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條條道路通羅馬—談了義與不了義
2012/07/02 00:01:43瀏覽1311|回應12|推薦110

 

蓮花童子

 

敦煌石窟內的佛陀樹下說法圖

 

敦煌112石窟內的反彈琵琶圖

 

 

         本文屬於佛法理論之探討,緣起於最近跟格友之佛法交流,想多了解蓮生活佛盧師尊對於佛法之看法。

佛法分了義與不了義,了義是勝義締而不了義是世俗締。世俗締是入世的,勝義締則是出世,解脫六道輪迴的。龍樹菩薩(*1) 將佛陀所傳之佛法分成四類:一是為人方法,如何去跟人應對,如孝順父母、齊家、治國家、平天下等。二是「為善的方法」、「如何是行善」、「什麼是善」,教每一個人去做善事等。三是「對治法」。對治貪、瞋、癡,用種種的方法,如用「戒、定、慧」,用戒律來阻止,用禪定力來阻止,來對治,用智慧來對治等。最後一種才是「真如佛性」,就是「第一義」、「第一義諦」,了義解脫法。前三種是屬於世俗締的方便法,而第四種才是了義法。

         如果以佛陀轉法輪來分,「釋迦牟尼佛」轉法輪講四聖諦(苦、集、滅、道),二轉法輪講「般若法」,三轉法輪講「中觀唯識」。佛陀三轉法輪,就是要大家明白,無上正等正覺。能夠證悟、煩惱斷除、了卻生死,這才是真本領。其他,都只是方法、工具。當成佛了,就可以把工具傳給別人,由他人繼續打造心中的佛。

         盧師尊對於佛法的認知是,祂的心法已傳,就是去除執著。可以研究任一法門,但都不要執著,中觀也好、唯識也罷、或是般若、瑜伽、禪密律淨等均不要執著,因為,這些都只是成佛的工具。成佛後即可捨去,何況有些還不是佛法的工具。想多了解嗎?請繼續欣賞活佛的「條條道路通羅馬—談了義與不了義」:

****************************************************************************

()

         問的人說:「佛法有世俗締與勝義締,我們是已知之,那世俗締也就是不了義,勝義締也就是了義,是不是這樣?又如何分別?」

我的回答:

甲說:「我站在女友的窗前唱情歌,她仍扔給我一束花!」

乙說:「喔!好浪漫,很羅曼蒂克,真羨慕你。」

甲摸摸自己頭上的傷痕。

乙問:「那又怎麼了?」

甲說:「唉……她忘了把花從花盆取出來!」

哈哈哈!

(這就是兩者有別。)

又:

「昨晚,妳的男友約妳外出了吧?」甲女對乙女說。

「沒錯,我倆去了山頂。」乙女說:「月光十分明亮,四周山巒起伏,靜悄悄的……。」

「哎呀!在月光下的約會,真是美極了,真是太詩情畫意了。妳能告訴我嗎?他都做了些什麼?」甲女說。

「他一直看著月亮。」乙女說。

哈哈哈!

(這也是兩者有別。)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佛的弟子對了義與不了義,對有與空,對實與權,對智慧與方便,已有分歧的意見。

所以才出現了「說一切有部」、「說一切空部」等等的部派。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非常多,後來的宗派都是依其經典創宗立派的

以前有十三宗、十一宗。

禪—由佛陀拈花起。

淨—由佛陀說《彌陀經》起。

密—由金、胎兩部起。

律—由《律論》起。

……。

而今又有:

「真佛宗」。

「大乘宗」。

「佛光宗」。

「慈濟宗」。

……。

佛教經典如瀚海,依什麼經典立什麼論,全部都是佛陀說的,佛陀說法又有實說又有權說,也就是把什麼經典看做是究竟了義的,又把什麼經典看成是方便不了義的。

我個人認為:

只要佛陀說的,全部是佛法,了義的也是佛法,不了義的也是佛法,沒有什麼不是佛法的。

         有很多學佛者認為,慈濟只是佈施,人天小果,是不了義的。批評者認為,慈濟根本不是佛法,是不了義的。然而,我認為,慈濟佈施也是佛法,是佛法的一部分,不能不做。

         在昔日:

         真諦菩薩問佛:「什麼是了義?什麼是不了義?」

         佛陀回答:

         第一法輪說有,第二法輪說空,皆非究竟了義。第三法輪也說有也說空,以偏執、依他、圓成三性分別有空,方為究竟了義。

         後來:

         彌勒、無著以第三法輪主要經典為依照,開演「境空識有」的唯識見。(解深密經、楞伽經)

         龍樹、提婆以《無盡智慧所說經》中「說諸法究竟性空者為了義經」,造中觀六論,開創中觀見。

         我認為依我今日的見地:了義與不了義均是佛法,唯識與中觀,何有識?何有觀,無由說起!

