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無念」
2010/09/14 14:50:00瀏覽1027|回應8|推薦123

 

蓮生活佛畫作漫步園林最清閒 

蓮生活佛畫作山花璀璨時 

 

一開始先請諸位看一則蓮生活佛註解的禪宗公案  

我說 

不絕百思慮菩提恁麼長是因為雖念而不住於念這是法旨。」 

 

不思善不思惡是因為善念惡念皆不去執皆不去住。」 

 

菩提佛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滅本來就恁麼長。」 

有一個公案韶州法海禪師的 

韶州法海禪師初見六祖 

即心即佛,願垂指喻。」 

六祖答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你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法海禪師信受奉行 

法海禪師讚 

即心原是佛 

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 

雙修離諸物 

我說 

無念即是」。 

無念即是」。 

無念即是」。 

(此無念不是指一念不生而是指雖念而不住於念至要! 至要!) 

大家想一想六祖慧能禪師的至理名言 

前念不生即心--明明有前念為何不生

後念不滅即佛--明明有後念為何不滅

其旨是 

不生不滅是佛性念後念皆不生不滅 

 

成一切相即心 

離一切相即佛 

其旨是 

即心即佛成一切相也離一切相不即不離 

六祖的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淨 

六祖的法旨是我們行者要消除自己的習性須要依持」,及依持」。定慧雙修等持才能使意念完全清淨也即是雖念而不住於念這就是經》無眼無色 

定慧等持是修行的功夫 

 

前面所寫仍然甚深我這裡寫一首輕鬆的詞大家輕鬆輕鬆 

 

個中念念怎排遣 

惻惻悠悠風剪剪 

細思長思滋味濃 

雖是濃濃亦淺淺 

 

無形無相如何言 

不知哭泣或笑靨 

百思慮中等閒過 

盧郎菩提也未減 

(這首詩詞大家意會了嗎 !)

**************************************************************************** 

本篇公案,談的仍然是念頭,是本格「無念何無念」一文的延續。修行上,要能夠心不住於念,不住於善、惡,不去執著,六祖慧能所提示的,無修、無對治,一切念頭隨緣來去,對境不起分別,雖然心是有起滅的。但是,菩提道果,仍然是這麼長,佛性無增無減,也不生也不滅。

 

韶州曲江法海禪師,初参六祖,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喻。」六祖答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活佛的註解是前念不生,後念不滅,即心即佛。不生不滅是佛性。前念後念皆不生不滅。但,明明有前念,為何不生?明明有後念,為何不滅?其實是,無住於前念後念,無執於念頭,即是不生不滅,佛性也就自顯。又,即心即佛是成一切相,也離一切相,也就是不即不離。我們生活在有相世界之中,只要於相離相,即是「無相」,佛性一樣自顯。六祖談到實修問題,祖師要大家依持「定」及依持「慧」,定慧雙修等持,使自己意念完全清淨,活佛更直說這是於念不住於念,也就是《心經》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所以說,要做到戒、定、慧三無漏學,只要做到於念不住於念,也即是「無念」就可以了。

這裡談到了「無住」、「無相」及「無念」,讓我們來看祖師怎麼解釋,《六祖壇經》曰:「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六祖的這一段話,表明了以「無念為宗」;什麼是「無念」?在有念頭當中,不受念頭影響,就叫作「無念」。什麼是「無相為體」?在所有的「相」中,離一切「相」,「相」沒辦法影響你就叫「無相」。什麼是「無住為本」?六祖說,當冤親債主來找你,有「善惡好醜」,有言語觸犯,欺負你,和你鬥爭的時候,將這些化為空,並「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如果住於念頭,而且一個接著一個,那就是被念頭綁住了,如果念念都沒被綁住,這就是「無住」。那麼能於「相」離「相」,就法體清淨了,也就是時時在「禪定」狀態,做任何事都是「禪定」,你本身就是清淨的,就是以「無相為體」。 

當然,行者剛開始可以「禪坐」修禪定,但是,這不是究竟,因為入定就清淨了,出定之後念頭又來了,又污濁了。真正的禪定是六祖說的「無住」、「無相」及「無念」,走到哪裡都在禪定;做什麼事都在禪定;全身光明清淨。所以,「禪」有所謂「睡禪」,有所謂「坐禪」,有所謂「立禪」,有所謂「行禪」,要將這些慢慢加起來,練、練、練、練,練到最後就是六祖所謂的「禪」。 

文末了,慈悲的活佛覺得前面這些道理,對一般人來說還是太深了;因此,以一首輕鬆的詞做為結尾,讓大家神經不必繃得那麼緊,輕輕鬆鬆地享受禪的喜悅。其大意如下,念頭來去如何說呢?有時急,有時緩,有時細長滋味濃,有時粗短滋味淺,它無形無相,不知是哭還是笑,如何去解釋?但是,即使各種念頭隨緣來去之後,我,盧郎,的菩提佛性何曾減少過一分一毫? 

實修的你,不知意會到了什麼? 

