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學到他的才華,只繼承了他的脾氣
2013/07/14 18:49:30瀏覽1604|回應6|推薦32

父親生於民國三年(甲寅)農曆六月初四。

據母親說我們家本是家鄉的殷實家戶,但因祖父嗜賭,而將絕大部分的家業輸在賭桌上。父親也曾對我說過,他一直記得少年時,到了年除夕,債主坐在老家客廳惡行惡狀的討債印象;也因而他對賭博一直是深惡痛絕,終身不近賭桌

—— 1982 年父親赴美,姐姐與我特別同攜雙親去Las Vegas 遊玩。臨出發時,因爲知道那兒是賭城,父親本已老大的不願意,實在是坳不過姐姐與我百般說詞,方才上車跟去。到了之後,母親、姐姐和我三人均興致勃勃的、急急忙忙想去看那聞名已久的花花世界,但父親是堅持不進賭場的門,並說他會坐在旅館門口的臺階上等我們;最後,好不容易,他才答應站在進門處的大廳等。也因此,我們三人不敢久待,趕緊的在賭場中遊晃了一小時便走人。

 

*****

由於家道的中落,父親於高中畢業後,曾輟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家裏舅公看父親實在是一好學的青年,不讀書太可惜了,特別濟助川資。得此,父親才能趕往上海,攷入同濟大學。

 

據母親說,父親在校讀書非常用功,不常出外遊玩;但他也曾喜歡上校園内的一位女同學,卻因不擅交女朋友,給對方的印象是個木佬佬,因而對他沒什麼好臉色。最後,女同學放假囘家,他又主動追到上海火車站,卻被丟下一句「神經病!」。彼時,父親才猛然醒悟——母親也每以此自感欣慰的說,父親當時雖在十里洋場,卻沒丟棄她。

 

抗日戰爭時,學校跟著政府遷往大後方,一路上數度移遷是非常艱苦。父親先是因學費、路費籌措不易,囘到家鄉一段時間,因此沒有跟上學校的隊伍。幸而那年又是因一位鄉裏同校醫科的同輩相約,父親才遂得辭別祖父母、母親,奔往後方。據母親轉述,這一段“奔追著學校”的辛苦,真是一步一個腳印;身上沒錢,多是靠在外地的鄉親臨時接濟,跋山涉水,最後終於追趕到位在四川李莊的學校,那時候的樣子,真可用“衣衫襤褸”來形容。

 

父親的德文相當好,因爲凡是進同濟的新生頭一年是全部都要上德語班,德語班不過,不能繼續進專業班。他說那時候同學們真是日夜都『abeiceideieiäö 、ü 、äu,ß (愛死崔特ss)』,還要去記各名詞的性別——千萬不能把 derdasdie 放錯了。他沒想到:以後在民營單位,為了安裝一部德國的鍋爐,他還成爲來台德國技師的翻譯與專陪。(1986年左右,我看過一部大陸拍的『黒炮事件』影片,内中那位男主角工程師,其造型像極了父親——機械專業,脾氣執坳,帶黑框眼鏡——重要的是,也曾由於德文專長,被指派接待德國工程師!)

 

*****

畢業以後,父親投入五十兵工廠。據父親說,工廠車間的師傅特別怕見到他,因爲別的工程師(技術員)多半時間都在辦公室,難得來到生産綫;而父親不但常往車間跑,還隨時抓著師傅問東查西。師傅見到父親走來,不但不能偷閑,還得應付這位年輕技術員一大堆的問題。其實,據父親說,他多數時間是想汲取工廠的實際操作經驗,而且車間的一台台機具都有其不同的設計和功能,對於剛從機械系出來年輕人,既是想對抗戰盡一份心力,也想在『寶山』中,不空手而返—— 他們那一代真是『生於憂患,長於戰亂』,每一個熱血青年,都希望對國家有所作爲,有所貢獻,無私無畏。

 

勝利以後,父親轉至南京的兵工研究院。本來可以藉此覓機囘家鄉一趟,卻因戰禍又起不得成行;母親說由於國共戰事緊張,公務特別忙碌,生活又非常艱苦,家鄉親戚來奔,也僅能招呼一下,絲毫沒得一個『閒』字。結果在南京白水橋兩年,卻連中山陵和南京四處名勝都沒去過。

 

接著,才沒兩年,又因爲整個的大變動而隨單位遷台,就再也囘不去了。

 

*****

因身為技術官科在軍中不容易有升遷的機會,好不容易那年國防部舉辦了一次成功嶺的訓練班,將一群校級技術軍官集中操練,等同取得某種程度的軍事教育資歷。這之後父親才終於掛了上校階。

然而因爲父親的脾氣與耿直的態度,在單位裏並不是很容易相處,加之有些親友、鄰居在民營公司謀得高職,待遇相差一大截,所以民國五十五年父親便設法退了下來。

 

退役後,父親先在民營事業領域服務了十年,接著又相繼為幾所大學,工專延聘教授機械製造,機械製圖,夾具設計等大二、三的課程。科目雖然簡單,他卻絲毫不苟,除了仔細準備講義,還頻頻親手製作模型。每次去講課時,總是臂彎裏夾著一曡講義,手裏提著一包的模型去擠公車。我記得他囘到家時,除了一身疲憊,還帶囘一身粉筆灰。

