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慢熟」取代「快炒」
2011/11/03 10:57:34瀏覽1844|回應4|推薦6

近日教育部通過「補習教育法」草案,除了有助兒童「身體律動」及「藝術才能」類別外,明訂補習班不能招收未滿六歲的兒童。此草案固然有過分粗糙之嫌,但從筆者在大學校園裡觀察來看,這整體的方向仍值得肯定,甚至也應該對國高中生的補習班作更多類似的限制,才能稍微挽救我們現行的教育。

東亞國家的社會都很注重教育,也多將幼年的教育作成為日後得著優良社會地位的「手段」。為此,許多人都認為「快炒型」的教育是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利用」孩子小時學東西比較快的天性,從小就希望他們可以學更多的東西來超前進度。但是根據筆者在大學裡的觀察與訪談一些學生,這些快炒型的學生其實只是半生不熟,很少因為小時候開始的補習生活而成為優秀的人才。 ( 就算有的話,也多半本身並不真的需要,而是隨著補習潮流的假性補習學生、或後來改變補習的習慣者。 )

舉例來說,很多那些從小長期進補習班的學生在進到大學後反而不知如何安排規律的生活,因為以前生活都是爸媽配合補習班規劃的;也不知道如何整理讀書筆記,因為以前總有補習班老師整理;更缺乏如何獨立思考辯證的能力,因為補習班老師更未期待。以至於這些孩子進到大學後多半只想被動地讀書,求順利畢業就好,不太有主動學習的意願。 ( 我不知道看過多少在中小學全班或全校因為補習而得第一名的同學進到大學後開始表現落後,最後因無法接受或找不到學習方法而近乎自我放棄。但通常最焦慮的反而是他們的直升機父母。 )

這一切都是因為「學科補習」本身對小孩就是一種用金錢換取時間的揠苗助長或「思考能力」上的傷害,而非真正理想學習環境的塑造。因此反而剝奪了他們成長本應有的平衡發展,以至於影響日後的學習習慣與態度。 甚至造成庸才的合理化,阻礙社會進步。以英文來說好了,台灣根本缺乏整體的英語環境,學生只在校每周學幾個小時的英語,下課仍用中文思考玩耍,就註定是沒有效果的。反而如果一個學生長大後對科學有興趣,他就會願意讀英文寫的科學書籍,這樣,至少在科學這方面的英語溝通不會太有困難,同理可應用到其他的領域。所以能不能找到真正的興趣支持,為自己塑造真正合適的環境,才是重點。

所以相對於傳統「快炒型」的教育方式,筆者相信另一種「慢熟型」的教育才是我們目前教育要努力的方向。 根據研究顯示,小孩的大腦在三歲到九歲間主要是語言與記憶性學習的發展,但是更重要的邏輯推理與抽象思考能力要在九歲到十五歲之間才逐漸成形。所以在中小學階段應該是以奠定一個穩定的學習「基礎」為目的,根本不應該期待「贏在起跑點」! 必須等待大腦發育與身體各部分的發展更健全後,他們才有更好的胃口來主動學習新知與激發創意的火花。這樣的學生因為有摸索過自己的興趣,也能規律地自我要求,因而知道如何自主地學習並享受自己興趣的發展。這才是我們社會要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我們在大學裡很清楚地看見,所謂國際化的優秀人才是要他的「頭腦」,而非要他的「文憑」或「分數」。 如果像現在任由補習班以「不要輸在起跑點」來綁架家長與學校,不讓正規平衡的心理人格教育充分發揮,這樣的「比賽」就真的硬生生地讓他們輸在人生的終點:就像現在許多大學生還要藉著補習來考進研究所,這真是荒謬至極,更是我們整體教育的重大缺失。