-------------------------------------------

() 影片為穿越心靈的湖; 音樂為寧靜 

蓮生活佛畫作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66bby&aid=4411935

 回應文章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即佛能定,勉乎哉!
2010/09/17 19:47

這個公案了,太多了,大部分存疑,對於「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我只能「即心」而且是「世間心」只能得「有漏慧」;

且不能「即佛」,故不能定

我知之也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8 03:21 回覆:

老姜菩薩您好

謝謝您再訪指教~

呵呵~越來越覺得老姜菩薩很誠實 不做作

是的  禪即佛心 自然不易  人入世相  處處著相

今祖師直指 您卻不敢承當  自古禪宗祖師甚多

而且也在中土發揚光大  菩薩對於公案存疑是不了解之故

當然也有未見性之公案  但大部份公案是有其內涵 不可小看

老姜能即心得有漏慧 當悟如何得無漏慧  如此便能定慧等持雙修

其實 本文活佛明白指出  只要 無念  就能得定慧  但無念不易

在實修上 有止觀雙運法  先修斷念  後會覺斷念根本不可能

所以要隨順念頭  再來是看著自己念頭  但不受影響 就是無念

這是實修部份  老姜不妨試試看 還有 參禪不只是參禪 還要去實施

如果只參禪 只是理上知道 並未真開悟 與您共勉之~

祝您法喜自在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念無相
2010/09/17 16:36

從必須刻意尋找「曠野」,到無時無處不「曠野」…
從不受「外境」影響,到知曉並無「外境」,
這正是修持工夫。

俗人如在下,自知前路迢迢,

其實所謂前路,也只是假相,可舉步總蹣跚…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8 03:23 回覆:

潛有時老師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

其實 也不只老師菩薩如此

芸芸眾生大都如是  在下也差不多啦

話雖如此 菩薩至少已經知道 知方向

要無相無念 是甚難的 因人受限於個體  有私心之故

只要心開無私  才可能做到無相無念 

地球就是真理的試驗場   人於其中注定要接受考驗

雖然成佛成聖不容易 但是畢竟道路很明顯

而且 修道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雖難行仍能行啊!

與老師菩薩共勉之~

祝您如意喜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玄聖觀( 深觀己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無既無湛常寂
2010/09/16 23:22

無無既無湛常寂    心念幻化無根尋    六識觸腳隨境生    惹來慾火滅不息

心念恆動怎平息    恰似投石起漣漪    若說無念此時增    壓抑心境忙不停

世塵漫佈垢滿盈    行住坐臥如何清    常言心靜如何行    無相無住律己心

觀身何得問自心    相生心念離境明    勤練無執亦無生    來來往往念不起     

境由心生觀得清    起心動念識相應    來者無生去無痕    常持空無心恆寧

 


玄聖觀 見世情返觀心

玄玄之理道德基 聖心無為萬年聚
觀心觀性為何意 原來清靜是真理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7 05:56 回覆:

玄聖觀老師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及贈詩~ 老師菩薩寫得真好

無住 無相 無執 無念  真是來者無生去無痕

也就 常持空無心恆寧了  能夠不生不滅  心自然安了

再次謝謝老師菩薩為詩贈

祝您如意自在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邀請
2010/09/16 11:11
老姜和止善又談宗教了,敬請光臨指導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7 03:48 回覆:

老姜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

看了格裡文章諸多論點總覺得這是哲學觀點老姜一定喜愛哲學是吧? 宗教跟哲學很大的不同點在神蹟上如不講神蹟宗教論點就是哲學論點從文章看來老姜應是基督徒不過也不全是因為老姜一樣喜愛佛法在基督還算是迷途羔羊在佛教也還在參究有點不知未來如何走向的感覺在下讚賞兄台的誠實總而言之兄台並未全」,不管是基督或是佛教其實不管是佛教道教或是其它如基督教天主教..等全在一個有道是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兄台一開始就無信當然無法進入宗教的殿堂當然每個人機緣不同未看到神蹟又如何啟信? 這要看各人因緣實事求是在下格裡有很多是念佛念經念咒感應的文章心誠則靈閣下可以參考之如果閣下覺得跟基督有緣亦可禱告求得感應或請教牧師等

閣下喜歡參研佛法可以參禪入佛知見如您所說執有不對執空也不對那是什麼? 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東方明星明心見性之後說出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未能解脫自在閣下文章含蓋太廣因此就大略提一下信是根本怎麼樣能讓您信在下覺得是閣下要去深思的謝謝給予機會發表意見指導不敢只是一點淺見而已

祝您參禪有得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甜蜜花仙子(願世界平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打消念頭
2010/09/15 23:31

俗客菩薩問安

妙文禪義同樂歡    整體內涵生動優美  感謝用心

 念

大家都有 多或少 起心動念是業力   所以不能被念所迷惑 

能於第六識妙觀察智   覺知念的根源及來攏去脈   念頭是會呈現於臉上 因為沒有覺察放捨

  能不停留根識而去儲藏第八識   才能完全掃蕩念   該捨即捨   該善用即善用 念念新穎

  念念不著  心轉念  作自己的主人

更能以打坐方式  常觀內在深層微細之念掃除淨空  念空業空   專注守中持一   入無念之境

無色身羈絆  不常坐得人 要一段時間   從短時間 轉多  能安住穩定 慢慢才會淨心

專精一心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才會有體會 坐的好   動中也很平穩   順逆如實觀有定境

