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遊北京清華園有感
2010/08/28 11:55:39瀏覽613|回應14|推薦1



〈水清木華〉(藏題詩,七絕)

 

水湮百年柳梢頭

清荷一夏解千愁

木石猶存當日景

華衣難再曲難留

 

人世間是個很奇怪的地方。有些事好像於情於理都該發生,卻沒有發生;有些事怎麼看都不應該出現,但突然就來。就像我這幾年來到北京中關村地帶也不下五、六趟了,竟然從未有機會進到北京清華大學的校園中好好遊覽過。身為新竹清華大學的校友,也算是有著同樣的淵源才對。所以這樣的「巧合」不遇,也實在說不過去。但是感謝上帝,前幾天的來訪終於有機會讓這長久來的遺憾成為過去。

 

這次之所以會有這寶貴的機會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以前在美國認識,有近十年未見的好友今年回北京清華任教,剛好幫助我這個懶人介紹此地的風景(相機也是向他借的)。另一個原因是會議的主辦單位今年不是在校園外的國際會議中心辦研討會,而是搬到清華校園的中心地帶,在一棟將近百年,號稱清華園裡現存最老的一棟磚牆教室中(圖一)在這個古典的西式建築前,是一片不小的草坪,就是清華最早開始創校的地方(圖二)

 

(圖一) 我參與的會議地點,第二教學樓

 

(圖二) 清華最早創校時期的大草坪。最遠的建築物是清華講堂,目前正在整修以迎接明年的百年校慶。

 

在這個片草坪的南面,就是最初的大學校門,現在叫作「二校門」(圖三)。這是整個清華園中最負盛名的建築標誌。每天每時都可以看到許多的遊客在此拍照。門前面也擺了許多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攤子在販賣著清華大學的紀念品與冷飲之類的。

(圖三) 清華大學的原始校門,現在稱作「二校門」。

 

如果是對建築歷史或美學有一點認識的人應該會注意到,這個二校門與剛剛的第二教學樓一樣,幾乎是以西式的建築風格為主,但又配以一些傳統中國式的設計。這從二校門那幾根希臘式的柱頭,與拱門的搭配可以看出。雖然有點不中不西的,但整體上還是相當美麗典雅,應該說是「中西合璧」吧!。其實在新竹清華校園中也有一個完全相同,但縮小幾號的紀念門(圖四)。只是全白的塗色與後來外加的一層反光玻璃使整體看起來比較現代化,少了一寫古典的味道。

 

(圖四) 新竹清華大學的「清華園」紀念建築。

 

談到清華園的建築,就也不能不提到中國建築的黃金夫妻檔,梁思成與林徽音。前者是梁啟超的兒子,中國近代最重要的建築學家之一,不但畢業於清華大學,也在1945年後回到北京清華任教。林徽音則是在當時被稱為中國第一才女,詩、文、藝術、建築,小說、戲劇無一不精,後來也到清華任教。徐志摩稱她為「唯一知己」,沈從文與金岳霖也曾為之傾倒。這些傳奇人物在這小小清華園裡留下的故事,總是令人回味遐想再三。

 

關於剛剛所提的「不中不西」或「中西合璧」,這裡就必須簡介一下清華大學在中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角色了。清華大學是創校於民國前一年(西元一九一一年)的「清華學堂」。和其他所有大學不同的是,清華起初的創校基金是來自「庚子賠款」。原來,當初清廷應該要支付包括美國在內因八國聯軍而帶來的賠款,史稱「庚子賠款」。但是光緒三十四年(西元一九0八年)間,美國方面決定讓後續一半尚未付完的賠款從次年起退還中國,特別指明希望以此基金在中國建立一個現代化的高等教育學校,並且培養人才在四年後有機會到美國再接受深造。民國初年著名的詩人聞一多(聞家驊)就是清華學堂所招收的第一批五十名留美學生之一。

 

        所以整個清華的校風在當時來看是比較西化的,但是卻是背負著「庚子賠款」這個屈辱的記號。可以想像這是中間極複雜的心情與國族情懷。相較於當時還只有少部分的學生可以留學日本或歐洲(主要是法國)的背景,清華畢業的學生無意間代表中國與美國,這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超越歐洲成為世界文化、經濟與政治的領導國家,開始作了全面性的第一類接觸。