 

 

 

敦煌314石窟內的藻井 四佛蓮花

 

()

         中國大陸「蘭州大學」,對敦煌石窟,一一研究,著作了一本《敦煌的佛教故事》,裡面提到了「蓮花童子」。那是「金光佛」時代的兩位「蓮花童子」,修持成為菩薩的經過。這兩位蓮花童子,一位是「觀世音菩薩」,另一位是「大勢至菩薩」。

又,你如果去敦煌,問管理員:

「石窟內,哪一窟有蓮花童子?」

管理員答:

「每一窟都有蓮花童子。」

問:

「三一四窟內,都是蓮花童子是嗎?」

管理員答:

「是的。」

在臺灣,喜歡研究佛教史的「張明聰」,提出了更多證據。

他列舉出諸多的「蓮花童子」,圖文並茂,他說:

「蓮花童子多到不可數!」

我常常如此說明:

《阿彌陀佛》說:

「過此西方,有十萬億佛土,其中有佛,號阿彌陀。」

大家想想:

十萬億佛土。

就有十萬億佛國剎土(淨土)

每一個佛國都有佛住持其間,你知道十萬億佛國中佛的名號嗎?

《高王經》中:

千五百佛—佛號?

萬五千佛—佛號?

無量諸佛—佛號?

佛弟子能數得出佛國淨土的諸佛聖號嗎?

又:

更復有人執著第八識「如來藏識」(阿賴耶識),這是唯識學的六經:

《解深密經》。

《華嚴經》。

《楞伽經》。

《厚嚴經》。

《大乘阿毘達磨經》。

《如來出現功德經》。

(以上是唯識六經)

事實上,在唯識學上的研究,諸善知識,對唯識有諸多說法:

一識說—成實宗。

二識說—起信論。

三識說—楞伽經。

五識說—起信論。

六識說—毘婆沙論、俱舍論、能量論、釋量論。

八識說—唯識宗。

九識說—攝大乘論。

十識說—摩訶衍論。

十一識說—世親攝論。

(甚至有無量識說,東密胎藏論。)

(空識說—盧勝彦論。)

我個人覺得,如來的八萬四千法門,是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而說的。完全是不拘一格的,對症下藥,應機說法,體現了佛教的無礙大方便智慧。

只知執著「第八識」也是不對的,大乘佛教根本是無礙無我的無量大方便

有人問趙州和尚:

「什麼是趙州?」

趙州和尚答:

「東門、西門、南門、北門。」(這就是無礙、無我、無量、無執。)

我個人親證「蓮花童子」,我個人親證「華光自在佛」。你說沒有,那是你沒有親證,如果你親證了,便知不虛也。

如果你只知道有「井」,而不知有「大海」。可憐哉!

--------------------------------------

(*1) 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的興旺者,出生於西元第二世紀未葉,誕生於南天竺之毘達婆羅門族之中,圓寂於第三世紀的未葉。龍樹菩薩的梵文是「那伽閼羅樹那」(Nagarjuna)。目前雕刻刻祂的形象是「聲聞身,穿袈裟,坐蓮華座,雙手合掌。」聲聞身類似羅漢身也。龍樹菩薩是一位頗富傳奇性的大菩薩,他是一位天縱聖哲的人物,一切佛典過目不忘,其聲名遠播,未出家時,縱情聲色,可謂慾情恣生。後來領悟了慾情之無益,才脫了欲身,詣沙門求出家法,在九十天中,把三藏讀完,盡通一切深義。祂是禪宗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的弟子。

