的多處方言仍有入聲韻。

【釋】

傳統漢語聲調分爲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各分陰、陽,共八個聲調。普通話(或國語)的入聲調已經消失,現今只有閩南泉州一地完整保留了傳統的八聲;臺灣、廈門、漳州、同安等地方的上聲已不分陰、陽,因此基本上只有七個聲調。

 

入山進入山裡。指隱居。

出山居住在山裡寺廟的和尚走出山外化齋或行法事。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仕或擔任某種職務。台灣的地方民俗,即“出殯”。

【釋】

中國字實在太有學問了,請看:人進到山裡隱居修行,得道以後便可成仙!放棄隱居生活,如此仙人出了山成為“士人”,一個“山”字換成“士”字,所以出山不就是“入仕”嚒!

 

出室出嫁。

入室進入內部範圍。在成語應用則分別有以下三句: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藝得到師傅真傳,含有精悉領會的意思。《論語·先進》篇,「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入室操戈”比喻深入瞭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論者以柳操戈入室,弗察者又群然和之。然則文之工者,傷理倍道,皆弗論乎!」

引狼入室”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來屋裏窩,尋的蚰蜒鑽耳朵。」

 

出世人的出生。佛教用語,佛教徒以人世為俗世,故稱脫離人世束縛為出世。同“出家”。出仕做官;立身成名。唐·李白《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詩:「浪跡未出世,空名動京師。」猶作品問世,產生。高出一般人世。毛澤東《念奴嬌·昆侖》:「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入世投身於社會。從宗教方面來說,就是深入參與俗世的活動,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去感化他人。現代語,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釋】

用文字很難區別“出世”與“入世”的涵義。單以儒道的觀念,其實“出世”與“入世”沒有什麽出入;反過來撇開對“世”的定義,以佛家修行的境界,“入世”何嘗不正是“出世”?“出到世間”與“入到世間”則更是分不清出入了。

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的「其氣浩然,常留天地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不就道盡一切了嚒!

 

出降投降;歸順。帝王之女(或宮內之女)出嫁。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設儀仗行幕,步障水路。凡親王公主出則有之。」

入降歸順降服。

【釋】

明末薊遼總督洪承疇守東北邊防,防衛滿洲。但因兵敗被困於松山,乃至最後投降於清。同樣是個“降”字,就如此搭配著一出一入,在明稱其為“洪承疇出降”,可是在清則為“洪承疇入降”。

 

在中國地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長江與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兩條大河分經南北路,各自往東流向大海。如果在文章中我們這樣寫道:

「長江由青海省發源,流經青海、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而在崇明島處出海。」

「長江由青海省發源,流經青海、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而在崇明島處入海。」

除了“出”跟“入”,這兩句有什麽不一樣呢?

 

或是將《登鸛鵲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改爲

白日依山盡,黃河出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如何?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rlyblog2000&aid=7180993

 回應文章

JKTsai 老鼠嫁女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話形容畢業學子找到工作了. . . .
2012/12/29 12:48
是「出」社會?或「入」社會?
小子淺見,有影無?(earlyblog2000) 於 2012-12-29 18:46 回覆:

『古寧頭一役,國軍大敗共軍!』

『古寧頭一役,國軍大勝共軍!』

意義都是國軍打勝仗,但是當年文稿編輯如果用了上面的那句標題,那就準備帶鋪蓋去閉門思過吧!


小子淺見,有影無?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有時真難分得清吶
2012/12/29 07:30

噢,還有:

蔣偉寧受邀擔任教育部部長是“出仕為官”?還是“入仕為官”?

野柳岬位在臺灣北海岸是“伸出到基隆海域”?還是“伸入到基隆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