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還好妳沒去
2020/03/17 10:00:00瀏覽113|回應0|推薦0

「還好妳沒去!」
許多熟朋友關心我的安危,替我鬆一口氣。
還有許多朋友關心我的人際,免於成為過街老鼠,也替我開心。

這學期修了英國的一門創傷藝術治療課程,前兩個半月採線上教學,按時繳交作業,爆多的閱讀材料與心得讓我頭腦爆炸,但是每一篇老師都會給字數不少的回饋並且評分,你會知道這一份作業自己在班上的即時排名,所以很有臨場感。
原本再過幾天就要出發去英國,參與最後階段為期兩周的面對面團體教學。結果,你也知道的,歐洲一周內迅速淪陷。

時間回推至三月初,當時英國的確診人數跟台灣相差不多,英國政府雖一再強調疫情嚴重請大家有心理準備,但是各級活動卻完全照常,即便是室內密閉活動也沒有人戴口罩,更別說台灣常見的量額溫、噴酒精等等措施;學校甚至來信強調課程照常舉辦,只有針對若已有呼吸道症狀的陸港澳台及其他幾個國家的學生,建議自行考量是否取消此行,當時,在學校眼中,似乎我還是被寬容對待的來自疫區的人。

三月的第一周,是我最掙扎的時候,身邊有兩類親友,一類是知道這課程對我的重要,鼓勵我有信心往前行,不必過於焦慮;另一類則是婉轉勸我考慮取消,斟酌評估風險。這段期間的每一天,我除了躲進趕作業的專注外,一閒下來就得面對這樣的掙扎,腦壓血壓都升高了不少。一向稍偏焦慮性格的我,突然對自己沒有信心了起來,是我太過焦慮了嗎?我該樂觀一些嗎?是我的問題嗎?我該更有信心嗎?但是確實隨著一天一天英國確診人數的增加,心中的風險和害怕又繼續襲來。

三月六號,媽媽首先發難,寫了封e-mail給我,慎重勸我考量搭飛機的風險,站在母親的立場,希望我留在台灣。媽媽的心情,我不能不考量;但是當時英國在外交部的旅遊警示中只是灰色警示,代表只需遵行當地防疫規定即可,並沒有回來需自主隔離的規定。但是,我的工作滿檔,不能不超前考慮回來後若需自主隔離的風險。

三月十一號,寫信給學校,說我不去了,掙扎的心情終於放下來。自己的焦慮性格讓自己對這次的決策缺乏信心,但最後決定不去的理由,除了自己也有一點點害怕外,最重要的考量是不忍媽媽的擔心,還有回來若須隔離會影響到我的讀書會、演講、約好諮商的案主及學生,並且這心理陰影可能超過兩周都還存在,對工作單位或是組織也會有影響。

在英國疫情大爆發之前,稍微提前了三天決定不去,讓我決定的主要原因還是為,周邊的親朋好友以及責任所及的相關人員考量。一直在練習不要太受別人影響,而此刻,那為別人設想的心情,卻讓我提前三天做了安全決定。

之後的發展,就是每天英國都有新的疫情爆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正式提高英國的危險分級,這三天更是整個歐美潰防,幾乎全面停課、停班、都市區的人都在緊急狀態,只除了英國還在佛系防疫,一切照常。

一念之隔,只差幾天,若是英國的疫情爆發的晚一些,我是有可能現在就在英國進退兩難的,想到這裡,不由得衷心感謝上帝。在此同時,讓我對於那些從歐美陸續回台的國人,感到一絲同理,因為二月底的情勢真的在判斷的兩難之間,回台後的自主隔離是必要的,但若一昧怪他們不顧全體國人安全而涉險或是浪費醫療資源,就太殘酷了些,因為兩周前的歐洲跟現在的情況真的不一樣。

這次掙扎的歷程,還讓我重新接納了自己的焦慮。

樂觀很好,信心很好,但這不也就是歐美國家會疫情失控的最主要原因嗎?焦慮不好,害怕不好,沒有人喜歡這樣的負面情緒,一直也怕自己的焦慮性格會給家人帶來困擾。這波全球疫情發展至今,不是證明了剛剛好的焦慮和害怕,是最好的防疫DNA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3208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