龍樹菩薩,其最有名的經歷是,在雪山修練中,有一老僧傳授大乘經典。以後他對大乘經典甚感興趣,由於他的祖先是龍的種族,在印度北方。所以龍樹菩薩以神通之力,進入海底龍宮,把藏在龍宮的大乘經典全部讀遍,記錄而出,因此大乘佛教才得以大盛。龍樹菩薩,在南天竺弘法,也降伏了很多外道,在黑蜂山大洞院城南的精舍中演說大乘,許多小乘和尚及黑教均被其折服。據「龍樹菩薩」事跡傳記載:「作伏婆提舍十萬偈,作莊嚴佛道論五千偈,大慈方便論五十偈,無畏論十萬愒,由無畏論又化出中論。」他的著作最多,所以被稱為千部論主。

(註)敦煌是歷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敦煌石窟素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是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個朝代、歷經千年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佛教石窟裡面,全是佛教的諸尊。其中的隋代「蓮花童子」在敦煌314窟中,完全顯現了出來。也就是說314窟內,全是「蓮花童子」。音樂為「Kroshka Waltz – John Sokoloff」。

 

 

 

敦煌285石窟內的飛天圖

 

敦煌288石窟內的天宮伎樂圖

 

敦煌217石窟內的西方淨土變一角圖

 

敦煌220石窟內的樂舞圖

 

敦煌249石窟內的狩獵圖

敦煌428石窟內的飛天圖

 

敦煌275石窟內的鹿王本生圖

 

敦煌303石窟內的法華經變圖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6591283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paul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其實佛理不難解
2012/07/07 10:02

抓準了[義]加上[慈悲]就是[硬][軟]兼施無往不利..人最怕[意]氣用事,三思而後行就不會犯錯..今天多少人作姦犯科,多是動了[不義]之念,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所以有[不義之財]之說!我們聖經上也常提到[義人],也可見[義]之重要了!!突有所悟..:0)

從林益士涉貪談起
做人就是要講道理!!!!!理順則天下太平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8 01:30 回覆:

Paulao 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您說的是  每個宗教都講到慈悲跟仁義

如何做人等  必須守法  不能作姦犯科  不能得不義之財

這方面相信大家都一樣  凡事得三思  行善布施 惠及眾人

不能意氣用事    以致駐成大錯等 

然而 本文所說了義佛法  是解脫法門  不受輪迴的

輪迴的觀念來自善惡  是非  對錯等等  

因觀念不同造成彼此矛盾  甚至憎恨

而造成輪迴  這是佛法說的  

如果能做到不對立  就是了義佛法探討的範圍了

祝您喜樂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合十


陳瑩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心情 漪開
2012/07/05 10:15

俗客博士啊

哈哈

我剛剛才意外「相認」了一位嘉義老鄉 

在他格裡才留完言  回到自宅客廳遇到您

俗客博士文章深奧   有時易懂  有時難懂

不敢造次  輕易發言  怕引來笑話  或降低了您版面的「層次」了  呵呵

其實  我很欣賞您對音樂的品味  而且覺得那是天賦  沒有理由的天賦  是吧

(您千萬不要說您就是學音樂的   我會撞牆 哈)

其實  前兩天拜讀您文章後  我有搜尋一下John Sokoloff

本想貼他的表演影片與您分享的

但回頭看看其他格友的留言  都是針對您深刻的文字內容發言的

我卻在講音樂  有點不搭  怕低了您的格耶

就卻步了啦  默默回到自己的版

低低頭  踱踱步 反省自己年輕時沒多下功夫啦

瞧  對您的留言  我打多少字啊  哈哈

祝福俗客博士  再如何夏熱  都有一股清淡涼爽打從心中  升起   漪開 


紫微陳瑩珍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5 23:37 回覆:

瑩珍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哇 好長啊 這樣我就真的發了耶

非常謝謝您啦 那麼忙 還寫那裡多

之前只是開您玩笑的 您的客戶很看重您耶

居然說 您沒跟他她說話就是衰了 為了不讓我衰

還勞駕您寫如此冗長的推文 真是感激不盡

呵呵 您太見外了 我的格子什麼都談的 尤其 文章太沉悶了

就會找些輕鬆的音樂或圖片平衡一下 對我而言 談音樂圖片反而是

為格裡增加光輝 顧此失彼其實不好 學佛就是讓自己能夠更加圓融

面面俱到是我的目標 記得以前讀書只會啃本科系的書 其他的都認為

不重要 可是偏偏那些成績好的 其他方面也在行耶 後來才知道原來

是自己的障礙啦 如果能夠放開心胸 那有什麼不能學的 也從來不覺得晚啦

説到這兒 佛學我也不是天生的 音樂在大學時更糟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反正就憑著感覺走吧 謝謝您抬愛啦不用頭低低的啦 佛學是因為活佛的著作

