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波蘭一行有感(中) ── Ustron 小鎮
2010/09/11 01:29:15瀏覽374|回應28|推薦2


(接上文,波蘭一行有感()  )

 

        Jack 送我到旅館的時候快要接近當地時間的中午。坐了近二十個小時的飛機與車子,體力上的確是蠻疲憊的。若是按我以前的習慣,一定是先睡一覺,然後再精神充沛地繼續工作,管它外面的景色如何。但是想到未來的幾天將不太有機會再出去這個旅館,如果這樣白白地走一遭恐怕太可惜了。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應該代表這兩者是一樣的重要。畢竟,台灣已經夠狹小了,難道我還要把自己關在電腦前面嗎?

 

(圖一) 從我的窗戶看出去的Ustron山谷。可惜前面有工程在進行,破壞畫面。

 

但真正激勵了我這個大懶蟲的是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想到也許我可以代替許多人的眼睛,把這一個神祕美妙的世界一角藉由部落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雖然我不是會寫遊記,擅長描寫景物的人,但因為心裡有了這股使命感,就覺得好像應該不負上帝這次的安排。所以中午用完餐,拿了個地圖,就拎著自己的身體開始往山下走去探險。

 

(圖二) 我住的旅館隔壁就是另一棟外型幾乎一模一樣的旅館。

 

        如我之前提到的,Ustron所在的這一區是波蘭的度假勝地,但是不知道為何,這邊的旅館幾乎都是蓋的一樣的形狀(見圖一)。大概是因為還在旺季,山坡的小路上可以看到不少人在散步或閒坐聊天,以老年人居多,而且幾乎只會說波蘭語而不會說英文。這裡雖然是個觀光景點,卻不代表設施一定是豪華美觀。甚至有的還有很明顯的破損未修復(見圖三)。我想那是因為「休閒」對於歐洲人來說幾乎是每個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誰說「休閒」只能是有錢人的事情呢?在波蘭,上帝所賜與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休憩之地,遠比台灣那些有錢人去的地方還要美麗,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來親近分享,無分貴賤。在我看來,雖然台灣社會的物質生活可能比波蘭富裕一些,但是對於自然與生命的真正關係,我們可能所享受到的福分卻是少了許多。

 

(圖三) 另一個旅館的斜角屋簷背面,看得出許多銹蝕的痕跡。

 

        要到市中心的路上有一個捷徑是穿越過一個公園。那個小公園像是森林公園似地被樹木圍繞,非常寧靜安詳。一些老人家在這裡自在地走動談天,但都是輕聲細語的,一切彷彿就該是如此般平靜神聖。可惜我是因為還在找路摸索,心裡一急就忘了拍照,只待出了公園口到馬路邊上的時候才想到。所以就只有拍個張公園出口的相片(圖四),供大家想像吧!

(圖四) 路邊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園出入口。幽幽深深,渾然天成。

(圖五) 出了一個樹木茂盛的小公園,路的對面就就是廣闊的草坪。教堂的外觀設計很特別,有一種極簡的風格。不像一般天主教的教堂。

 

        再往山下走去,過一條小溪後就進入Ustron的市中心。我是準備要去那裡把歐元換成波蘭幣(Zoty)然後看看可以買些甚麼禮物帶回台灣。雖然波蘭加入了歐盟,但還不是歐洲共同市場的一員,所以國家正式的錢幣還是自己的波蘭幣,但銀行裡隨時可從歐元或美金來換。

(圖六) 交叉路口的方向牌。淺藍色箭頭的都是旅館的名字。

 

走到這小溪的橋上時,才真正可以感受到波蘭自然景觀之美(圖七到圖九)。夏季充沛的水源使得這條小溪源源不斷地供應下游農地的需要,也使得整個Ustron的小鎮充滿天然的生機與活力。由於地處溫帶大陸型氣候,加上土地山林保育得宜,水量都蠻平穩的,沒有像台灣夏天颱風季的暴漲或冬季枯水期的暴枯。此外,歐洲除了阿爾卑斯山脈以外,大部分地方都是地勢平坦或最多只有一千公尺左右的丘陵。所以河水的速度也不快,很適合靜靜地觀賞享受。

 

(圖七) 流穿過Ustron的小溪,Wisla River.

