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種風格的《野性俄羅斯》
2013/02/14 18:09:26瀏覽329|回應0|推薦6

兩種風格的《野性俄羅斯》  (2012/02/14)

長期經歷共黨高壓統治與蘇聯解體曾有的經濟蕭條,俄羅斯的印象常常停留於貧窮、災難與荒謬交相蹂躪的大地。

然而,森林覆蓋面積佔全球的22%,淡水儲存量佔全球25%,遼闊的大地,多樣的氣候,也成了無數生物的樂園。透過國家地理雜誌的《野性俄羅斯》,我們得以一窺北方國度的神祕性、豐富性與重要性。

不過,看看針對不同觀眾的片頭設計,還是存在極大的差異。

英語版(影片的前一分鐘)

俄語版(影片的前一分鐘)

為何第二種版本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人才濟濟的西方英語版反而略遜一疇?

不妨這樣想像吧。如果你的世界放眼望去只剩冰雪皚皚,要麼就趕快離開這個「貧脊」之地,要麼就把冰雪視為最簡潔變的「創作元素」與「保命元素」。果然,大雪紛飛的時刻,俄羅斯人在玩冰雕、滑冰、拉雪橇、堆雪人、打曲棍球、鑿冰湖垂釣;或藉寒冬阻擋拿破崙的攻勢;或精確掌握湖面冰層的細微結構:既可誘敵深入塌陷的冰層,殲滅入侵的蒙古人、條頓族,另一方面則以卡車巧妙的行駛厚實的冰層,替納粹圍攻九百日的聖彼得堡運送補給物資。
   
正如愛琴海將全世界的藍都用光了,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也將冰雪都展示完了。

這種生活態度也啟發俄國人設計《野性俄羅斯》的片頭。在俄語版中,動物影像藉由冰塊凹凸表面的細微反射與折射,營造出難以言喻的光影層次與視覺饗宴。更妙的是,冰塊被雕刻成雄跨歐亞、眺望東西的雙頭鷹(俄羅斯的國徽);而最後雙頭鷹停留處不是傻傻笨笨的熊,而是天威難測的虎,展現真實的俄羅斯元素。因此,投注獨特的情感,自然能設計風格獨特的《野性俄羅斯》。

在此順帶一提:某個八月的清晨,我完成在花蓮的志工之旅,搭火車返回台北。遠望東海岸灑落一道金色曙光,沿途所見盡是天與海的藍色交響詩。雖然昨天忙得精疲力盡,但面對美得令人屏息的大自然,我的心神卻陶醉良久,不敢有片刻閤上雙眼。我想,如果將來有《野性台灣》,製作人在片頭採用的特效,會不會是半透明的海水?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vincijourney&aid=730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