當然,我們教育的問題千絲萬縷,本身也有許多該改進的空間。但「慢熟型」的精緻化教育是成功的必要之路。在具體作法上,筆者相信要先落實中小學小班教學 ( 一班 15-20 人 ) :這樣才能因材施教,讓老師有餘力注重個別學習差異, 接著也才能慢慢減低考試或一元化的評量比重,發展多元能力。第二步就是要大學入學方式與整體發展呈現更多元的面貌,讓社會不是只注重一般學科成績或研究型大學。這樣也自然會使補習的風氣逐漸減低,回歸到正常只成為成績落後的同學幫助,而非像現在全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學都需要加入 ( 怕補不夠輸人 ) 的變態情形。筆者誠心希望我們社會、家長、與政府可以努力朝這一個方向邁進。

 

延伸閱讀:下一個賈伯斯?(發表於聯合報)

延伸閱讀:台灣夢──留住人才的關鍵

延伸閱讀:從「百大」進到「偉大」

延伸閱讀:贏在起跑點,卻輸在終點?

延伸閱讀:轉貼「對卡爾威特式早期教育的質疑」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wweiwang&aid=5806983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特別用了兩次〝紮實〞? 請問哪本字典上有〝紮實〞的詞?
2011/11/05 16:12
>> 版主說:的確,我贊成。但不是死背考試那種紮實,而是能懂得、明白、知道如何活用的紮實。

1. 辭典 (薛頌留 主編 大中國圖書公司印行) 民國92年8月 3版3刷

第322頁,扎實 ㄓㄚ ㄕˊ (堅固)

紮 在第729頁,並沒有 紮實 的詞。

2. 最新實用 漢英辭典 (梁實秋 主編 遠東圖書公司印行) 民國67年6月 修訂版

第363頁, 扎實 ㄓㄚ ㄕˊ (solid; firm)

也並無 紮實 的詞。
---------------------

版主特別用了兩次〝紮實〞? 請問版主哪本字典上有〝紮實〞的詞?
Daw-Wei(dawweiwang) 於 2011-11-05 16:54 回覆:
您好,謝謝您的指教。應該是我打錯了,似乎扎實比較正確。但是在台灣似乎更多人用「紮實」。包括教育部的電子辭典也有這詞,網頁如下,供您參考: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2%CF%B9%EA&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善男信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要扼殺求學的樂趣
2011/11/05 11:16

我是某 "公"學院畢業的  可是班上第一名為母的

有同學問她說  要不要念研究所(當然先要考  不過一定考得上)

她卻說  讀書太累了

因為據說  她經常挑燈夜讀   不像我們這些 公的  天天混日子

我們班上最後一名畢業的  他說是因為英語能力不好  所以大學成績才很爛 (說的也是  高中成績沒有兩下子    怎麼考得上機車大學)

結果他在IBM上班時  利用公司訓練資源  練好英語   後來移民紐西蘭  偶而做做店面出租生意(酒吧  時裝店)  跟洋人談生意  法律稅務  樣樣行

人生平均有七十多年   千萬不要一開始  就變得害怕讀書

Daw-Wei(dawweiwang) 於 2011-11-05 16:49 回覆:
說的好,其實能力可以從很多不同的地方發揮,但是我們的「教育」卻無法離開書本,到後來連讀書都是痛苦的事,實在令人遺憾。謝謝分享。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核心課程
2011/11/04 19:54

國小的

學科核心課程為國語、英文、和數學

術科核心課程為音樂、美勞、和體育

科目少一點,基礎學得扎實一點。


Daw-Wei(dawweiwang) 於 2011-11-05 00:10 回覆:
的確,我贊成。但不是死背考試那種紮實,而是能懂得、明白、知道如何活用的紮實。

專宰小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重點是....學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做啥??
2011/11/04 19:08
小時候,瘋狂學才藝??未來有用嗎???狗屁.說不客氣點,台灣出過多少畫家,音樂家??好好笑.是家長自己白爛吧...
Daw-Wei(dawweiwang) 於 2011-11-05 00:13 回覆:
的確很有可能是這樣。不過也有很多家長是待者培養小孩一個終生的興趣,併入干文意薰陶的目的。只要不是過分勉強,我覺得並非一定是壞事。但學科性的東西,如國、英、數等等,就免了吧,好好紮實學習才是正確的。補習只是偷學未來的東西讓自己以為自己很行,但其實不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