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馬嘉德水道橋風光 / 陳玉琳
2020/05/22 03:35:15瀏覽191|回應0|推薦1

         2019年五月底我去法國玩了三週,卻只在巴黎待四天五夜,只因除巴黎外;法國南部有許多令我驚豔的景觀與文化底蘊。從里昂出發,法國南部鄉村的旖旎風光令我目不暇給,我們早到普羅旺斯數週,沒見到六月才盛開的薰衣草,只見到零星的「虞美人」花,但這錯過賞花的遺憾,卻被另一個大驚喜彌補,在尼姆(Nimes)我們見到美麗壯觀的「嘉德水道橋」(le Pont du Gard)

  尚未見到此橋前,我以為那只是座橋上人車通行,橋下流水潺潺的古橋,直到走在古橋前的上坡沙石路段,遠遠見到二層橋身,竟是由尺寸不同的拱型孔洞所壘成,我從未見過此種橋,不由得加快腳步前行。路段逐漸平緩,由樹叢間再見到部分橋身,竟是座三層橋體的水道橋,橋身分別建有大、中、小三種拱型孔洞,在綠樹叢的映襯下美極了!由淺黃色石灰石塊壘建的橋身,滿佈歲月染琢的黑灰色,呈現古樸蒼勁之姿,我看得入迷。

終於走到橋前,面對壯偉橋身,我如瞻仰偉人般虔靜觀賞。這座由古羅馬人在西元一世紀修築的高架水渠,橋高49公尺相當於十五層樓高,是當代最高橋樑。每層大小不一的拱門造型極具特色,此橋也是現今世上僅存保護完整的三層水道橋,1985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嘉德水道橋共分三層,每層都有數目與尺寸不同的橋拱,橋的中層人車可通行,下層是支撐橋體的部分,最上層為封閉水渠。我腳下這條沙石路,正通往橋的中層,懷著極度好奇心緩緩走到橋頭,橋上平坦寬廣的路面令我十分驚訝,二千年前的建築能有如此之恢弘氣度實在難得。我走到最近的拱門柱前仔細端詳,試圖與兩千年千的老古董對話:「你好!你來自何方?又是如何被搬運到此的?這些年本地發生過那些大事?」「不錯啊!經過兩千多年,你的身驅依舊硬朗。」我知道心中的問題遲早會有答案,但觀賞風景的時間有限,我還是珍惜眼前景吧!繼續邁開輕鬆的步伐前行,但每一步我都走得很認真,很仔細,因為我是行走在兩千年前修築的路面上。走到橋中央居高臨下正好欣賞河水,這就是隆河支流加爾登河(Gardon),水色墨綠如黛,在岸邊岩石與遠處綠樹叢的襯映下,這一泓流水宛如一位端莊貴婦,它;恬靜、優雅地流淌著,與眼前千年古橋的完美組合,為這片原本荒脊的土地,搭起一道令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風景線。

 於中層橋上鳥瞰Gardon河

我;近乎貪婪地極目四望,眼前景色如一本厚重的百科書,我渴望閱讀它,並相信它的每個角落都充滿趣味,可惜時不我予,我已缺乏上下奔走的體力,想要進一步認識這座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的傑作的身世,只能到Museum 去看影帶。

  那是一棟非常現代化的建築,我在來水道橋的路上已見到,展廳內所播放的影片融合紀錄片與虛構情節,由影片的解説,我明暸建此水道橋的原委。原來;西元前28年尼姆(Nimes)成為羅馬的殖民地,為了要將北方于捷斯(Uzes)的泉水輸送到尼姆,因而興起建造水道的計畫,從地圖上可清楚看出,這南北兩市相距不過二十公里,為何要大轉灣建一座水道橋呢?原來是遇到了中央高地(Massif Central),若要打通岩石穿越山脈,不如繞道而行,於是就開始了修建水道橋計畫。暸解建橋原因後,我也想知道當時岩石運送的方式?可惜沒找到答案。另一個好奇的問題是;繞道而行的水道約有五十公里長,建築師如何利用天然梯度與人為建造,精算出恰如其分的流暢運水渠道?雖沒找到答案,但由衷敬佩古羅馬的建築師們,不需現代化科技的輔助,就能完成歷經兩千餘年仍屹立的偉大建築。

