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現代人的關係焦慮2
2021/08/25 10:00:00瀏覽148|回應0|推薦0

#照顧自我關係焦慮5步驟



#對關係焦慮人的3因應






關係的流動,自古以來一直如此,只是以前缺乏誘惑,而大內卷時代機會增多,感情更難確保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親子關係,也是如此,藉由網路或手機,孩子的知識、娛樂及崇拜來源很多,父母的影響性低,是另一種焦慮。






若你已經感到焦慮,引述作家王文華的文字,請記得把焦慮當成石頭,不是線頭。『焦慮就像「線頭」。一扯,整片生活都散開了。所以需要練習的,是把「線頭」,變成「石頭」。意思是,把焦慮切割開來,不要跟食衣住行、人情世故扯在一起。』






是的,第一步是 #接納這樣的焦慮的自己,但限縮他影響的範圍;學習與焦慮共存,但不要寵壞你的焦慮!把焦慮當成石頭,雖然有點重,其實可以帶著走。






焦慮自己不被在意,焦慮自己被取代,焦慮自己不夠好,在關係中的少許焦慮 本是一種羈絆,是一種相互在意的證明與努力;但過多的的焦慮,會讓人不斷測試、不斷檢視,讓自己和對方都活在壓力中,反而侵蝕了關係中的快樂,造成惡性循環後又更焦慮,這樣周而復…。






好吧,我知道焦慮的你,與其說些充滿想像空間的論述,還不如告訴你👉如何減少關係焦慮的五點具體建議:






1. 增加自己可控的部分,如眼不見為淨,減少刺激原;如增加更多自我對話、自我觀照、自我享受的時間。



2. 勿倚賴伴侶或兒女改變行為以做到讓你不焦慮,因為更不可控,會更焦慮。



3. 多做助人工作,分散注意力(醫護、社工、神職人員當中蠻多是焦慮型的呢!)因為這種性格最能助人助己。敏感於關係的微妙變化是一種同理能力 ,但也需要把焦點分散在其他助人項目上,才能找到關係平衡,因為只關注在你在意的那位親人上,一定會過於焦慮且常常對他失望。



4. 對於自己的焦慮接納共存但不寵壞他。



5. 提醒自己別過度犧牲自己的需求,只為討好他人。






👉對於身邊焦慮關係的親人怎麼辦?



1. 他不是故意的(念三遍),他有他個性形成的原因,甚至跟一般人擁有不同的大腦結構。



2. 別把我自己用的方法套在他身上,如勸他別多想就好啦!或是一直否定他擔心的事。



3. 若是他焦慮的是跟你之間的關係,適當的再保證對他是必要的,因為他需要重複確認的安全感,是不相信你或是否定你。但也不能凡事順著他或是佯裝答應再隨意應付, 適時為自己設定界線,幫助對方設定合理期待,都是對關係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保持誠實商量與關心。






很喜歡作者詹慶齡在她的書「秋葉落下之前:活在燦盛熟齡時」中,談到關係時寫道:「我有自己的名字,也樂於當所愛的OOO 的誰。自由不是切斷所有,而是接受所有牽掛後依然感到自在。」






在意與關心必然帶來羈絆,



但羈絆又不至過於焦慮,



就成為我們重要的功課。






面對關係,可以是在「焦慮」與「不在意」的中間,開拓出一條可以接受的康莊大道,用的是「接納現狀」與「努力改善」兩種材料,以上帝所賜最有智慧的比例混和,舖成的屬於你自己的路。






大內卷時代(註),失去穩定與掌控的人生,我們還能靠什麼?



深刻的信仰,再度成為人們在變動中的不變依靠。



因為世界光速般的滾動,



我們需要的是不變的價值,



但不是從關係的對望中渴求。






註:網路上最近興起一個詞彙「內卷化」(Involution),指的是在同一個領域裡,過剩的產能投入造成獲利降低,卻難以從中抽退。在大內卷時代,掌握3C產品的滑世代看似無所不知,卻易在現代的職場、升學考試,甚至感情關係,無不瀰漫著內卷化的氛圍。大量同質且無效的激烈競爭,讓日常生活陷入死循環。






【本文同步刊登張老師月刊8月號】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6674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