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統獨,先釐清統獨意義
2007/02/08 16:19:06瀏覽557|回應0|推薦4

談統獨,先釐清統獨意義

◎ 陳長文

 

 國親聯盟考慮提出另一種「一邊一國」論來應對陳總統的「一邊一國」論,筆者覺得,泛藍陣營從這個方向去思考「一邊一國」是正確的。  

其實當陳總統提出要以「一邊一國」來對抗「一個中國原則」時,筆者腦中第一個浮起的想法是,一邊一國和一中原則真的是對立而不相容的兩個主張嗎?這得從什麼是「一中原則」來解釋。一中原則放在兩岸都能接受的解釋交集(九二共識)來看,其真意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白話一點來說,就是「什麼叫『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可以自行解釋」,這其實是一個很彈性也很進步的想法。 

 

而中國大陸方面對於「一個中國」其表述內涵指的是「一國兩制」,台灣接受一中原則的主張(泛藍)者,其表述內涵指的則是「未來一中」。這就出現了對「一中原則」的分裂表述,但這樣的分裂表述,在兩岸之間是不構成太過明顯而立即的衝突的,因為雙方都同意以「各自表述」做為交集點,亦即,即使中國大陸方面主張一個中國指的是「一國兩制」,他並不反對台灣「不認為」一個中國指的是一國兩制,也就是說,兩岸可以各就一個中國自設定義,但是也同時對對方可能不同於己的定義,保持一「縱不接受,仍能諒解」的包容。 

 

而這種分裂表述雖不對兩岸造成困擾,卻對台灣內部的藍綠陣營製造了衝突點,因為,綠營對「一中原則」也有其定義,而他採取的是中國大陸的定義,也就是把「一中原則」等同「一國兩制」,然後,再加以反對。而陳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就是假想在這樣的一中原則下,形成的對抗性論述,表面上「一邊一國論」要對抗的是「一中原則」,實際上,「一邊一國」要對抗的是「一國兩制」。 

 

這就形成了一個弔詭的現象,實則,在台灣內部主張一中者,其表述內涵是「未來一中」,具體來說,指的是有條件的、未來的中國統一。也就是說,他有二個重要內容,第一,統一指的絕不是現在;第二,統一是有條件的,通常這條件指的是中國大陸本身必須民主化並且縮小和台灣的經濟差距,只要這個條件沒有被滿足,兩岸不會統一,甚至台灣獨立都有可能。 

 

這樣的「未來一中」,其實很明確的表示了對「一國兩制」的否定,因為「一國兩制」有二點意義是我們不可能接受的,其一,一國兩制意味著一種「主從關係」,中國大陸是主,台灣是從,這違反我們(不分藍綠)對兩岸是對等實體的基本要求;其二,一國兩制指的是「現在式」的統一實踐,而「未來一中」指的則是「未來式」的統一期待。由此可知,藍營的「未來一中」對現狀台灣的定位,和綠營的主張是相同,亦即現狀的台灣是一個和中國大陸地位平等、主權獨立的國家,簡化這個說法,其實就是「一邊一國」。因此,「一邊一國」真的和「一中原則」牴觸嗎? 

 

嚴格來說,它和中國大陸以「一國兩制」作為表述基礎的「一中原則」的確是牴觸的,因為二者著重的定位均在現在,「一國兩制」指的是儘可能的現在式且有主從關係的統一,「一邊一國」指的是現狀上台灣與中國大陸是對等的主權國家。但和以「未來一中」作為表述基礎的「一中原則」作對比,則「一邊一國」並不必然牴觸所謂的「一中原則」,因為一個講的是現在是「一邊一國」,一個講的是未來的「一個中國」,表述時態不同,本就沒有牴觸問題。 

 

不過,若陳總統所講的「一邊一國」不僅僅指的是「現在式」,也是「未來式」的話,亦即,即便未來的中國大陸民主化、經濟水平與台灣概同,仍堅決的不與中國大陸統一,也就是要建立一個從「現在」到「未來」都與中國永不相涉的獨立國家。若然,則當然,這樣的「一邊一國論」,是和「未來一中」相牴觸的。 

 

而藍營對「一邊一國」論的初期反應,係建立在對立性思維上,亦即只要是陳總統所支持的,就是藍軍所反對的。其實,現狀的「一邊一國」應是大多數國人所能接受的,換言之,對中國大陸所提的「一國兩制」,不分藍綠,應該都是採反對態度,這時的主張相同的藍綠雙方到底在相互反對什麼呢?我想,藍綠雙方恐怕都沒有搞清楚,因此,若陳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反應的是「現在式」,藍營實在沒有必要反對,但若陳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反應的是「未來式」,藍營自可以建一個可以被「未來一中」涵納,「現在式」的一邊一國論,來和陳總統「未來式」的一邊一國論相互較勁。 

 

從這個角度來看,表面上藍綠陣營經常把統獨議題無限上綱成各自的神聖使命,筆者覺得有趣的是,雙方雖然吵得賣力,但似乎連什麼是統?什麼是獨?這最基本的定義問題,都沒認真的搞清楚。

2003.08.23 中國時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vchen&aid=72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