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是好意啦!
2020/06/09 10:00:00瀏覽174|回應0|推薦1

「我告訴你,你這樣教小孩不行,太寵著他了!你看我都是這樣這樣….」
「你健身房只跑步三十分鐘太少啦!我比你年紀大都每天跑五十分鐘….」
「為什麼不能跟我們去下午茶?妳應該更愛自己一點啦,在先生身上花那麼多時間,到頭來也不會被珍惜;妳看我都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我老公還不是依然很愛我?」

以上老大哥、老大姊對待晚輩式的對話,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會聽到?
當聽到的時候,你會欣然接受、客氣但不甘願地接受、還是一股悶氣上來卻無處可發?
若是試圖說明自己為何不能做到,比如說不能去下午茶的那位女士可能會說「我沒有不愛自己,是因為已經跟先生約好了。」

但那位給建議的朋友可不會輕易放過,她會繼續追著說「已經約好了就不能改變嗎?難道妳這麼怕他?」
「我不是怕他,只是尊重他」這位女士繼續說明。
「啊,這樣的尊重太沒彈性了,我告訴妳啊,應該是妳不懂得說話技巧,妳若是好言好語的告訴老公妳要去下午茶,他應該會答應的。」
接下來就不繼續贅述了,只要當事人還沒放棄說明,這對話就沒完沒了。

有一種人,他基本上都是好意,當然也帶著一絲絲優越,
就是常常喜歡教育、建議、提醒別人;
若是你微弱的提出一些你不能按照他那樣做的理由,他會一一強力反駁,
如同戰士堅守沙場一般用力回擊,彷彿你原本的日常什麼都不對,
基本上來說你不接受他的好心建議,就得被砲轟💥

其實老大哥、老大姊講的話也並非全無道理,
但是一個人的人生、選擇與價值觀被這樣檢視批評的體無完膚很難開心。
太過強烈積極的建議,聽起來就會是否定一個人的現狀。

他說,我是好意啊!
沒錯,若是缺乏同理心,#好意也會很傷人

至於聽話的人該怎麼判斷,
何時該聽別人的意見保持謙卑,何時又該多些自我自信而不被影響呢?

不能今天有一個大師告訴你這樣,明天有一個名人告訴你那樣,
而後天朋友又勸你該如何如何,而自己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不好,
進而全面懷疑自己,失去信心,進退失據,是很可惜的事。

當然也不能剛愎自用、耳朵長繭,
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只相信自己是對的,
那麼這種人也是提前心態老化,
無法再乘載新訊息與新可能了。

我們不分年齡永遠是要保持謙卑開放學習的,
但也不能喪失自己從經驗法則中學到的自信,那麼該怎麼判斷與平衡呢?
這是一個三步驟的思考歷程。

👉首先,需要辨識別人的好意,好意可以收下,但建議就可以酌量淺嚐,不一定要以乾杯回敬。

👉其次,需要重新省思自己的處境與狀況,自己的價值判斷與排序只有自己知道,很多情境非旁人可以理解,也就不浪費口水說明了吧!若是思考過的決定,就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第三,在別人的建議和我的現況間,可不可以提煉出一些我可以學習參考的成分?比如說,那位受邀去下午茶的女士可以想想自己真的沒有彈性改變嗎?或許可以試著問問看?還是基於自己的選擇堅守承諾,那也理直氣壯心安理得,不會覺得自己被講得好像沒有能力處理夫妻關係?

人我之間,是要有一個思考歷程的,不能沒有流動,也不能照單全收;
而這個歷程,我們稱之為智慧。 

【您也可能感興趣的相關系列文章精選】


【心靈成長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人際相處:透過惡意表達的善意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87381130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3811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