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15 12:11:38瀏覽705|回應12|推薦0 | |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關於哲學的文章了。主要還是因為哲學性的議題是需要比較嚴謹一些的資料蒐集與思考,而這在繁忙的生活中是很難順利完成的。(不過大概也很少讀者會對哲學有興趣吧:( ) 不過想一下,也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對社會上或人生中許多重要的問題也一直沒有時間作足夠深入的反省,因而常常只是憑著自己的習慣、好惡或直覺來選邊站,甚至是隨波逐流而不自知。其實,哲學思想對於文學或藝術的發展也是有重要的影響,因為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每一個時代的文藝作品也正反映出在那個時代社會上一些主要哲學思想的影響。如果沒有深刻的思想與生命,再優美的文筆也無法成就偉大的作品。
但是大部分人在想到哲學的時候,都會對那從古希臘時代到現代哲學的淵遠歷史與各家學說望而卻步。甚至連我們比較習慣的東方思想中,有時候對儒釋道三家的基本核心價值也容易混淆不清。但是當我們打開電視,翻開報紙、或連上網路時,又會看到社會上種種現象無時無刻地變化。所以到最後若不是選擇麻痺自己,像鴕鳥一樣「以不變應萬變」,實在很難以一種務實的方法來釐清這些議題的核心關鍵,給予適當的價值分析與回應。
不過現在,我很高興能介紹這一本好書,《我是誰》,作為一個很好的哲學性反省我們人生與社會的書籍。非常推薦給一些願意多從不同的面向思考人生與社會中一些重要與基本的議題的朋友。以下我會列出其大綱供參考。但我這裡先總結一下這本書幾個難得的特色:
一、與一般的哲學入門的書籍很不一樣,作者並非是從哲學的歷史或各家學說談起,反而是從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問題」談起,例如:「何謂真理?」、「何謂記憶?」、「我們為什麼需要幫助別人?」、「墮胎是道德的嗎?」、「可以對人進行複製嗎?」、「神存在嗎?」、「愛是甚麼?」、「人生具有意義嗎?」等等。這些問題當然不如「如何炒股票」、「選舉要投誰」、或是「如何找工作」這般迫切現實,但是任何人只要願意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其實都會聯繫道我們基本的價值觀與人生關的問題,也就是這本書所想要面對的。
也就是說,作者是從我們切身的問題出發,返回來尋找在哲學、科學、或社會上各種的可能回應。這真的是幫助哲學家們推動哲學思考普及化很重要的一步。畢竟,如果哲學永遠只能一些專門的術語來「回答」(但是多半並未真的回答)那些古舊的議題,而對今日的生活沒有反省,那當然只會永遠留在象牙塔之中,等著被人遺忘。蘇格拉底說:「沒有反省過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那這本書實在是有系統反省的一個很好的開始。
二、本書的作者寫作功力一流,能夠在很短的篇幅裡介紹相關領域最重要的研究結果與哲學背景,並且提出其核心精神與代表人物來進行不同學說間的交談與互相攻訐。這一方面顯示出作者極其廣泛的閱歷與學問,包括哲學、生物學、物理學、心理學、神經科學、歷史、文學、政治、經濟或人類學等等,也介由這些方式間接地幫助許多沒有哲學或相關學術訓練背景的讀者,可以了解這些乍看起來都有道理的學說彼此間是如何可能互相衝突或是協合。這對於思考訓練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
三、與一般的文史哲的書籍不同,作者本身也有腦神經科學的背景。所以在許多的問題討論中,他不會只是把不同的哲學提出來,也會引用到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例如在談到道德時,就不能不提到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的發現與功用。再談到墮胎與複製人的時候,相關的生物學知識與對此技術的了解也是必需的。但是這本書又並非只於描述這些科技的發展,天真的以為科技發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我覺得這對於彌合科技與人文之間的鴻溝、釐清雙方的角色,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認為這中間許多問題是可以有從信仰方面的意義與答案,也符合作者精心的推論與反省的要求。但是我也很高興看到作者以他自己的方式來尋找分析甚至質疑,所以我不會遲疑地願意推薦給大家來讀。但是也因此,我個人覺得很可惜的是,作者在用許多哲學理論來分析研究了許多議題與重要問題後,仍然可以看到他刻意地要在康德的唯心論與邊沁的功利主義之間維持平衡,卻未能對這兩者的差異作出一個更建設性的組合。結果他只能在欲言又止之中從一個問題連到下一個問題,而以一種非常鄉愿的方式結束全書(細節就請讀者自己去看了囉)。這實在很可惜。但是他的處理方式的確比一般人精細許多,足以幫助我們澄清很多本來就不該是問題核心的煙霧與絆腳石。這是最重要的部分。
另外,我個人覺得,他對於目前發展快速,但仍然沒有完全成熟的腦神經科學給予太大的認同。畢竟這些研究絕非表明我們已經清楚地了解大腦的運作,反而是表示有更多的東西需要了解釐清。他們對回答我們人生問題的重要性可能在幾年以後又會被其它的發現所掩蓋。這也是必需要提出來的地方。
最後,我只想說,如果讀者以為這本書會對這些問題得到一個絕對正卻清楚的答案,那我想一定會失望的。因為哲學本質不在提供答案,而是在釐清問題。但是如果我們能在其中不會被迷糊,而且能因此學習許多有用的想法,了解不同的觀點,也能知道自己對人生與社會的想法或是根本信仰是否經得起一樣的考驗,那就會發現這本書的確是有價值的一本好書。
----------------------------------------------------------------------- 全書的內容是以康德著名的三大問題為段落:
我是誰 (Wer Bin Ich?und wenn ja, wie viele?) 作者: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 Precht) 譯者:錢俊宇 出版社:啟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3日 ISBN:9789867470515 第一部「我能知道什麼?」
討論的主題包括:何謂真理?我們來自何處?我的腦步如何運作?從何得知我是誰?「我」是誰?何謂感覺?我的潛意識是甚麼?何謂記憶?何謂語言?
第二部「我應該做什麼?」
討論的主題包括:我們需要他人嗎?我們為什麼幫助別人?為什麼我應該做個好人?我可以要我所想要的嗎?大腦裡存在道德嗎?值得做個好人嗎?道德是與生俱來的嗎?可以殺人嗎?墮胎是道德嗎?應該允許安樂死嗎?可以吃動物嗎?人類應該如何與人猿相處?為什麼要保護環境?可以對人進行複製嗎?生殖醫學將往何處發展?腦部研究允許做些甚麼?
第三部「我可以期望什麼?」
討論的主題包括:神存在嗎?大自然具有意義嗎?愛是甚麼?自由是甚麼?我們需要私有財產嗎?正義是甚麼?快樂的人生是甚麼?快樂學得來嗎?人生具有意義嗎?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