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9 11:14:04瀏覽1463|回應0|推薦33 | |
最近看到數則新聞有關孩童及學生發生的教育問題:個人的觀點如下: 九十七年九月廿四日【聯合報╱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的新聞:[就是老師毆傷學生正當防衛…無罪]: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4530075.shtml 略以學生和班長爭吵,老師趨前了解,學生推開老師後揮拳,老師被迫自衛抵擋,誤傷學生的鼻樑,陳姓學生控告老師傷害。法官認為老師挨打後,基於正當的防衛才還手,而獲判無罪。 另則新聞是九十七年八月三十日【聯合報╱記者游文寶/桃園縣報導】的新聞:[9歲女童蹺家50次在家搞破壞]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5/4496176.shtml 及同日【聯合報╱記者吳佩玲、潘欣中、曾增勳、吳佩玲/桃園縣報導】的新聞:[女童蹺家》「孩子很ok 管教有問題」] 若是以人本教育的觀點,那位學生打老師是對的,法官的判決應該判老師有罪,錯的仍是老師,是老師沒有愛的教育,所以捱學生打是應該的。 而蹺家的九歲女孩也是家長的管教有問題,而未去求證所有相關的人員包括其保母,該女孩的破壞行為是否為事實,其實這女童個案有滿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建議最好找兒童心智發展專業人員評估,而不應一昧的指責家長。 記得在民國七十四、五年的時代,某一明星小學二、三年級學生,在課堂忽然跳到課桌上,大聲的咆嘯說:[你們這些【小賊】,通通給我下台!],老師及同學都嚇了一跳,原來是因為小孩從小在家裏看電視新聞,是時因為資深民代尚未退職,當時的民選立委朱高正經常以肢體動作,逼迫老民代退職,且以【老賊】相稱,而學童接觸了這些新聞就會學習,其實老師及家長也未如此教他,所以會如此與這個資訊多元化的社會,學習對象也多元化有關,若未及時導正,學童難免會行為偏差。 另一個例子就是民國八十三年,台北市長選舉由陳水扁當選,在其第一次市政會議坐到主席位子上時,志得意滿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引用當時某化妝品的廣告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當時也就風行草偃,變成許多年輕族群的學習對象,以致於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偷搶拐騙無所不在,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學生的家長、老師如何能教育他們呢? 就以上許多案例,一些所謂主張人本教育的人士,更是推波助瀾認為學生完全沒有錯,完全歸咎於家長或老師的錯,而未就社會上政治人物的不良示範,有所撻伐,這種現像的發生難道不是這批所謂人本專家縱容的結果嗎? 因此社會風氣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之一、二人之心之所向,故在上位者能不謹言慎行,以身示範。使學校及家庭教育不會受到社會(包括政治人物)的影響而致失衡。 筆者非教育人士,以上僅就個人觀點陳述之。若有不同意見,也願悉心受教。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