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相訪華 小島大國熱情不起來
2013/12/17 12:15:37瀏覽1458|回應0|推薦14

圖:見領導,很嚴肅 拋開達賴喇嘛事件陰影習近平與卡麥隆見面,一方無笑容,一方顯尷尬。(新華社提供,美聯社)

英國首相卡麥隆率領龐大經貿團抵北京,是去年會見達賴喇嘛惹怒中國後首次訪中。重點在雙方經貿發展,不提西藏和人權。行前據報導,除總理李克強外,習近平「可能」也將會見。這個不確定因素就讓卡麥隆面上無光,還好第一天就見面了,但習近平嚴肅無笑容,卡麥隆則略顯不自在。

訪問團規模是迄今最大的,成員是上次三倍,簽署數十億英鎊的經貿協議,卡麥隆還說:「英國對中國投資和留學生不設上限。」雙方還有意將經貿合作延伸到第三地,共同開拓非洲國家等新興市場。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活動,已到了無法忽視地步。

英國有歷史悠久的現實主義與重商主義,與美國維持特別關係,支持美國的對外政策與行動,以確保外交與商業利益。但在與中國議題上,比美國展現更多務實與唯利導向作為。

給他禮遇 別硬碰硬

卡麥隆說,中國和歐盟一起談判,達成共同貿易協定,現在時機非常好。這不僅讓英國對中國的投資開放,也願意力促歐盟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但布魯塞爾方面迅速回應,稱時機還不成熟,給卡麥隆碰了一鼻子灰。亦即,不是卡麥隆說了算。

除了歐盟給卡麥隆碰一鼻子灰。BBC中文網也稱,卡麥隆此次中國之行有可能成為一個「潮濕的爆竹」。英國媒體對他不提西藏和人權,大肆抨擊,而中國媒體對他的歡迎也不熱烈。

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歡迎儀式上,卡麥隆神情肅穆。(路透)

卡麥隆意在破冰,但所受招待冷冰冰。代表軍方的環球日報發表強硬文章:「我們發現,英國在中國歐洲外交中的『可替代性』很強,而且英國也不再是什麼『大國』,它就是一個歐洲老牌國家,適合旅遊和留學,有幾支好球隊。這最初是中國人生氣時的想法,但慢慢很多人的這種思維變成習慣。』

環球日報提到,有人分析達賴問題,英法德形成默契,當有一家領導人見達賴,另兩家就同中國發展關係。隔段時間換一家領導人見達賴,這兩家又同中國走得挺近。」

卡麥隆訪中時,海軍參謀長出現在日本,支持對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的立場,被質疑改善對華關係的真誠度。環球日報指出,「中英之間本來就不是真誠與否的問題,卡麥隆是出於他的執政利益和英國國家利益。」

環球日報說:「卡麥隆來,政府自然要給他禮遇。但他也會發現,中國社會並沒有忘記他不久前的表現,因此輿論很難對他表現出熱情。英國敬中國一分,中國人就會還英國一尺。希望兩國今後再也別硬碰硬。」

被稱小國 沒有怒駁

今年九月,二十國集團開會,俄羅斯總統發言人形容英國是個小島國,「那個小島,沒人放在眼裡」。卡麥隆怒駁:「英國也許是個小島國家,卻是世界第六大經濟,有第四大最好的軍備,最具影響力的外交,最傲人的歷史。」

這次中媒的小國之說更不堪卡麥隆沒動氣,只輕描淡寫帶過。但金融時報副主編馬丁沃爾夫疾呼:「民族主義的雄心壯志,和歷史上曾蒙受屈辱的憤懣,是人之常情;但為了中國人民的長遠利益,習近平先生應該三思,然後止步,因為這實在太危險。」

沃爾夫把十九世紀歐洲和今日東亞做比較,認為面對同一個挑戰:崛起的威權國家和減弱國家間的對峙,能否保證全球經濟持續?另一個挑戰是互不信任,新興力量的行動加劇了衝突爆發的風險。沃爾夫意指中美日間的緊張。

有大陸網友說:「評論人用意識形態分析中英關係,是不客觀的。卡麥隆在北京的表現當然是為英國本身利益,大丈夫能伸能曲,是個好首相。而中國崛起,是文化蘊育深厚,一旦學會資本主義,必然會超越並修訂資本主義,從而發出巨大能量,這是事務發展的規律。」

衛報社論也談歷史,英國一八七六年在中國修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如今中國將到英國參與高鐵二期建設,風水輪流轉。而卡麥隆「歷史感不強」,站在李克強總理身邊宣佈消息時,「是否想到這苦澀的一面。

圖:領導,很幽默 卡麥隆(左)與中國總理李克強聊天,雙方比著有趣的手勢。其實在其他場合,兩人表情也很嚴肅 (美聯社)

衛報指出,英國的科技和工業還不致無足輕重,對照十九世紀,中國的優勢也沒那麼先進。因此,英國在人權和西藏問題上,對北京過分遷就、過度謙恭和不講原則,跟「奉承討好」差不多。

每日鏡報更批首相「雙重標凖」和「兩面派」,前不久在斯里蘭卡舉行的大英國協高峰會,批評斯里蘭卡侵犯人權,「這次卻被中國嚇住,保持沉默。」其實每日鏡報忽略了,卡麥隆當時有批評斯里蘭卡,但當場被嗆,請他不要干涉內政。

英媒談史網民嗆聲

BBC中文網也談歷史,中國網民留言頗多,有人說:「人民在上世紀的確蒙受屈辱。現在中國政府是在提醒那些國家: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

也有人指出:「到英國建高鐵的事,更讓人聞出酸溜溜的味道。一百年前西方列強到中國,不只是建鐵路,而是用炮艦壓迫,到處瓜分地塊,訂租界,搶東西。現在中國人要到英國建高鐵,就是正常的做生意而已,英國大可以不建或者找別人來建,中國人沒有強迫。」 

圖:卡麥隆到上海交通大學,向學生發表演說。(法新社)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k1858camry&aid=995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