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偷採龍眼
2013/03/09 00:01:59瀏覽1034|回應7|推薦138

 

 

蓮生活佛畫作—千林瀟瀟試金風

 

一開始,先請諸位欣賞一則師尊蓮生活佛盧勝彥註解的笑話禪機:

 

笑話一則:

有一位老農夫,去巡視果園,發現鄰居的小孩子,正在偷採龍眼。

老農夫大叫:

「你這沒有教養的小孩,你給我等著,我去告訴你爸爸。」

小孩抬起頭,向更高處濃密的樹葉中喊:

「爸爸!爸爸!樹下有個人要跟你說話!」

哈!哈!哈!

這則笑話使我想起了小時候。

小時候,臺灣糖廠,常常僱用牛車,載著白甘蔗,運送甘蔗。

而我們小孩子就會追著牛車跑,抽下一、二支白甘蔗。

咬下甘蔗皮,吃白甘蔗,吃得不亦樂乎!

有一天。

被母親發現,母親大喝:

「夭壽圁(臺音:小孩之意)啊!竟然偷人家的甘蔗,來!讓我咬一口看看!」

哈!哈!哈!

盧師尊解析:

這二則均有「偷」字。

禪宗公案裡面的「悟」字,絕不是去偷來的,要開悟,需要經過長久的思慮,因為不經過長久的思慮,你無法領悟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有人說:

禪就是思惟修!

如果你偷看。

如果你偷聽。

畢竟那不是你自己思惟修而得來,你不會去珍惜,也不會深刻銘心。

這種「偷」失去了意義。

(大凡開悟的人,對於根器深厚者,只要一點撥,就會明白了。)

郢州,興陽,清剖禪師。

清剖禪師上堂說:

「西來大道,理絕百非。句裡投機,全垂妙旨。不已而已,有屈祖宗。豈況忉忉,有何所益?雖然如是,事無一向。且於唱教門中,通一線道,大家商量。」

我且問:

「如何是理絕百非?」

「如何是有屈祖宗?」

「如何是通一線道?」

諸位,試試如何答!(勿偷古人牙慧)

又:

鄭金部問清剖禪師:

「和尚什麼時候開堂?」

清剖禪師答:

「不歷僧祇數,日月未生前。」

我且問:

「如何是日月未生前?」(勿偷古人牙慧)

這日月未生前,句中有玄機,全垂妙旨,諸位看得出來否?

又:

大陽玄禪師來探清剖禪師的病,說:

「是身如泡幻,泡幻中成辦。若無個泡幻,大事如何辦?若要大事辦,識取個泡幻。你說怎麼辦?

清剖禪師答:

猶是這邊事。」()

大陽玄禪師又問:

那邊事作什麼?

清剖禪師答:

匝地紅輪秀,海底不栽花。」(離幻)

大陽玄禪師笑問:

乃爾惺惺嗎?

清剖禪師答:

忘卻我一切(空幻)

****************************************************************************

 

蓮生活佛畫作妙觀察智

 

本篇笑話禪機,主要是在探討「禪」是思惟修,無法去「偷看」、「偷聽」。因為,偷來的不是自己的領悟,自己不會珍惜,也不會銘記在心。盧師尊更以兩則笑話來加強世人喜歡「偷」的習性,真是笑感十足!人生就是要體悟一切皆幻,認知無所得,知幻離幻,心能放下,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回到「真如」本性。

