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唐人<宮樂圖>
2007/05/25 12:34:57瀏覽6070|回應0|推薦11

 因為年代久遠,唐代留下來的畫作並不多,《宮樂圖》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後人可以從中看到唐代畫家的表現法、唐朝仕女的服裝、樂器,以及宮廷的生活,非常珍貴。
 《宮樂圖》描繪宮中的仕女,演奏樂器的情形。畫面中有十個坐著的宮女,加上兩個站著的侍女,一共十二人,她們有些演奏樂器,有些在喝茶,有些在打拍子,充滿溫馨的氣氛。
 現代人欣賞《宮樂圖》,第一眼的感覺應該是:比例不大正確的桌子,以及一群胖胖的婦人。
 關於那張桌子為什麼不符比例?通常的解釋就是「非單一透視法」,這是中國藝術家常用的方法,它不像西方藝術家的「標準透視」,即在平面上可以看到合乎人類視覺的感受。中國畫家比較不強調這點,他們讓畫面「不標準」,為的是可以容納更多的事物,達到畫家所要表達的企圖。
 照理說,看畫的人看這張桌子,應該是「前大後小」。《宮樂圖》剛好相反,它是「前小後大」。因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桌子後方有三個宮女,便很難塞得進去。畫家讓桌子後面顯得較寛,也突顯了中央那個彈琵琶的宮女,照說,她應該是十個宮女中,地位最高的,像是樂團裡的「首席」。如果不這樣安排,便不太能突出重要性。
 順這個角度來看,前面兩張椅子就不必坐人,因為會擋到主要的畫面,而且,背影的人物佔據畫面正前方,也怪怪的。而畫家為了不讓兩張空椅子顯得單調,還在桌子底下畫了一隻小狗,正在打瞌睡,對照正在演奏的音樂,讓畫面活潑起來。照透視法來說,這隻小狗也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應該看不到牠。然而,缺少了小狗,畫面就少掉一些趣味。
 因此,這樣的透視法,是畫家「故意」安排的。之所以這樣肯定說法,因為我們在其它的畫作裡,也常見這種表現法,是中國藝術很特殊,也可以說極早就成熟的風格。西方人大概要到畢卡索,才會發現原來繪畫可以這樣表現。
 因為如此安排,畫中的宮女都得到了均勻的安排,雖然有正面、側面、背面,但基本上每人佔據的位置是差不多的。她們都穿著很漂亮的晚唐宮女服飾,頭髮也梳得很時髦,反映了一個大時代下的女性形象。
 很多人對唐朝婦女的印象,便是豐腴,接近胖。然而,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代的女人「敢」這麼胖,那需要很大的自信心才可以,也唯有唐朝這個充滿自信的時代,人們敢這麼胖。不僅女人,男人也胖,馬也胖,這是一個風狂地震都不懼怕的時代。
 這十個宮女,坐在中間的四個人,
自右而左,分別吹打著「篳篥」、「琵琶」、「古箏」與「笙」四種樂器,其中,彈琵琶的那位首席,其實是用「撥」的,她手中拿著的撥板,今天彈琵琶的人已經不用了。因此,《宮樂圖》實在保存了古代音樂的第一手資料,非常珍貴。
 這四個演奏樂器的宮女,其實應該是為另外幾個宮女「助興」,她們正在喝茶、吃點心,可能都閒來沒事,無聊便談談後宮的八卦吧!另外,
旁邊還有兩個侍女,畫家的安排是,上方穿白方的侍女,正在敲著「牙板」,為演奏樂器的宮女打節拍。下方穿綠衣的侍女,用手扶住左下角那個宮女,大概宮女喝醉了吧!
 這張圖原本叫《元人宮樂圖》,但是從畫中宮女的髮型,卻能推測這是唐代的畫,因為畫中的宮女,例如那位快喝醉的宮女,梳的就是「墜馬髻」。當初,有個唐代宮女梳著高高的頭髮,騎馬時晃了一下,高髮歪了下來,偏向一邊,人家覺得那樣很好看,很有特色,便故意梳成這樣子,稱為「墜馬髻」。這是唐代特有的髮式。
 還有彈古箏的那個宮女,髮上有花朵的裝飾,稱為「花冠」;另外下方侍女的頭髮,往兩側梳下一個小揪,稱為「垂髻」。這些都是典型的唐代婦女髮型,所以,這幅畫後來將它正名為《唐人宮樂圖》,讓我們瞭解到唐代婦女的容貌。
 這種容貌真是可愛,雖然宮女沒有太多的笑容,但我們不難猜測因酒喝到盡興、茶品到興緻,樂音也悠揚輕柔,所以大家都陶醉在其中,都找到自己的心情。
 不過,也正因沒有太多的笑容,畫面讓人察覺一種淡淡的落寞之情,這種感覺是屬於晚唐的,那時,國家已經開始腐敗,不再像盛唐般強大,但社會依然富庶,人人都想要把握這夕陽中的餘暉,再渡過一段唯美的歲月。
所以《宮樂圖》可貴,畫家畫得好,保留了第一手的服飾、樂器、髮型資料,也讓我們感受到大唐已將快要消逝了,趁還有點餘暉,好好把握人生,讓自己過得愉快一點吧!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mifel&aid=98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