 

對於考試出題,他也注意到將學生們會在未來實務上面臨的狀況設計在考題内。每在期中考,期末考完,他也很細心地批改一份份的試卷,即使是錯答,但如果看得出該學生是用心答的,他還是作些朱批。他給分非常大方,他認爲每個來上課的學生都是可造之材,分數只是學習階段的一個標記。學校的課業分數僅代表學習的方向對錯,他的成績只有給『過』與『不過』。『過』就是80分以上;『不過』,就是50分——絕對讓人有補考的機會。他認爲每個人的未來不是單看讀書用功與否,而是在未來社會的投入、歷練。他一直認爲社會大學才是人生的真正養成場所。

由於多年在工廠,加之當年軍中的電話信號不清晰,父親講話時常都得大聲嚷,他自然練就一付大嗓門,加上又深恐學生們聽不懂家鄉的蘇北海州口音,上課時他講得便特別仔細,還特別有時講幾個笑話,去確定學生們聽得懂。所以每一節課後,都消耗許多的體力。可是晚年之後,他卻常回顧以此為樂,他說,這一段上課教書的階段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教書這段期間,他也參與為國家培訓最早期數批機械製圖的選手代表,參加國際技能大賽獲得相當好的成績。據此心得,他與其他三位同事合著了一本《機械製圖概要》,為這一科目提供了基底扎根的心得與資料。

 

*****

父親其實書讀的很好,小時候私塾教育很嚴,國學的底子也很厚。或許是家傳,祖父、大伯,父親、三叔對詩詞,書法、金石都有所涉獵;慚愧的是我們這一代卻沒人接過他們的棒子。可能因著有機械圖學的底子,父親對畫畫,雕塑也略有接觸,且有很濃厚的興趣;他曾說過:内心有一願望,只要有機會,他要再到學校去讀美術系。

 

在教書的那幾年,他同時花了許多時間研究燈謎,甚至與幾位同好共組『集思謎社』。燈謎要通上下古今中外,出題、答題時常用到古詩,古文,再加上一些謎格的規矩與排序,如沒有幾分底子,簡直是在那白瞪眼。而那時他們謎友更是迷到:最大的樂趣是先出個謎底,大家絞盡腦汁去如何對出比較通順的謎題,並互相揣摩彼此對出的引據。每年元宵節,他們一群謎友年年受邀去到燈會出謎;只見他早兩天便開始提筆寫謎條。當天下午便抱個大包趕往龍山寺等處,與同好們各自擺攤,和觀燈的民衆共同歡度新春。(巧的是,我婚後得知岳父當年也是每年都要去龍山寺逛花燈,看熱鬧!)

 

*****

提到過年,就記得每年他都是穿棉袍過年。早年,還有鄉黨擧辦「遷台海屬五縣市同鄉會」活動,於是每到過年便會與父親一同去參加同鄉會的團拜,父親的長袍在當年都是罕見。只見他穿梭在都是西裝革履的大人間,我那時覺得他很不搭調;加上他永遠只剪個大平頭,總讓人感到他很『古舊』。小時候我總是心裏想:「唉!別人的父親都是帥哥,我老爸就像個標準的LKK!」

 

父親雖説是一位受洋式教育出來的工程師,但本質上卻是一個思想很傳統的讀書人。他是完完全全的服膺『待人寬,律己嚴』的觀念,對家庭的照顧也是以家裏長輩和叔叔、姑姑為先;由於大伯留在家鄉沒來得及逃出共區,為著照顧祖父母,以及當時散居在臺灣的三叔、大姑、小姑,父親便完全擔起了『以次作長』的責任;更爲了不要離開祖父母的身邊,甚至放棄了選派赴美受訓的機會。在對各種突發狀況的照護先後次序上,他總將個人身邊或是自家的事情置於最末。

 

也因此,為了爭取自家的地位,母親常與父親起口角衝突我們從小也一直不能理解:爲何明明家裏沒什麽錢,自家日子都過得非常緊湊,卻還要先去濟助叔叔、姑姑呢?曾經那一年父親為了先貼助堂姐上私立的專校,即使姐姐考取公立初中,卻差一點就因而無法就學,還是母親趕緊在鄰居間標了個會才得以繼續讀。

爲了這些,我們與叔叔、姑姑們的走動一直不是很和,父親很難受,但是無奈何。最後幾年,他每次都是自己一個人悄悄的與叔叔、姑姑聯絡。

——想起來,無論如何,我們的自私讓老人家無法在餘年享受手足之情的溫暖;現在我們四個子女也都是當年父親的年齡,自己該如何反省呢?