 

回到校園吧。這個「清華園」本是道光皇帝賜給其第五子惇親王(奕綜)之賜園,是因旁邊景色優美的「水木清華」園林(圖五、六、七)而得名。這個「清華園」在清末曾被廢棄,後來也就為了辦理留學美國的行政需要而成為清華學堂的一部分,也就是「清華學堂」或後來「清華大學」的名稱來由。這個「清華園」現在仍是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辦公地方(圖八、九),就在剛剛所提到的大草坪的西側。

(圖五) 「水木清華」的中國傳統建築。

 

(圖六) 「水木清華」的古典園林一角

 

(圖七) 「水木清華」的古典園林一角,長滿了荷葉。

 

(圖八) 「清華園」,現在還是清大校長的辦公場所。

 

(圖九) 「清華園」的內部一覽

 

        在「水木清華」的更西側,就是另一個有名的景點,「荷塘」。(圖十、十一、十二)。顧名思義,池內都是荷葉層層。由於已經夏末初秋了,湖面上幾乎沒有荷花了。但是這樣典雅的景色實在很難不教人流連忘返。難怪朱自清後來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會寫下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一篇。

(圖十) 荷塘的一角

 

(圖十一) 荷塘的一角

 

(圖十二) 荷塘的一角

 

        看過這樣美麗的中國古典園林,我們就不難想像當初的「清華學堂」或「清華大學」應該不會只是「西化」或像現在在兩岸主要以理工研究為名。事實上也是如此。在1920 年代,清華建立國學院,聘請包括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朱自清在內大師級的教授來校治學教書,轟動一時。前四人也後來俗稱清華國學的四大導師(圖十三)。這也使清華大學奠定了她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連接西方先進思想上的歷史性特殊位置。

(圖十三) 清華國學的四大導師

       

        如果再繼續談這個與民國同齡的學校的歷史,或是在提到其廣大校園裡的其它景點(其校區大概是台灣大學總校區的兩倍大,新竹清華大學的三倍大),那這篇文章大概永遠寫不完了。

 

不過,很明顯的是,清華大學後來由於留學回國人才增加,慢慢偏向以理工科系為主(知名人物如數學界的華羅庚、陳省生,物理界的楊振寧、李振道,還有後來台灣清華大學畢業的李遠哲等人),現在又因為兩岸的政府努力推動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而得到許多的資金挹注,增加許多新的建築與研究設備。所以目前也有慢慢往人文、社會、與藝術領域補強的改進。(圖十四)

 

(圖十四) 北京清華現在的大門,東門。

 

但是我總覺得一個「大學」的優秀與否還是在於其培養出甚麼樣的「人才」,對所處的社會風氣與正確知識能有甚麼樣的貢獻,而不是在算有幾篇論文或聯考排名,更不該只是為了畢業找工作的技術訓練所而已。例如幾年前新竹清華大學首先打破地域限制,推出「繁星計劃」來幫助台灣偏遠地區的優秀學子能有不同管道進到更好的大學,不必與在都市中享受豐富資源的小孩作那些看起來公平,其實非常不對稱的入學考試競爭。這的確是很令人感動的一個嘗試,也開始對台灣教育資源的分配產生了一點正面的影響。我比較希望看到類似這樣的貢獻不斷地出現,而非只有甚麼「X 大 X 姬」或搗亂社會的政治人物被培養出來。

 

畢竟,大學作為人類知識創新與傳承的角色,老清華在這方面曾作出在那個大時代裡不愧於歷史的貢獻,但是現在更大、更新、論文更多的北京清華或新竹清華呢?夾在創校的理想與社會日漸現實功利的「大學排名」的中間,清華園裡這些發思古之幽情的建築與景色,實在令人再三思索反省。

 

 

 

 

補充資料:

 

一、清華國學的四大導師簡介

http://culture.ifeng.com/special/jinianxueren/wendang/200907/0719_7312_1257030.shtml

二、清華大學的校史

http://www.nthu.edu.tw/intro/aboutnthu4-1.php

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17/c6705.htm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