郢州,興陽,清剖禪師上堂說:「西來大道,它的道理很高深,不是言語可以道得的,然而,句裡卻有禪機妙旨,如果把不了義的佛理當成了義的,那真是有辱先祖先宗的教導,難道就只有悲傷的份兒嗎?這有何益處?雖然如此,事情總是有多方可能,且讓我們於歡唱教導法門當中,於艱難處好好修行,放光動地,通一線道,往十方剎海、佛國淨土,共同計議商討吧。」這裡的「理絕百非」出自三論宗的「四句百非」,「四句」者相對世界可成四句,如: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百非」者即百種否定之意,亦即否定所有的執著,「理絕百非」指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非言語可表達。而「通一線道」表示好好修行,顯露出自身佛性。又,鄭金部問清剖禪師:「和尚什麼時候說法開示?」禪師回答:「在很久以前,日月未生之前就已經在說法開示了。」日月未生前,哈,那時是「混混沌沌、惚惚恍恍」,正是老子描繪主宰萬物的東西,那時就在說法開示,那麼清剖禪師是誰呢?此處是否有禪機妙旨?

另外,大陽玄禪師來探清剖禪師的病,說:「此身如夢幻泡影,在夢幻泡影中去成辦大事。若無夢幻泡影的身子,那麼大事如何成辦?若要大事成辦,就要識取夢幻泡影的身子,不然你說怎麼辦?」清剖禪師回答:「這也是裟婆世界這邊的事,一切有生有滅,如夢如幻。」大陽玄禪師又問:「那邊事是作什麼?清剖禪師答:「就像『匝地紅輪秀,海底不栽花』一般,匝地如何會有紅輪秀?海底又如何栽花?一切回歸自然,回復本然。」大陽玄禪師笑問:「這麼說,你認為自己很清醒,是嗎?」清剖禪師答:「忘卻我一切。」

一般人都覺得此生、此身實有,怎麼會是幻?其實,佛陀早已開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是三法印,是真理。諸行無常是時間上的現觀,也就是法界的一切現象,都是隨著時間而遷流變化,可以說剎那剎那生滅不息。佛陀於現觀之中體悟出有生必有死,有壯必有老,有盛必有衰,擁有會變無,這種變幻就是無常。諸法無我空間上的現觀,一切的現象都是依於「緣起」而建立的,佛陀觀察「緣起」,認為絕對沒有「我」的實體。因為身體是依「地、水、火、風」而緣起,而心靈是依「色、受、想、行、識」五蘊而緣起,如果分解,便了知「無我」。因而,整個世界的生命現象,都是「無常」、「無我」的。涅槃寂靜如何解釋呢?試想想,如果依照「無常」及「無我」來觀察,一切的時間、空間所出現的現象,均是一時間、一空間的幻象,而法界原本是無我性空的寂靜,一切法本性寂寂,這就是涅槃。

佛陀由於了悟「諸行無常」,也了悟「諸法無我」,沒有對「我」產生執著,沒有迷亂之因,所以一切惑業消除,一切煩惱去盡,當下就得「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從「無常」、「無我」之中,遠離一切的戲論,深深悟入寂滅之密義,而獲得自在的「涅槃寂靜」。反過來說,一切凡夫眾生的現象,是認定「我」是實體的,因為「我」而起一切顛倒執著,執著「我」及執著「我的一切」,因此生起了迷惑,而造了種種的業。這種現象,小至個人,大至國家,成了生命動亂的根源。例如︰殺生只為我的口腹之慾,邪淫只為我的快樂,偷盜只為我的財富,妄語只為我詐,飲酒只為我的口腹之慾…等等。這一切的造業,全是「我」的迷亂之因,因而流轉輪迴,形成了六道輪迴的現象。

佛陀認為「我」是「苦」的根源,「我」是「煩惱」的根源,「我」是「累」的根源,因而,要建立「無我想」。這「無我想」是很偉大的,一個人能忘卻自己,就無有私心;一個沒有私心的人,就能夠「慈悲喜捨」,這是禪、密行者,甚至所有的修行人,必需俱備的無量心。所謂的「慈無量」是令一切眾生之樂,及樂因,永遠不失;所謂的「悲無量」是令一切眾生之苦,及苦因,永遠脫離;所謂的「喜無量」是令一切眾生永遠不斷喜樂,及喜樂之因;所謂的「捨無量」是令一切眾生,遠離分別愛憎,苦樂善惡,悉皆平等。簡單的講,與一切眾生樂,名慈無量。拔一切眾生苦,名悲無量。見人行善或離苦得樂,深生歡喜,名喜無量。以上三心,捨之而不執著,或怨親平等,不起愛憎,名捨無量。這四無量心,能依禪定而修,可達色界梵天,因而被稱為「四梵行」,由無量心,引來無量之福。

