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歲前決定二十歲以後的人生
2019/08/20 17:00:00瀏覽247|回應0|推薦0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贏在起跑點的人不一定能夠跑到最後。」

江孟芝以過來人的身份在2019師大畢業典禮上有感而發。江孟芝,是土生土長台灣屏東縣屏東市人。母親一人獨立撫養三個小孩長大,家境清苦,22歲後堅持不花家裡一分一毛,24歲考取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獨自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攻讀電腦藝術碩士,經濟獨立自己籌措留學學費與紐約生活費,並在27歲時以一己之力還清百萬留學貸款。

這篇講稿全文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迴響,
她也坦承小時候曾怨世界不公,
但因自己「選擇」專注在努力成就自己的夢想,
不浪費時間當酸民,自二十歲起經過了十年,
已經展現了與當年羨慕的同學們不一樣的命運。

我轉發了江孟芝的文章給幾位很年輕的朋友,
有幾位受到激勵,
有幾位卻堅持世界不公的觀點,
說江孟芝是少數雖然家境不好,
但天分和運氣都爆棚的幸運兒。
所以,我不像她運氣這麼好、天分這麼高,
所以生活過得不好、找工作困難,
這還是社會的錯、父母的錯。

這反饋對我很衝擊💣
發生了什麼事讓這些年輕人堅持當酸民、習慣於抱怨,
也不願意為自己的不如意負起責任來?

我知道追蹤我粉絲頁文章的人當中,
很少這樣的年輕人,
恐怕,多半還是青少年的父母,
為了不想讓這篇文章也淪為抱怨或感嘆文,
我提幾個具體建議,
希望能夠給有年幼孩子的家庭一些提案。

1⃣#不停歇讚美
有人生日時🎂,家中其他成員要三十秒不停歇讚美,
結尾要說「我很高興有你當我的兒子/哥哥/妹妹…」;
過年時可以採取抽籤法當遊戲玩,
也會成為大家期待的活動,因為沒有人不喜歡被肯定。
2⃣#同理晚餐
在全家一起晚餐時,
詢問有沒有人有好/壞情緒需要同理(開始時每餐至少有一人,以養成習慣),
無論是好情緒😁、壞情緒😖
大家都一起表示開心或是難過,
不一定要說什麼漂亮話,僅僅一個動作或是聲音都行。
3⃣#新鮮事app
不定期在晚餐中(有人是在接送孩子上學的車上)聊聊這兩天發生的新鮮事,
不一定要有意義,或許是有趣也行,
大人小孩都要說喔🧲!並非只有父母問小孩。
4⃣#給意見會議
在同理晚餐中盡量不要給建議,只要同理即可;
但若當事人想要聽建議,
就要繼續發起「給意見會議」,
#發起人學習聽大家不同的意見與考量的角度
沒有誰要強迫誰接受或馬上下結論,只是聽聽不同看法。
如周末晚餐想吃什麼?或是暑假去哪裡玩? 
遇到壞老師、爛老闆怎麼辦?
等等都可以成為全家討論的主題。
這個活動的目的除了拓展思考外、覺得被在乎外,
也更加瞭解每個家人間不同的看法及個性。

以上幾個提案的目的是,#趁十歲前培養孩子的
👉不會因一時目標沒達成就喪失的自我價值感
👉學習面對挫折的不同角度
👉培養孩子看到不同腳色的正向意義
👉換位思考練習將有助於人際

或許你家有很多更好的作法,非常歡迎提供出來,大家一起交流!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2855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