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牛仔文化與競技賽 /陳玉琳
2020/05/22 03:11:29瀏覽228|回應0|推薦0

  我對美國的認識,始於西部電影中廣袤無垠的荒漠與躍馬狂奔於黃沙飛揚中的牛仔。移民來美後除短暫居住於鄰近五大湖區的俄亥俄州外,定居德州達拉斯已超過二十年,早已習慣生活在這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上,但對於德州特色牛仔文化的深厚涵義,我卻知之甚少,直到去年春假女兒邀我去欣賞Houston Livestock Show and Rodeo(休士頓家畜展與牧人馬術表演) ,我很喜歡,今年再度觀賞後我才認識牛仔文化的內涵。

  這種表演內容豐富,除展出各種家畜外,還包括牛仔繞桶與擒牛賽、騎有鞍或無鞍野馬持久賽、也有聰明牧羊犬驅趕羊群表演,更有極具爭議性的騎公牛(Bull Riding)與套牛綑綁比賽(Tie Down Roping) ,前者規定賽手需在兇猛狂跳的公牛身上;以單手握繮繩的方式保持平衡,持久者得勝。後者由兩位牛仔騎馬追趕小牛,其中一位在同伴協助下瞬間套住小牛的兩條後腿,費時短者得勝。這兩種競賽之所以具爭議性,是因為在競賽過程中人與獸都極易受傷。但我則認為在現實環境中,當人與獸爭生存時,一切劇烈爭鬥總是難免的,而競賽中牧人所表現的靈活與機智,特別令我難忘。

  若非親眼所見,無法想像真正的牛仔表演竟比球賽還精采。在競技場上牧人與牛馬的各項競賽,從開始到結束往往只有數秒鐘,但牛仔們卻是經歷辛勤苦練才得以上場,我見賽手們競賽成功時固然欣喜;失敗也不懊惱,頗具大將之風。每年在休士頓展開的各項表演,吸引全美各地許多牛仔前來參加競技,看過表演後我才知曉,科技領先世界的美國,仍有無數人在默默延續牛仔文化傳承牛仔精神,二百餘年前西部開拓史是牛仔們努力奮進的實錄,如今這種文化內涵仍激勵著一代代的美國人。

  牛仔文化的產生源於時代需要,在火車未開通前,牛隻除供食用外,牠與馬匹還是重要交通與運輸工具,而牛馬的販賣大多需跨州越界千里跋涉,因此應運而生了牧人。他們驅趕著牛馬翻山越嶺辛苦前行,既要克服一切不可預知的艱難險阻,又要保護牛馬安抵目的地,這段路程憑藉的不只是體能與毅力,更需智慧與謀略,而牧人與牛馬間的互動所產生的必要技能,如套繩、馴馬、驅趕群獸等技巧,在枯燥的牧人生活中逐漸演變為可一較高下的競技賽。如今全美各地所豢養的牛隻多為供應牛肉與牛奶,養馬者除少數為特殊工作需要外,多數則為個人喜好,在豢養牛隻與馬匹的同時,也學習各種做牛仔的技能,就此保留並傳承了牛仔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看似十分劇烈的表演,其主辦方的宗旨卻含蘊著無限溫馨。此非營利團體每次活動的營利均作公益捐獻,如我在現場家畜冠軍展區,見到得勝豬、牛、羊的身價甚為驚人,一隻普通黃牛被評為本年牛隻冠軍後,竟以四十一萬美元售出,我向工作人員訊問,買主為何出高價買牛?答案是作「公益捐獻」,這筆金額除極少數歸飼主外,其餘都捐作獎學金。説到「公益捐獻」我女兒有受惠經驗,她就讀於「德州農工大學」時,因成績優異而獲得過這種獎學金。如今女兒每年都來觀賞表演,也算是一種回饋吧!女兒並説了一件趣事,她曾探詢活動期間擔任義工的資格,回信説需排隊等名額,入選後還需付三十五元才有機會擔任義工,雖然有如此特殊的要求,但義工職位卻總是「一位難求」。

  觀賞這種表演後,我不但認識「牛仔文化」的特色,更對此活動的主辦宗旨深表敬意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llasntcls&aid=13639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