  走出博物館,我的心情仍十分激動,遙想水道橋修建完成的那年代;這水道源源不絕的泉水,不但供給尼姆居民生命的活水,也提供足夠的水資源讓人們澆灌花木,建造噴水池,因而打造出的美麗景觀,更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如今的水道橋,雖早已失去運送泉水的功能,但它的雄偉精湛已聞名於世,每年至少吸引百萬遊客前來觀覽。如今每年六月的四個特訂日子更是遊客到來的高豐期,因當地政府特為觀光客們精心設計「夢幻仙橋」的浪漫節目,夜幕低垂時的古橋四周,因煙火與燈光的映襯而展現如夢似幻的奇景,橫跨於山嶺河水間的古典橋身,在音樂與燈火的烘托下,帶給觀眾如痴如醉的視覺享受,那情景是世界僅見的,它將古典之精湛與現代之輝煌結合成最完美組合,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恭逢盛況。

  見到博物館對面有家禮品店,我走進去看到許多精美卡片,專業的攝影師們從不同角度拍下古橋的特色照,我選了三張,一是夕陽西下時的古橋,橘紅色的天色將橋身映襯得富麗堂皇,美極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夕陽餘暉將橋身染紅,而我在現場見到黃色巨石被染琢的黑色,在夕陽餘暉中竟消失了,夕陽彷彿是位褪去「老人斑」的高手,透過鏡頭的橋身變年輕了。第二張是水道橋的鳥瞰圖,從高處看橋的全貌,能清楚見到最上層的封閉渠道,雖已不再有運水功能,但堅實的橋身彷彿是歷史的見證者,屹立於山水間,成為古羅馬時代精湛建築藝術代言人。第三張是從河水邊取景,橋身只佔畫面的三分之一,鏡頭左下角的「虞美人」花顯示拍攝時間正是我們到訪的時節,在花朵的映襯下橋身多了份柔和美,由於取景於我無法看到的那面橋身,彌補了我先前的遺憾,因此我格外喜歡這張圖片。

  到櫃臺付費時,收銀小姐找給我一張五歐元紙鈔,並對我說鈔票背面有水道橋的圖片,我接過來仔細端詳,沒錯!2002年發行的五歐元紙鈔,正面是歐洲古典建築風格的拱門,背面上端是水道橋,下面則是歐洲地圖,這座水道橋代表歐洲古典的建築風格,由此可見這座橋的重要性。雖然歐元紙幣在2013年又出新版,但此版目前仍通行,而且,五元紙鈔是面額最小的紙鈔,普及性強,尤其在法國,這張紙幣的通行更有意義。我有幸能到此一遊,並了解此橋的重要性,實在增長見聞。

  在禮品店外休息時,同行中有位旅居法國多年的隊友,熱心地向我們這群提早遊罷的人介紹;在前往水道橋的路邊有片「加里格植被區」,其中有株超過千年的橄欖樹,據説是移植自西班牙,我聽説後很感興趣,見集合時間還早,趕過去一探究竟。原來「加里格」音譯自(Garrigue),意指「生長於地中海地區石灰岩荒地上的低矮灌木叢」,主要由常綠矮灌木與草本植物組成,包括百里香、迷迭香、薰衣草……等植物。原來自1985年此水道橋被列入世界遺產後,法國政府就積極維修此橋,並於2000年開放新建完成的遊客中心,並恢復舊時的「加里格植被區」,附近地帶均被列為保護區,山坡上有清楚路標供遊客健行,並可登上「觀景臺」,從不同角度飽覽水道橋的宏偉景觀。我在「植被區」細細觀賞,不但找到那株千年橄欖樹,也發現許多數百年老橄欖樹,它們在這片盡是岩塊與貧脊硬土地上神采奕奕的挺立著,是在為水道橋作見證,也是為古羅馬的偉大建築作見證。

 一場難忘的知性之旅後,我由衷感謝所有為維護此水道橋而貢獻心力的人,因他們的默默付出,使後人能見識到古羅馬人的偉大建築成果。

作者攝於中層橋道旁

作者與千年橄欖樹合影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llasntcls&aid=13639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