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受康有為的保皇立場
2013/02/11 11:09:48瀏覽154|回應0|推薦5

感受康有為的保皇立場   (2012/07/16)

2012年英國歡慶伊利莎白女王登基六十週年,不乏當地民眾質疑皇室的功能,質疑這場典禮勞民傷財。然而,新時代來臨,英國與西歐畢竟保留了皇室,包容了舊時代的指標性人物;甚至連沒有皇室的澳洲仍然有塊「女王的土地」(Queensland,昆士蘭省)…那麼民國初年的「保皇派」,為何無法替中國留下一個完整的皇室? 

最近看了香港導演陳耀成拍的影片《大同─康有為在瑞典》,以及相關書藉,發現康有為大膽提出不讚同中國應採孫文民族主義革命的預言。原來,在現實政治選擇上的錯誤,卻在國勢的預言上無比精確!

現今的台灣百病叢生,政治人物四處被口誅筆伐…顯然解決國家大事並非依賴一個政黨、一個派系、一個總統;而僅憑偉大的領袖,焉能治理好萬里神州? 民國建立後,孫文既無法約束打天下的幫會組織,也無法阻止軍閥交相呼帝喊王,稱霸逐雄…此時,孫文在族群的分類雖屬多數的漢人,但在國家領袖的認同上卻陷入前所未有的「少數」情境,誰有能力為孫文獻奇計?

這時要拉回清朝皇室的重要性了。

儒家本身並非萬能;但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透過歷代賢士的詮釋與治亂興亡的印證,就更加豐富其思想體系。從廣大民間源源不絕徵招人才的皇室,也成了闡揚儒家思想最精闢的地方,更成了滿洲貴族迅速掌握漢人智慧的管道。

凡夫俗子學到的儒家,是深奧的學問,是曾參的孝道,是顏回的安貧樂道;滿洲皇族著眼的儒家,是內聖外王、是經世治國,是足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的子貢!因此除了聽話的儒生,儒家更薰陶出動盪時代下開創新局的儒商、儒相與儒君。

早在革命黨人高呼「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際,滿蒙精英早已嗅到危機,向日、俄兩國拓展生存空間; 而東京、莫斯科也趁機向滿蒙精英承諾「重返歷史舞台」的機會,這使得孫文在民國建立後提出「五族共和」的口號魅力盡失。

「軍事上的以寡擊眾、政治上的以少御多、心理上的以德服人」,這是滿洲先祖入關以來統御萬里江山的策略,也是當年孫文可以三管齊下扭曲劣勢的指導方針。但孫文曾堅持「民族主義」的革命路線,迫使滿漢逐起一道心牆,焉能冀望滿洲皇室為自己獻上奇計?孫文逝世後內憂外患更加惡化,最終出現60億面額紙鈔僅能買幾粒米…神州再次陷入一場水深火熱!

在此,我們完全領略康有為倡導保皇的重要性了!保皇不能僅從字面上曲解成「新時代知識份子迂腐的保護舊時代的平庸皇帝」,而是考量滿洲皇室成員的心理感受,柔性化解二個半世紀政權移轉衍生的族群恩怨,是修正「滅皇派」的短視與兇殘。

一群知識豐富的管理員,滔滔不絕用第二手資料向遊客訴說空蕩蕩的紫禁城…這樣的畫面,在情感上缺少太多太多。所幸遠方的白金漢宮踏上另一種命運。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vincijourney&aid=729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