 

*****

父親對子女的管教可說是非常『放任和放心』,只要不爲非作歹就好。以前小學書本上老是說『嚴父慈母』,我卻感覺不出,記得小時候一直都是母親在督促我們的課業。那年,我初中考的還很好,他卻對親戚說,「我不要期望太高,大双未來念個私立大學便可慶幸的了。」當時我還不服氣,以爲他爲什麽在我剛考上一個好初中,便來澆冷水掃興。

結果,六年後高中畢業,我卻真的連兩年聯考失利。六十一年二次聯考的前夕,母親適巧因事在美國,我可能是精神緊張,當夜突然發高燒,父親趕緊背著我去看醫生。那時我已比他高且重,他是硬撐著揹著我,一步一步到百公尺外的診所那裏去的—— 這是我對他最歉疚的事。

第二天,燒溫還沒全退,他又是憂心忡忡的請假陪著我去考場(那時候他公事非常繁忙,加上祖父身體也在病著)。考場校區内的樹蔭都讓人佔滿了,他居然是很不簡單的找到一個樓彎人少的角落陪了我兩天。

二次失利後,六十二年二月初我去頭份斗換坪入伍當兵,雖然我一直說要自己去報到,但他堅持送我到台北火車站。我知道,他是為了要給我打氣,希望我不要灰心。報到完畢,當我隨整個隊伍即將被帶進月臺時,我才轉頭看到他眉宇間的一份不捨;至今,我也仍記得他當時扭身的失離樣子

—— 我知道他不是為兒子沒考上大學難過,他是為兒子要去當『兵』而擔心。

 

*****

父親是在民國七十六年,等於是被兒女們『綁架』到了美國定居——他不喜歡那兒,但母親偏是喜歡那兒寬闊的馬路、整潔的住屋、乾淨的超市等種種恬適環境。而那時母親和我們四個子女都定居在美國,如果父親一人在台,就沒人能在他身邊照應。事實上,曾有一段時間他一人在台,就因爲缺人照顧,全身發腫,狀況很不好;後來,我們把他接來美國,並為他與母親申請到老人公寓,就再也不讓他自個兒囘台了。

那時他曾自嘲在美國是個:「沒嘴沒腳沒用人!」但是後來,他學會自己搭巴士四處跑;居住的老人公寓裏幾家老中組成個『樓外客長青會』,也辦了許多活動。有一位樓友吳伯伯,對於吟詩作對也極有興趣,兩人不時互相切磋,如此他才在生活上稍爲自在些。

晚年,他也花很多時間鑽研多邊型與多面體的關係和模型製作七巧板的排列圖形與組合變化】。我曾見過他用各式各樣的廢紙的另一面將以上心得作成筆記。父親用東西非常的節省,所有的紙張——不管是廣告單、日曆、月曆等等——他都要留下兩面用。他將這些“剩紙”裁剪成等大,然後用背面書寫。

他過世以後,我們只能將這些零散的筆記湊集成箱,由於他用的是各式廢紙背面,加以都是寫得密密麻麻,實在很難去整理;我個人又因事業的安排而被調到加拿大的多倫多,以後便一直無暇為那些資料整出個頭緒,這是小子心頭的一個缺角。

 

*****

 

父親叮嚀我們最多的一個字便是『恕』,拆開來是『如心』二字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衍申爲人處事的原則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小子謹以此文來紀念我的父親——楊永然先生——

與那一時代為國家奉獻的青年們



[此文稿本來作於四年前的七七事變紀念日,現略作增改。今天已是過了一個星期,就權且仍當作是一篇紀念文吧!]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rly60&aid=7942716

 回應文章

KHC
多邊型與多面體的關係和模型製作 notes
2014/09/02 06:24

Brother,

I still kept 多邊型與多面體的關係和模型製作 notes from your Dad which he gave to me long time ago.

 

         KHC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禮敬
2013/08/01 10:35

禮敬令尊  這麼樣有才華的人

還能寬容對待別人

自己委屈受過不明說

這樣疼愛您的父親

令人難忘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early60) 於 2013-08-01 19:24 回覆:

我記得最深刻的便是『恕』字。


芭芭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認為
2013/07/29 07:20
你己算是一個好兒子了.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early60) 於 2013-07-29 23:15 回覆:

芭小姐言重了,謝謝。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敬佩令尊 - 一個實在的典範
2013/07/16 23:59

本人搞機械半倍子,見過各種本土、留美、留德 , ,,,,, 的教授、工程師、總經理,,, (包括政治工程師),我最尊敬的一類、最為他們抱屈、認為最能救中國的人物,就是像令尊一樣特性的人!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early60) 於 2013-07-19 23:25 回覆:

謝謝。

當年每一位曾爲了救國救民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自我的上一代們,都是真正的中華好兒女!

而我們呢?實在是太慚愧了!

(相對而言,我們何嘗不是一群草莓族呢?)


台北老爹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6 23:55
很感動人的文章 真心推薦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early60) 於 2013-07-19 23:20 回覆:

謝謝。

其實小子最難過的是,在最後的時刻沒有承擔老人家要交待的話語。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7/16 09:41

歡迎寫手  到 UDN 大家庭。

Victor Onion Head Emoticons 1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小子心 —— 四平圓無限,方寸環空間(early60) 於 2013-07-16 11:24 回覆:

謝謝您的來訪與鼓勵。

藉著這片小天地,小子也希望能夠寫出一些雜記,俾對個人有所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