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莫言? 暢言?
2013/02/18 16:16:03瀏覽143|回應0|推薦6

中國作家莫言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招惹不少爭議,其中關鍵點為知識份子是否該兼顧批判政府的角色。

早期非民主陣營獲頒諾貝爾獎者,筆峰都直指祖國的悲劇(例如撰寫古拉格群島的索忍尼辛)。這樣的安排算是西方世界的一種謀略,使世人欣賞華麗詞藻、優美文筆之餘,不忘那片水深火熱的大地,進而間接讚成以軍事力量抗衡對手。

然而,隨著中國政經勢力的崛起,中國開始享有更自主的話語權。包括倫敦奧運期間以詩情畫意的杭州山水、以頑皮可愛的貓熊佔領倫敦街頭。中國更不忘積極主導諾貝爾獎背後的意識形態如果批判華府不是篩選美籍精英獲獎的機制,那麼,批判北京也不該成為中國精英獲獎的門檻。

在東西方曾對立鮮明的年代,集權國家的知識份子有痛苦的選擇,許多傑出人士選擇投奔自由世界,但也有人寧願回歸祖國,留美的錢學森算是最著名的例子(後來成為中國的導彈之父),同樣情形也發生在莫言身上。年輕的莫言對烏托邦極其嚮往而加入共產黨,算是「毛孩子」、「紅青年」。如果多年來,莫言依舊盲從年輕時的熱情傻勁,跳脫不出「御用作家」的角色,那麼,莫言只算一台錄音機,僅能將毛語錄再歌頌一遍,豈有能力進行文學創造?

正因為莫言經一世長一智,了解烏托邦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加上現實環境的嚴荷…所謂山不轉路轉,莫言開始進行抽象思維,藉用高明的隱喻,寫下表象上看不出任何反當局言語,巧妙避開意識形態之審查,最終與廣大群眾高度共鳴…此乃不幸中之大幸! 如果莫言按照西方價值標準,仗義直言成為異議份子,其作品僅能獲頒新聞獎,而非文學獎。

總之,讓一個政治立場與西方主流價值不方同調的文人獲獎,方能彰顯諾貝爾委員的寬宏大量。此外,從這裏看到的是「莫言」(莫敢諫言),從那裏看到的卻是「暢言」(暢所欲言)!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vincijourney&aid=731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