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年大計為何去?
2010/07/18 23:56:01瀏覽381|回應0|推薦0
周日與友人同遊蘭陽平原,由於宜蘭正是童玩節活動,結果單是我們從深坑方向上國道五號,那一段省道公路就耗了一個半小時。

國道五號又叫北宜高速公路(或稱蔣渭水高速公路),其最爲人道的便是雪山隧道工程;長為12.9公里。

友人說,開鑿雪山隧道耗時十三年,耗資新台幣200億元(平均每公里花費17億元)。而北宜高速公路的開通,使得原來台北-宜蘭需要三個半小時的車程,如今只要一小時即可!

然而言談之間也了解到由於雪山隧道的開鑿,以致切斷中央山脈的水源並影響翡翠水庫的水源——其為台北市最重要的民生用水來源。我從網路資料查到:翡翠水庫管理局長康世芳透露每年自雪山地下水源注入水庫的水量都消失了,而此水源約佔翡翠水庫總蓄水量的百分之三,換算起來也達十幾萬噸。這是一相當嚇人的數字!

除此之外,更因爲水脈的截斷,未來該段山脈的綠色植物(含樹木、草被)都會由於缺少水分致而逐漸枯死。而因雪山北段的枯乾化,附帶造成地表許多生物的移徙,移棲,變種,滅種。此等地球生態的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

對於此段工程所提供的交通便捷性,我不能否定;我也不能像黃春明先生那樣敢說永生之年不走此公路,卻在月前不得不走了一趟。但是我覺得,未來我們是否能從開鑿此隧道的整個經驗上去重新衡量工程的絕對、相對、短期、長期效應。

工程的技術是可與日俱進的,是可以選擇的,但是破壞掉的地球卻不是十年、五十年可以回復的!

**** **** ****

接著到了宜蘭境内,卻看到了與30年前完全不同的景觀:在原是處處有防風林圍繞著農舍的蘭陽平原上,現已到處是兩、三層樓的民舍散佈著;有的是原來的農舍改建,但更有的是城市來的投資者向農人買地,然後便在肥沃的農地上蓋起了一棟棟的民宿。友人說,宜蘭縣政府為了鼓勵農民蓋建,並參考歐美的獨門獨戶的格局,提供了好幾種建築圖樣供給承建者。以致在整個平原,遍地皆可見到西式的洋樓。

不同於在大陸東南沿海的早期洋樓是由華僑囘鄉各自蓋建,這裡卻是由地方政府主動協力促成——為的是農鄉藝術化。

對於建築的景觀、市鎮的規劃,我想各人意見不同,不能隨便評論。但再以對地球的環境保護角度看來,此類農地民宿讓我心内有幾分擔憂。

據友人告知,現今政府的新規定是只要大於2500平方公尺任何農地都可以蓋建,而且也不再需要具備自耕農的身份。唯一的限定是『農舍』建地面積不得超過土地的十分之一。

簡單的講,便是只要任何人有錢,他可以在當地雖意購入一塊地(距高速公路/市鎮近的位置最貴約2萬元一坪,較偏遠一些的則低於1000元),再花些工程費用,便能將好好的一塊可耕地變成民居。

正由於北宜高速公路的便捷性,使得宜蘭不再是一遠地的鄉村,她的樸實吸引了省内各處眼光:有的想到了休閑旅遊,有的想到了退休長住,還有的想到了地產投資(目前尚沒有吸引到大建商,但已有許多小建商活躍在縣内各鄉鎮)。如此這般,經此數年,就形成了今日處處小洋樓的蘭陽平原。

據友人說,現時台灣的稻米早已生産過剩,蘭陽平原的農民甚至僅需每年一耕即可,另一季便休耕(政府提供休耕輔助費用);是以,許多人士認爲釋出農地作多樣化的使用是合宜的。

我不敢隨意批評,但我懷疑當年陳定南縣長力拒化工廠,水泥廠及其他大型工廠的進入,難道說是意在今日之景?



附記:

我決不是反對地方、工程建設,相對的即以引起許多爭議的蘇花高速公路規劃議題,我認爲這是應該去做的。

但是就似北宜高速公路雖為大衆帶來便利,卻也對蘭陽平原的地景風貌造成嚴重的破壞——得失之間,如何平衡,實在是值得關心又困擾的議題。

更據説:再經十年,北宜高速公路將不敷適用,可能得再另開一新的規劃案。因此我的文意仍在於深思熟慮的比例應如何取得?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rlyblog2000&aid=423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