禪、密行者將自身轉成等同微塵身,一一父母,一一冤親,一一眾生,均化為自己。其實這是自己,也即是「一一父母」,「一一冤親」,「一一眾生」。當自己變化成一一眾生時,也就是「無我」。禪、密行者當如此思維,無始以來,父、母、兄、弟、子女、朋友,以及六親眷屬,尚在輪迴之中,不知出離苦海,枉受痛苦,尚等待我去救援。眾生「我執」太重了。我及眾生,為無明所覆,因惑造業纏使循環,今已識破因緣,固當次第修行,達即身成佛,然後運想自己與父母六親眷屬及一切眾生合一,求佛加被,普度脫困。

呵,由夢幻泡影中的「我」,成就超然的「無我」,還可以因而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不但得到無量福,也會得到無上的果位(*1)忘卻我一切,是否很有禪機、很不一樣呢?

--------------------------------------------

(*1) 根據師尊蓮生活佛盧勝彥禪定經歷,「無我」可以得到「大證悟」,而大證悟必有如此現象產生,「自性」一出,自性佛就顯現。修行者自己得證,更要發菩提心,來度眾生,以各種方便善巧之法來攝受眾生,使其同自己一樣,次第成就。大證悟是自利。大菩提心是利他。得到「大證悟」,再來以「大菩提心」攝受有緣眾生,再教化無緣眾生。盧師尊的體悟,「唯我獨尊」的現象出現,並不是驕傲,而是,我與佛不二分別,是十方佛與我合一的現象。此時,我不度眾生,誰來度眾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不但入世久住世,也要入地獄,久住地獄。自己是覺者,上方為過去世的正覺之佛,下方是未來際當成就的佛,此境界把過去世,現世,未來世打成一片,打破了時間的隔代,沒有時間的障礙,能夠穿越時空隧道了。

再來,又因「神足」,上方、下方、中方、東方、南方,北方、西方,過去方,現在方,未來方,此十方世界,可以自由來去,把十方世界又打成了一片,變成沒有空間的隔絕,這正是打破了空間。時間和空間都不存在,這同「入法界定」是完全無二無別的。

在入法界定之中,世界本身是不存在的。自己本身也不存在的,自身光明如虛空,這是世界與我,二者合一。此法界定,有人名之「匯歸毘盧性海那伽大定」。在密宗的修法,是自己的身子化為光明一片,而上方的諸佛全變成點點光明,投入自己的光明一片之中,整個世界是光明一片,分不出世界、我、十方佛。這就是正覺的現象,是法界光明海中,小我同大我合為一體,自性與十方佛、世界合一。這即是《金剛經》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無人,無男,無女,無上,無下,一片成就大空自在,回到本然。

() 音樂為「輕音樂」。

 

蓮生活佛畫作—山中隱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7370288

 回應文章

江依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身作則
2013/03/12 23:09

俗客師兄吉祥:賞佳作好文也賞聖尊蓮生活佛畫作實在太美了。

由於專注於工作和寫詩和讀經或閱讀,常常要告一段落方放手。

您這一篇偷採龍眼令人感悟,大人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實則貪,

老實說貪來不管多或是少皆不義之財物,人何以心安呢?!

佛陀開示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是三法印,是真理。

更何況有因果業力,依萍願為人間添歡喜,增清淨。共勉之。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3-03-12 23:47 回覆:

依萍詩人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問候

詩人治學嚴謹  用功學習經典與詩文  令人欽佩

此篇偷採龍眼  是笑話  也是偷的示範  當然是反面教育

實則此篇文章在提示「無我」的好處  從三法印當中去體會「無我」

就會實行  四無量心  利己利人  自覺覺他  然而  什麼是「無我」呢?

