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03 13:43:45瀏覽258|回應0|推薦0 | |
當講「怒」勝於談「愛」 文/馬度芸
這個世界最近流行二分法,比如說是妳的就不是我的,我吃虧啦就是你佔便宜;而社會也習慣把人分成兩類:年老的或是年輕的、勞工或是軍公教、挺同或是反同、有房子的或是沒錢買房的、資方或是勞方,無論是哪一方,人們都將擁有有史以來最孤單的心靈。 因為,無論自己的立場想法為何,都只能勉強將自己套入兩分法的其中一類,再也不能坦誠自己心中不全贊同的想法,深怕被同儕打入對立的另一類;而朋友不再是朋友,同事不再是同事,夥伴也不再是夥伴,取而代之的是某個議題的志同道合,因為,你不贊成接受我的意見就是反對我打壓我,人們中間築起了一道新的牆,這牆很高,卻也脆弱。 牆很高,高到彼此之間看不見真實的臉龐;它卻脆弱,因為總有下一個議題會讓你與所愛的人相隔在牆的兩端。 這個社會有許多不公平,也有許多需要革命之處,新的取代舊的,是不可違逆的天道循環,但絕大多數的人是處在兩個極端中間的光譜上,或嚮往其中一端正在努力,抑或是正從不公平的劣勢中向上爬竄,或傾向伸張正義,或擔心價值斷層,每一種聲音都是構成社會整體的力量,當革命的槍口對準的不是制度而是一般民眾,起因只是立場不同,社會將很快面臨崩解。 革命是偉大的志業,需要有中心思想,相信新的世界會比舊的好,所以需要不擇手段破壞然後重建,這樣有勇氣與大愛的人配得敬重;相反的,因為中心思想,相信舊的世界會比新的好,所以需要不擇手段保護並且堅固,這樣有勇氣與大愛的人也配得敬重。 在歷史的洪流中,什麼是新?什麼是舊?什麼是恆久不變的真理?社會可以從威權變為民主,又再轉回威權;一個社會可以從打倒孔孟到尊師重道,從共產主義到小資情調,今日的舊可能是明日的新,而今日的新可能是明日的舊。社會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是各種不同多元組成的有機體,每一個小分子或是流動都值得尊重。 但也有許多人只是跟著革命的大旗搖擺,吶喊抱怨反對與自己不同的族群,你錯便可證明我對,不敢不贊同同儕的言論,似乎這樣就能夠保住自己心虛的一點點安全感和自信;更甚者,隱身於憤怒鬥爭的背後,是逃避,是不想面對環境的困難與自身的挑戰,彷彿一切的失敗或是犧牲都是別人害的,這樣,停在不滿意的現狀便能有所交代稍可安慰,這種逃避者沒有資格談革命,只是單純發洩怒氣。 當講「怒」勝於談「愛」儼然成為社會主流,人們都將擁有有史以來最孤單的心靈,物以類聚取代一切競爭合作,唯有怒是生命的動力,大家聚在一起怒,於是感到寒冬中的溫暖,不再聽得到其他族群的聲音,不再追求合作,連競爭也懶得,這樣的動力非常薄弱,完全不能滿足人類天生對愛的渴望。 於是,更深的孤單,終究將連搖旗吶喊大聲抱怨都無法提供解藥。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