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仁德】Coding Fun偏鄉玩程式
2020/10/22 12:08:22瀏覽291|回應0|推薦0

Coding Fun 偏鄉玩程式

(/課輔老師 李韻琴)

物換星移,時代更迭,科技的發展總令人望塵莫及。曾經是池塘邊的榕樹下,紙牌、彈珠與笑聲;現在則是耍酷的一句,過關了沒?每個世代的生活模式不斷改變,而推陳出新的科技,狠狠地撞擊著我們的腦袋。

M型社會及城鄉差距如此之大的現實情況下,如何帶領偏鄉兒少,窺見井口之外,一片廣闊耀眼的藍天,這是教育現場工作者所渴望去做的事。

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愛自造協會」創辦人,同時也是成大資訊工程系教授,蘇文鈺博士說:「我們要做孩子的重要他人。」憑藉自身成長的經驗,他認為孩子的低成就是可以被翻轉的,因而致力於偏鄉兒少程式設計教學,希望能助他們一臂之力。

今年夏天,由台哥大基金會與愛自造協會合作的「Coding Fun偏鄉玩程式」三天營隊,邀請偏鄉學童和志工哥哥姊姊們,一起完成「自走車程式」寫作競賽與發表。仁德課後班的孩子,很幸運地可以參加這場盛會。

剛開始孩子們還很排斥,對他們而言,要離開學校參加活動,基本上就困難重重,因為交通與適應新環境等問題都是挑戰,他們最愛問:「那裡有沒有其他人?我又不認識?」

「一定要去嗎?」「要怎麼去?我自己都沒去過?」

特別感謝小雯爸爸的幫忙,他是計程車司機,雖然工作繁忙、早出晚歸,但知道可以免費參加,又可以協助課後班孩子,就熱情地一口答應。

新環境帶來潛能的激發

第一天抵達會場,眼前一切都讓人感到陌生,幾乎全都是嶄新的體驗。孩子們被打散分配在各組。還好每組有23位隊輔志工,他們妥善的照顧,讓孩子們卸下心防。

在破冰活動中可以看出,其實孩子們在陌生環境下,還是具有相當強的適應力,並且舉止落落大方,更甚於以往的表現。可見固守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下,是缺乏刺激的;又或者「適者生存」的競賽,也許是一種潛能的激發。

「老師!我是這一組最快完成的喔!」

「那你覺得學到了什麼?」

「我覺得要試很多次,才能做出來。如果沒耐心,一直講話,就根本做不完!」

「那你願意去幫助不會做的人嗎?」

「當然會啊!因為這有小組比賽的,我們這組要拿第一名喔!」

失敗為成功之母,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正程式,即使不斷撞牆,也可以利用失敗所累積的經驗,摸索到一條出路,最終獲得成功。

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

第一天從最簡單的零件認識、組裝開始;第二天上線測試,需要反覆測試和修正,目標是要讓自走車乖乖聽話。直到可以直走、轉彎、迴旋、找到出口,整個過程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討論與嘗試。

第三天競賽,各組拿出最強陣容進入PK大戰。結果,真的令人非常驚訝!我們的諒諒爲團隊爭取佳績,獲得螺旋組比賽第一名,全隊開心無比。

回想他每次到課後班,最常出現的行為就是放空跟咬手指,家中四兄弟的他是老么,總被當作小baby看待,上課時總是一副精神不濟的樣子。不過,只要是科技相關題目,他一定是第一個答對的。與媽媽商量後,決定讓他參加,開啟他的發掘天賦之旅。

營隊設計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孩子們學習到課本以外豐富、多元、跨領域的知識,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透過不斷嘗試錯誤,獲得最後成功所帶來的興奮與成就感,那是無與倫比的。

「我覺得真的太好玩了!從無到有組裝完成,還要解決問題,抵達終點。中間遇到很多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最後贏得第一名,真的好刺激呀!」諒諒分享他的心得,眼神露出自信的光芒。

學習跨領域的知識

三天的日子很短,卻也收穫滿滿,小恩強忍淚水與隊輔們道別,一走出教室就潰堤了,直問我:「我們是不是不會再來了?」「不會的,只要你繼續加油,一定有機會再來的!」

現在,我們與愛自造協會合作規劃課程,例如電腦繪圖、手機影像製作、3D列印技術;這樣也可縮短城鄉差距,彌補偏鄉資源不足的問題。透過科技教育培力,我們想要培養孩童們「動手做」的科技素養,以及邏輯思考與創造性,重點是「遇到挫折學會思考」,而非馬上放棄。

不管未來變化如何,希望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人生的勇氣,我深深相信,每個孩子都具有潛力,努力就會被看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xiehui&aid=15188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