我是從念當中覺知內容   不令一直現行或推積   念念無前無後如甘泉     保任是真功夫

隨喜分享

祝 如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6 06:11 回覆:

花仙子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及問安~ 這應該是您修行的經驗了

由心轉念  靜坐方式 守中持一 入於禪定  很實用 謝謝您分享

在此亦跟您分享密宗大手印 止觀雙運作法 

一、立斷想念。
二、任想念橫流,不去阻止。
三、心住想念之旁,如看流水一般。
在禪定的過程
,第一件事,便是立斷想念,勿任意由雜念來干擾,在一念初起的時候,馬上把念頭立刻斷掉,這是第一個禪定要修習努力的心要,這就是「立斷想念」的第一層次。

但是,禪定的人終久是會發覺,雖然力避想念,但覺得念起念落,根本就無法斷盡,如河流般,永遠是洪流滾滾而來,到了如此之境界,就要以「任想念橫流,不再去阻止」,這是第二層次的境界。

到了第三個境界,在禪定中要觀想念如洪流之河,己坐在河邊,任想念從旁流過,雖不絕如縷,但要靜觀而「無動於衷」也。行者若順利的「離念」,成為「念之旁觀者」,則心已能離念而自主,這就是達到實相的境界了。

本文所說的無念就是第三個境界此法是密宗心法後來被天宗發揚光大成為天臺宗一圓教觀法禪密實為一在此可見與您分享說不定對您禪定有幫助~

祝您自在圓滿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形影勝文字
2010/09/15 22:34
「山花璀燦時」, 「浪」, 這兩幅畫作真傳神, 隨喜自得。觀者來去, 沾上一點畫中寧靜的忙碌。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6 04:12 回覆:

Dear Dr. Sir Norton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

呵呵~ Dr.這就對了  繁忙的生活之中替自己找到心靈的歇腳處

人生的哲學 不外乎平衡自己生活內外 「山花璀燦時」 「浪」畫作的意境

也正是心靈的展現 自然 不做作 也是人的本能  何妨多接觸大自然  文藝作品

一來舒解工作壓力  一來說不定替自己找到創作的泉源  左右腦平橫發展  

Dr.應該比誰都清楚的

祝您吉祥喜樂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定慧
2010/09/15 12:27

問候俗客菩薩平安吉祥
謝謝分享活佛一篇好禪文
活佛與六祖的開示說得很明白
每個人一睜開眼就會有念頭的出現
張三欠的會錢要去收了
小孩的學費還沒繳
李媽的生日要去賀喜………
但是生活中如何學習止住念頭
就需要學習,做完一件事
不要一直在事件上放不下心
心中不執著有個煩惱,煩惱自然不會找上門
這樣念頭就止住了
連生活佛要大家參的詩偈也很清楚告訴大家
生活中的禪境就在一個人的行住坐臥之中
在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哭笑之中
從生活中能獲得體悟,不去執著一個「有」
或一個「無」,這就是生活,生活即禪的道理
人生就是這樣好好的過,自然能得到菩提道果
水羚寫一偈請俗客菩薩指正:
無念無住無逆順
悟迷色空守方寸
菩提清淨生定慧
徹見真性是佛心
祝您法喜清涼

水羚祝福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5 16:15 回覆:

水羚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及問安~ 菩薩說的很好

是呀! 活佛跟六祖都已說得很明白了

日常生活裡頭  要沒有念頭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禪坐裡 要沒有念頭都很難

只要心中不去執著煩惱 心就沒被綁

人的執著就如同無形的繩子一樣

將心綁得緊緊的  不去執著就自由自在

活佛更直接描述生活的禪境 雖然念頭有長有短

有哭有笑 有急有緩  但佛性始終不變  菩提道果還是這麼長

只要無執 隨緣好去 自然而然可以成佛

亦寫一 請菩薩指正:

無住無念無修行

定慧等持意清淨

相不即離是為何

心佛眾生終相應

祝您法喜圓滿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9/14 15:41

於念而不執於念 > 慧,  於念而不住於念 > 定..

人不可能沒有念頭, 就像現在若無(沒有)念, 怎會帖文ㄋ !!

然要 不住於念 ..難ㄚ ! 就像現在有了帖文, 就想著回帖 !!

.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d2266bby) 於 2010-09-15 02:12 回覆:

不一菩薩您好

謝謝您來訪指教~

無念不是沒有念頭  而是不執著於念頭

也就是 凡事盡力為之 但後果如何 不去掛念在意

譬如 在下給您回文 當下盡力為之 盡力解釋清楚

 至於 以後效果如何 您反應如何 則不去揣測 擔心

一切隨緣來去 如此 在下的念頭 沒有非份之想

也就是守戒  時時心理平衡 入於定境  無取無捨

不離不棄 入佛知見 得佛智慧

如果時時如此 事事如此 也就是禪了

祝您法喜自在

阿彌陀佛

 

俗客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