 

(圖八) 從橋上俯瞰Wisla River的景觀。

 

(圖九) 小溪旁的鴨子。這塊平地就在路邊的轉角,非常平易近人。

 

        其實這條「小溪」有個名字,叫 Wisla River,是波蘭最長也是最大的河流。它灌溉了波蘭南方絕大部分的耕地。由於Ustron是在山腰上,所以溪水看起來並不多,但卻很飽滿穩定。最令我覺得高興的是,由於河水穩定不氾濫,任何人走在路邊都可以輕易地接近河水,彷彿是河道就是城市的一家人:靜靜地陪伴在人來人往的馬路邊,看著幾百年來歷史的興衰與惆悵。

 

(圖十) 橋上藍白相間的醜陋欄杆,與優美的河景有多麼大的反差?這種欄杆不可能會在西歐國家出現的。反應出波蘭的民生經濟還有待努力的空間。

 

(圖十一) 過了橋就開始接近人多的市區了。路邊小攤的樣子倒是全世界都差不多。

 

        走著走著,來到了Ustron的火車站,就大剌剌地坐在路邊,一點也沒有像台灣火車站那樣有欄杆票亭之類的。甚至還在月台上看到幾台開上去停的汽車(圖十二,十三),真是不敢想像如果是我自己坐火車來會不會過站找不到路下來。回程的時候正巧遇到一列火車「急駛」而過,使我相信Jack說的,可能需要六七個小時才能從Krakow到這裡(圖十四)。只好感謝上帝有人來機場接我囉。

 

(圖十二) Ustron 的火車站月台。注意,只有一條軌道,表示若要雙向通車,發車的間隔時間就要很久。

 

(圖十三) 火車站的外觀(正面),像個雜貨店似的。

 

(圖十四) 穿過平交道的火車。除了對焦沒對好外,看起來完全沒有曝光延滯的痕跡。這不是因為我的傻瓜相機多好,而是車速實在很慢。

 

 

        走到市中心,看到一些商店與建築就沒那麼特別的感覺。畢竟是個小鎮,論建築比特色可能不容易很明顯突出,但是整體的休閒輕鬆感覺還是不錯,特別是與青山共伴,與綠水相依的整體氣氛。雖然這裡大概並不適合我長久的居住,但是還是覺得印象深刻。雖然他們不會講英語,但感覺得出人情味濃厚。與德國人那種冷漠嚴峻的一號表情相比是柔軟的多了。

 

(圖十五) 蠻現代化的商店街。街角還有一個蕭邦咖啡館,不過只是掛名,與真正的蕭邦應該沒有關係。

 

(圖十六) Ustron 的市政廳與前面的廣場。

 

(圖十七) 廣場上的巨型西洋棋盤,背後是畫布,並非真的路面。但那個帶帽子的小孩卻是真的。

 

我記得兩年前在奧地利遇到過一位美國教授,他大學畢業後到進研究所讀書前花了兩年的時間到世界不同的地方遊歷,甚至也在台灣待過幾個月,會說幾句中文。他到過世界上許多的大城市,卻認為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差不多,為要滿足許多不同人的需要,後來反而沒有甚麼特色了(除了歷史性建築或某些標新立異的景點外)。所以他反而比較喜歡避開城市的方便,進入小城鎮或鄉野之間悠遊。

 

這讓我想到現在台灣風行的「創意」或講求個人特色的商店或網站(部落格)。到底怎樣才能有特色呢?我想,真正的特色應該不是從外表的經營手法或是一些煽情動人的口號。那只會使觀者外部的感官刺激飽和,進而變得感覺遲鈍,也無所謂「特色」了。我想真正的特色還是來自於內在的精神與生命,是不是真的可以使看到讀到或認識到的人覺得收穫豐富,生命有所成長,心靈更有內涵。

 

雖然到過歐洲不下十餘個大小城鎮,但是上帝所賜的青山綠水,以及那可能幾百年來都不曾富裕過的簡樸生活,很特別地交織在一起,使得Ustron這個小鎮有著她不尋常的特色,令人難以忘懷。

 

以下就再放些照片讓大家欣賞了。未避免影響興致,下次再談到猶太集中營吧!

 

(未完待續)

 

(圖十八) 連路旁的小水溝都是這樣清新乾淨。

 

(圖十九) 路邊一座教堂旁的草地。

 

(圖二十) 剛好在我離開的前一晚,會議的主辦單位邀所有參與者在旅館旁邊進行烤肉聚餐。

 

延伸閱讀:波蘭一行有感()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