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19 16:34:49瀏覽423|回應0|推薦0 | |
當我看到那看板,「夏木漱石」的名字被拿來當成某建築社區的代稱,初使的確是有著那樣一些不可避免的詭異感。 夏木漱石應該是聯想到「從今以後」的場景,美麗優雅的女人,在午後從寧靜的宅院窗櫺中射入的陽光中,沐浴在漂浮的光塵裏, 用那樣憂傷而永恆的姿勢,拿起長頸透明玻璃杯,寂寞的啜下一口晶瑩的水。 男人的眼光貪戀的停留在從和服中伸展出來,彷彿一株優美的植物那樣,自然動人的,女人白皙溫柔的頸。尷尬與緊張的氣氛,與濃烈的無奈與茫然混雜了。 愛與不愛之間那樣的簡單而貼近,是不是願意伸手跨步的相擁, 卻竟是那樣驚天動地的困頓。 在該與不該之間,都失去了勇氣。 時間終究停格在這樣一個片段,從今以後,成為絕響,沒有再碰觸的力量。 但接下來「村上春樹」也成為看板上、DM上的一個廣告名詞之後,我開始覺得有趣起來。不了解的人,比如說沒讀過日本文學的、我的爸媽,或者對大師的了解尚只輕淺的、我的弟妹。對於這樣的一種廣告名詞,是有怎樣的聯想和感 覺呢﹖ 是想到「夏日的清風細雨飄灑於木於石」這樣的恬靜風光﹖ 還是想到「一個春天般美麗高雅的品味生活」這樣的氣度﹖ 是不是接下來會出現﹕ 「木村拓哉」﹕鄰近森林的精緻小社區 「福山雅治」﹕靠近山邊的小型華麗別墅 「竹野內豐」﹕臨近田野竹林的獨棟度假木屋 「赤川次郎」﹕靠近河邊的歐風透天厝 「臼井儀人」﹕「就近」交通幹道,並且有「怡人」風景的高樓住宅 「江口洋介」﹕看得到海景和入海河口風光的豪華住宅 「江角真紀子」﹕看得到河川風景的角形公寓單位 「吉本芭娜娜」﹕南洋風格的自然景觀社區 …………. 卡好咧,這樣想是想不完的 *^_^* 這樣的諷刺聯想,就好像那日在冷氣極強的咖啡廳裡討論起來的金庸話題一樣。有一點異曲同工之妙。 怎麼說呢﹖我的弟弟,一個國中生來講好了。他對於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 ,神鵰俠侶,總而言之那時所謂「江湖」之中的五嶽等各路英雄,多麼的了解。 誰和誰之間的恩怨情仇,愛情故事的糾葛與悱惻,世代門派之間的錯綜關聯,甚至於人心的醜惡正義,百轉千迴的故事與際遇,他都有如數家珍,生動的描述故事的情節,彷彿他(和他的友人們)都曾經深入現場。 深入現場。我們的世代透過文字,他們的世代透過電子螢幕和數位訊號。 誰比較真﹖當金庸本身已經成為傳奇的一部分,我們(所謂的「我們」指的,不單是華人各世代,甚至包括了對東方世界,充滿神秘旖旎遐想的西方世界。)開始真的相信,在那些時代,神州上真有著提著大刀利劍、玉笛吹箭,各種神妙兵器的武林人士。有輕功了得的和尚與尼姑,有深藏不露的美麗姑娘與童顏老叟,有際遇驚人的樸實少年,有神捕神偷殺手高手,穿梭在月夜的屋簷上,尋常巷弄、荒野大漠,追逐與被追逐著,在小說家捻來歷史作為經緯,似真亦假的傳說中,演出一段又一段獨立又聚合的冒險。 遙遠的年代,又彷彿是不真那麼遙遠的過去。 透過影音文字,我們不難想像,甚至一點也不陌生的武林、巷弄、衣著、術語、姓名、性格、武器、甚至連主角本身都理不清的身世與真相…。 你不認識他、她、還有他們之間、她們之間、她他之間、一切的一切,你不曾心神嚮往的神入那嚴密精采的歷史嗎﹖ 只是當換了一種呈現的方式之後,作家的文本和他本身就脫離了。讀者在高科技與資本主義的目的中,進行各自的釋意。只是這種種的方法,究竟偏離了作者最初所創作的複雜(或單純)多少呢﹖ (*這是傳播研究裡面的一部分啦,包括符號學語文本多譯性,有嚴謹的學術理論與豐富的討論,只是喵我學藝不精,沒辦法做正確精準的引 證和深度的思考....方老師吳老師...不要打我:~~~~我...我會把書找出來看.... ) 想來豈不妙極。有趣。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