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12/10 13:00:42瀏覽1092|回應5|推薦108 | |
蓮生活佛畫作—白菜翠色鮮而新
蓮生活佛畫作—山下的獨思
一開始,先請諸位看一則蓮生活佛註解的禪宗公案: 玄策禪師,遊方時,到了「河朔」。該地有一智隍禪師。 智隍禪師自稱見過五祖弘忍,得了個正受,自稱開悟者。 而玄策禪師知道智隍禪師實在並未開悟,並未得真。 玄策前去拜訪智隍: 「你坐於此做什麼?」 智隍答:「入定。」 玄策問:「你言入定,有心否?無心否?若有心,一切蠢動之類,皆應得定。若無心,一切草木之流,亦一樣得定。」 智隍答: 「我正入定,則不見有有無之心。」 玄策說: 「既然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則不是大定。」 智隍一聽,答不出來。 智隍後問玄策: 「你師父何人?」 玄策答:「我師父是六祖慧能。」 智隍問: 「六祖以什麼為禪定?」 玄策答: 「六祖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生,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智隍禪師一聽,遂去曹溪訪六祖,後來才真正開悟。 ● 今天。 很多學佛人,一樣學「打坐入定」。 但,本文卻教大家不要「錯用心」! 我說:「禪定者,非禪定,即是禪定。」 我解釋: 入定----生。 出定----滅。 仍然是生滅法。 有心----生。 無心----滅。 仍然是生滅法。 智隍答: 「不見有有無之心。」 (這個回答我等認為,雖入於空境,只能最高達非想非非想處天,仍然不是究竟,雖入空境,但仍然要出定,有入有出,仍然是生滅法。) ● 玄策禪師說: 妙湛圓寂----佛性也。 體用如如----佛性也。 不出不入----佛性也。 不定不亂----佛性也。 無生虛空----佛性也。 這位玄策禪師說的,全是「原來即是如如」,這種境界,也只能說「境界」,這只有開悟者才能知道。 由有修至無,由有修至空,便自稱得證了,開悟了。 由無又變有,由空又變有,便又未證了,便又失悟了。 怪哉!怪哉! 現在問大家,禪定本無出入,你如何去實踐真正的禪定? **************************************************************************** 本篇公案,是教導大家修行莫「錯用心」,所謂「禪定者,非禪定,即是禪定也。」對於有生、有滅之法,入定、出定之法,有心、無心之法,皆是生滅法,皆不是禪。只有隨時在於定中,無出入,無生滅之法,才是禪。 玄策禪師,遊方時,到了「河朔」,在該地碰到了智隍禪師。智隍禪師自稱見過五祖弘忍,得了個正受,自稱是開悟者。但是,玄策禪師知道智隍禪師其實並未開悟,並未得真。玄策前去拜訪智隍:「你坐於此做什麼?」智隍答:「入定。」玄策問智隍禪師入定是有心入定?還是無心入定?若有心,一切蠢動之類,皆應得定。若無心,一切草木之流,亦一樣得定。在這裡玄策禪師已經在點撥智隍禪師了,很多的學佛人,一樣也學「打坐入定」。但是,卻不知道禪定真正的用意,認為要修一念不起,止住念頭,才是「無念」(*1),才是禪定。其實,「打坐入定」有入定、出定之分,入定就算止住念頭,意念清淨了,但出定之後念頭又來了,意念又渾濁了,因此,「打坐入定」只是初級的禪定,並不究竟。在這裡,智隍禪師對禪定的回答是:「不見有有無之心。」這個回答活佛認為,雖入於空境,只能最高達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仍然不是究竟,因為仍要出定,有入有出,仍然是生滅法。而玄策的見解是:「既然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恆常的禪定,那為何還有出入?若有出入,就不是大定了。」智隍禪師一時語塞,答不上來。只好請教玄策禪師以何來禪定? 玄策答:「六祖說,法身佛湛然常寂,遍一切處,本體不動,相用任運自如,若能夠體會五陰本空,人我執自然打破,煩惱障可以斷除;若了解六塵非有,法我執可破,所知障亦可除掉,禪的境界中沒有出,也沒有入,沒有所謂的定及亂,也無生滅,心如虛空一樣廣大,而且也不去思量心之大小。」智隍禪師一聽,遂去曹溪訪六祖,後來才真正開悟。活佛的註解是玄策禪師的回答,像是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無生虛空,根本就是佛性的特性,也就是「原來即是如如」了。 那麼知道了佛性的特性之後,要如何才能實踐真正的禪定呢?其實,慈悲的活佛早已在「再談「無念」」(*2)文章裡透露了玄機,六祖亦於《六祖壇經》中談到禪的實踐。讓我們再次來回顧一下《六祖壇經》裡的一段經文:「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又云:「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六祖的思想裡,禪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那麼,也就是在念頭當中,不受念頭的影響,就是「無念」。在所有的「相」中,能離一切「相」,不被「相」所影響就叫「無相」。當有冤親債主來尋仇,有言語觸犯,有欺負鬥爭時,自己可以將之化為空,並且不思酬害,念念之中沒受念頭綁住,就是「無住」。那麼能於念離念,於相離相,不受念頭綁住,也就法體清淨,就時時在「禪定」狀態,做任何事都是「禪定」了。當然,剛開始可以從「坐禪」開始,再來可以練習「行禪」、「睡禪」、「立禪」等等,慢慢加起來,練、練、練,至最後全身光明清淨,就是六祖所謂的「禪定」了。 修行的訣竅,你抓到了嗎? ------------------------------------------- (*1) 請看本格(目前在第二頁)『無念何無念』一文。 (*2) 請看本格(目前在第二頁)『再談「無念」』一文。 (註) 影片為The Divine of Matrix無量之網─心想事成的神祕境地; 音樂為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心咒。 蓮生活佛畫作—湖心泛舟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