是真的要去勵行的  這包括平時生活及修法觀想都得去做    

修法時觀想所有親眷  關心之親友  冤親債主在身邊  而且全部變成自己

也就是自己是他們了  這就是「無我」 是法施  如此恆心做去

可得無量之福  也會得到果位  是否是妙法門? 真佛密法有其密意

這也是快速成就之法啊  

祝您法喜臻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柔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誤會一場
2013/03/11 22:24

偶以為

俗客大大要說偷採龍眼的糗事笑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3-03-12 20:53 回覆:

柔怡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 跟您老公一樣啦

一向英明  怎會有糗事呀

以後看電影  安靜點  

否則   呵呵~  讓您演就好啦

祝您法喜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育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安
2013/03/11 20:49

老師夜安

從未教導小孩要如何作人

但都以身作則

接觸到宗教這一課也是如此想著

卻有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之感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3-03-12 20:55 回覆:

育秀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問安

您教小孩  以身為模範是最好的 

宗教則是見仁見智啦  有時

小孩有自己的因緣  勉強不來跟自己一樣

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Eywa(暫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別偷懶
2013/03/11 08:46

看過 聽過 說過的 只會變成概念 都會忘掉

只有自己經驗過 實証過的

才會真是自己的

在地球遊樂場中 就是要醬才好玩啦XD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3-03-11 17:36 回覆:

Eywa  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呵呵~ 您說的對  確實的

沒經過自己實證過的  再怎麼樣都會忘掉

密教是實修的宗派  唸過佛經  知道理論

是要去實施的    如果只停留在知道  或者論辯著述上

那只稱為佛學  是無法開悟的  所以看、    、說法

只是知道菜名及配方而已  實際上就是要自己進入廚房

去將所有的配方組合  溫度多少?  時間多少?  是否要放辣椒?

是否要放醋或醬油?…種種實習  一次又一次從失敗中學到教訓

最後  才能炒出  做出美味的菜餚  您說是嗎?

可是   學習之餘  記得做筆記  別一錯再錯  偷懶不得的

祝您如意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上樑不正下梁歪
2013/03/10 22:26

這真是

有其父必有其子呀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3-03-11 17:33 回覆:

渡溪老師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呵呵~ 所以說當老師的、父母的責任重大

可不能姑息小孩去偷  去搶哦

祝您喜樂迪吉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嵐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同理~~
2013/03/10 13:46
在美國的銀行公司行號,訓練防歹徒搶犯,就是處變不驚! 不要傷人,要錢就給他,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幾個錢,幾個果,又算什麼呢?

嵐山(Blue Mt.) 敬上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3-03-10 20:57 回覆:

嵐山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呵呵~ 人命重要  這是美國人的哲學

相對來說  還是他們想得開   東方人可能去按警鈴

而無端挨槍哦

祝您喜樂臻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身如泡幻
2013/03/09 23:39

問候俗客菩薩安好
今日水羚拔得頭籌耶
這篇笑話還真有趣
樹上偷採龍眼的爸爸
樹下等龍眼的小孩
農夫究竟要捉哪個爸爸
是家裡那邊的爸爸
還是樹上這邊的爸爸
看來這位爸爸也沒開悟
不然就不會去偷農人的龍眼了
祝您法喜

水 羚 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3-03-10 20:56 回覆:

水羚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問安

呵呵~ 禪是很深的

盧師尊為了大家的興趣

安插了笑話在裡面  看起來幽默多了

其實任何事都一樣  能夠無礙就一切沒問題啦

這位爸爸  哈哈  當然是沒開悟的

否則怎會帶著兒子去偷龍眼呢?

給農夫抓個正著

祝您法喜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