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博物院最令人喜愛的收藏品,就是「翠玉白菜」。不論中、外遊客,到故宮一定要看到她,才算真正到過故宮。 這個現象,反映人們普遍的審美標準,喜歡精巧、美麗,散發令人會心一笑的觀念。很少有一件作品能像「翠玉白菜」,讓人不得不看她一眼。對這件已經不曉得雕工名字的藝術家,真的令人由衷佩服。 「翠玉白菜」的材質是翠玉。常聽「斐翠」兩字,斐是偏黃色的玉,翠則是偏綠色的玉。以價值來講,翠高於斐;以中國人的審美觀講,翠也更為討喜;以產量來說,好的翠玉,今天所剩不多了。 這塊玉沒有留下太多資料,玉材的來源,有可能是來自雲南至緬甸一帶的山區,在清末時進到宮廷的玉作坊中。 因為翠玉難得,「翠玉白菜」的尺寸並不大,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比真實的白菜小一點。因為刻得很逼真,欣賞「翠玉白菜」時,會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文人雅士愛她的清高潔白,凡夫俗子愛她的玲瓏雅緻,就算鄉野農夫,也會發出讚嘆的欣賞聲,真正是雅俗共賞。 以雕刻手法來說,「翠玉白菜」屬「巧雕」藝術,即是不僅形象相像,而且富有創意,尺寸小巧。當日工匠取得這塊翠玉,看到翠玉本身擁有的由白至綠的漸層顏色,靈感一動,想到了白菜──正是由白至綠的漸層。當時那個念頭,帶出了玉石的自然質感,也反映了白菜的自然本色。 只刻白菜不能說巧思。玉匠在菜葉上,刻了兩隻螽斯,讓靜止的白菜葉,因為加入昆蟲而活躍起來,呈現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為什麼刻「螽斯」?這種昆蟲很會生產,象徵「多子多孫」的意思。中國的巧玉,都喜歡和吉祥話聯想在一起。例如蝙蝠象徵福氣,楓葉猴子表示「封侯」。因此,「翠玉白菜」刻白菜、螽斯,顯然在藝術的巧妙上,有祝福多子多孫的意思。 「翠玉白菜」原本放置的地方是在紫禁城的永和宮,這個寢宮為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所有,因此,「翠玉白菜」可能就是瑾妃的嫁妝也說不定,希望瑾妃嫁到宮中,能生很多好兒女,添福氣。可惜,和光緒有關的人,都沒什麼好福氣,「翠玉白菜」後來為慈禧太后擁有,成為她最喜愛的收藏。 今天,「翠玉白菜」已不放在深幃的宮殿中,成為少數人的珍寶,而是放在故宮博物院的玻璃櫃中,全世界心都可以欣賞。欣賞「翠玉白菜」的遊客,也不僅在這件巧雕看到多子多孫而已,許多文人雅士,更在「翠玉白菜」上看到品格的清高,對人間的紛擾感到厭倦時,鄉下菜園間的一株白菜,或許才是更真實的生命依歸。 至於更多的遊客,則就只是為了單純看到一件美麗的藝術品,而發出讚嘆的聲音。「翠玉白菜」雖只工匠所為,但,鮮活欲滴、無懈可擊的美,讓她成為故宮的鎮館寶,沒有人會有意見。 附帶一提,因為近日故宮推出『北宋大觀展』,人山人海,算是成功的展覽,卻也因此讓遊客、媒體順便留意到「翠玉白菜」的問題:發現了白菜中一隻螽斯的觸鬚斷裂不見了。故宮的解釋是五十年前文物撤退來台就已斷裂。 不管如何,這隻斷鬚恐怕會成為以為欣賞「翠玉白菜」的茶餘話題──在欣賞這麼美麗的巧雕外,去尋找那隻不見的斷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