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19 00:00:29瀏覽3278|回應11|推薦95 | |
青海湖 六世達賴喇嘛(*1)的詩: 入定修觀法眼開,祈求三寶降靈台。 又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 六世達賴的詩舉世聞名。然而,一位宗教領袖如此多情,是否備受爭議?六世達賴情感之豐富,在他的詩文裡處處可見…。 當人們以高道德標準來檢視六世達賴時,蓮生活佛盧師尊對達賴的詩卻另有一番見解,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以下請欣賞活佛的『六世達賴的「我問佛」』: *************************************************************************************** 我有一位弟子「竺」。 他提供我「六世達賴」(一六八三~一七○六)倉央嘉措,流傳很廣的「見與不見」。 我知道: 六世達賴生平迷離,具才華,又備受爭議。這位「六世達賴」不管怎麼說,他的文字,動人心弦。 我很欣賞他的一句話: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與瑪姬阿米的更傳神: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句話。 等於他心聲,很傳神! 六世達賴寫的「我問佛」,我覺得很有意思,列之如下: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回,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 我們每一個人,在物質世界中,經歷了幼年,經歷了童年、青年、壯年、老年的種種變化。 不清醒的人,總是感慨萬千,但,清醒的人,不會被這種變化所迷惑。 例如: 初戀。 戀戀。 熱戀。 姻緣。 以後的變化萬千……。情的波動,幻起幻滅。 不管如何! 清醒的人不會為這種變化所迷惑。 物質是不存在的。(*2) 當然人也是不存在的。人也是物資。 人不存在,愛情還存在嗎? 你應該知道,只有不朽的靈魂才是不會被毀滅的。六世達賴,他應該明白,他不負如來,也不負卿。 ------------------------------------------------ (*1)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於西元1683年出生在藏南門隅納拉山下的宇松地區的鄔堅嶺。父親紮喜丹增,母親才旺拉莫。他的家庭世代信奉寧瑪派(或稱紅教)佛教,相續修持密宗,其祖輩曾出現過一位很有名望的翻譯大師。 倉央嘉措很小的時候即被當時的藏王第巴‧桑結嘉措選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西元1697年,倉央嘉措十五歲,在朗卡子縣,以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師受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從此,倉央嘉措開始了他作為藏傳佛教最大教派格魯派(黃教)的教主和名義上的政治領袖的生活。 作為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也許不怎麼完美,但作為一位詩人,他卻是十分的優秀。他的詩發自內心的天籟,幾百年來早已深入藏族人民的心中。即便是今天,仍然有很多人熟悉他的詩歌,仍能朗朗上口: 「在那東方山上,升起皎潔的月亮,青年姑娘的面容,浮現在我的心上。」 倉央嘉措的後半生有幾種版本,根據清朝官方的資料,他晚年由於種種罪狀,被康熙皇帝降旨廢黜,在被押解至北京途中病死。藏人自撰的歷史書上稱其被拉藏汗派人害死于青海湖邊。民間也有數種傳說,一說他在途中用神力掙脫枷鎖,不知所終;一說他被康熙皇帝囚於五臺山,並死在那裏;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他自棄名位,決然遁去,周遊印度、尼泊爾、康、藏、甘、青、蒙古等處,弘法利生,事業無邊,最後到達蒙古的阿拉夏寺,隱居不出,至離開人世,享年六十有餘。」 (*2) 維摩詰居士說:「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從妄見生;是身如影,從業緣現。」佛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來要大家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悟否?「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妙哉!斯言。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