有系統的介紹書籍裡說得簡潔 但是佛陀的中心思想能夠和盤托出

比起有些人看三藏十二部快捷多了 ㄜ 倒不是三藏十二部不重要 而是

要知道重點先 再讀經典會事半功倍啦 這方面 活佛毫不吝嗇 都寫入文集裡了

真的很難得 讓陳老師撥冗寫那麼長的推文 來加持我 說句文言文

就是蓬蓽生輝啦 最後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春眠。人間如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
2012/07/04 22:42
講解的很仔細 , 讓人明白, 真的很用心!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12 13:01 回覆:

春眠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始終覺得您做事認真 文章都仔細看完

也掌握文章的旨趣 是的 在下確實想過

如何用最簡短方式 讓大眾明瞭活佛的想法

找了很多祂的著作 雖然差不多都看過

但是 都是片鱗段瓦 這種思索也在幫助在下本人

畢竟 活佛慈悲 已經將明心見性的玄旨隱藏在著作裡

等待有心人去發覺了

祝您吉祥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資深牽牛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圖片咧
2012/07/04 20:10

除了第一張蓮花童子還在

其他怎麼都不見了

明天再來看看吧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4 22:06 回覆:

資深牽牛花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會嗎?  我看都在耶

有時 那圖片的網站有些問題吧

謝謝您告知   下次如果沒有  再轉告我好了

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問流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當然可以存
2012/07/04 08:59

我當然可以存

因為我破解不能複製的設定

等我作畫完成  再拍照秀給菩薩您欣賞

破解不能複製的設定很簡單

要不要我教您?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4 22:07 回覆:

問流雲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您是畫家啊

好啊  等您畫好了  就送我一張吧

呵呵  您還破解不能複製的設定啊

高手ㄜ  歡迎轉告  不過

請以悄悄話送至我的訪客簿  好嗎?

先謝謝您了

祝您喜樂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蓮花童子
2012/07/03 23:29

問候俗客菩薩安好
生活中處處是佛法
走路是佛法  唱歌是佛法
開車是佛法  寫字是佛法
八萬四千法門無不是佛法
佛法遍一切處
謝謝俗客菩薩分享好文
祝您法喜


水 羚 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4 22:11 回覆:

水羚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問安

確實的  生活中處處是佛法

懂得做即是  吃飯是供養 穿衣是結界

開車或走路可以是經行  寫字是精進  唱歌也可以是供養

甚至可以入禪定  也可以布施  六度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懂得做  什麼都是佛法  都可以修行  不懂得做則處處障礙  處處造業

祝您法喜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青青的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了義與不了義
2012/07/03 21:14

了義與不了義

看文兩次終於搞懂了

謝謝

好深奧!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3 22:12 回覆:

青青的家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本篇文章是深奧些

不過  已經是最簡單的介紹方式了

祝您喜樂如意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問流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尊蓮花童子美極了
2012/07/03 15:35

這尊蓮花童子美極了

我另存圖片 帶回家練習畫畫

感謝哦~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3 22:12 回覆:

問流雲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呵呵 您可以存嗎? 不行  請告知

會送到您家

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柔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欣賞
2012/07/02 20:55

不好意思喔

不懂而不敢亂發言

咱還是靜靜欣賞文章、音樂和藝術作品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3 00:35 回覆:

柔怡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您那麼謹慎啊

不過這些是理論些

欣賞文章、音樂和藝術也不錯

祝您喜樂福安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了義的殊勝
2012/07/02 12:46

了義,是對宇宙人生真相,窮究徹底,了無遺漏,佛法是也;

 

不了義則否,世間學問是也!可見佛法的寶貴!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2-07-03 00:36 回覆:

渡溪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

不了義是世俗締 是方便法

了義佛法能夠解脫煩惱 沒有斷見也沒有常見

完全走在中道上  真的殊勝

祝您喜樂吉祥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