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9 11:49:56瀏覽2033|回應10|推薦32 | |
2011-08-29 中國時報 【陳長文】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近日提出她的兩岸政策,其中引起最多討論的,就是她希望以「台灣共識」來取代「根本不存在的九二共識」。對此,筆者有一些建議給蔡主席。 九二共識存不存在? 這要看用那一種角度。如果一定要堅持九二年有沒有「九二共識」這名稱,那麼蔡英文可能是對的,在一九九二年,當時不會用「九二共識」來形容「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兩岸共識。這樣的名稱堅持究竟有無意義呢?歷史上很多事件,常常都是在事件發生後一段時間,人們為了方便標示,而在事後給一個名稱。例如「玄武門之變」,指的是西元六二六年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玄武門附近擊殺兄弟的流血政變。但是大概不會有人用西元六二六年並無人將該流血政變稱之為「玄武門之變」為由,去證明「李世民擊殺兄弟的流血政變」不曾發生。 同樣的,堅持一九九二年並無「九二共識」的名詞,來否定一九九二年兩岸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默契共識。就和主張西元六二六年並無人稱李世民擊殺兄弟之事為玄武門之變,來證明李世民並無擊殺兄弟之事一樣在道理上站不住腳。從事實看,一九九二年時,海峽兩岸的確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這一點應不容否認。 其實,不但一九九二年的共識叫不叫「九二共識」不會影響兩岸當年有沒有「一中各表」共識的事實,就算退一萬步言,兩岸當年也沒有一中各表的共識又如何?換言之,筆者認為九二共識叫不叫九二共識不是重點,九二共識是不是在九二年達成的也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個被稱為「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原則本身好不好,對兩岸關係的正常化有沒有益處,能不能增進台灣人民的福祉。很顯然的,兩岸這三年多來,之所以能夠朝向和平與雙贏的方向穩定的交流發展,「九二共識」可謂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兩岸的十五項協議,若無九二共識則均無以成立,這是不爭的事實。連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ECFA都沒有「九二共識」重要,因為,沒有了「九二共識」,ECFA就不可能簽署。 至於蔡主席主張以「台灣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筆者認為,如果真的存在一個「台灣共識」可成為「兩岸共識」,達到取代「九二共識」結果,那也未嘗不可。但「台灣共識」要達到取代九二共識的效果,至少還有三個功課要做。 第一,「九二共識」具體內涵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一中各表」具體內涵讓兩岸找到和平發展公約數,而不是「九二共識」這個名字。同樣的,蔡主席須清楚說明,民進黨所謂的「台灣共識」其具體內涵究竟為何?單單靠「台灣共識」這個抽象名詞,是無法具體化成為兩岸共識。 第二,民進黨若將其所提「台灣共識」賦予具體化內涵後,仍須確保這個民進黨的「台灣共識」,是真正「台灣共識」,而不是掛著「台灣」共識名字的「民進黨共識」。詳言之,什麼樣的共識的能稱之為台灣共識呢?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二,還是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一致性意見?若是二分之一,則馬英九總統以九二共識的政見當選,九二共識也可稱「台灣共識」;若是三分之二以上絕對多數門檻,則蔡英文當選後要如何對與民進黨不同的立場妥協,以超過共識門檻?這種共識門檻在多元的民主社會有實現的可能性嗎? 第三,兩岸共識不能是「一廂情願」,所謂兩岸共識也者,必須立足於兩岸共同接受。民進黨所提出的「台灣共識」,關鍵不在於單向的「自我接受」,而必須是雙向的,「雙方接受」。而一中各表的精神,也可說是一九四七年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石,同時是大陸可接受公約數! 最後,長期反對ECFA的民進黨,既然都可以對ECFA從「誓死反對」的立場改成願意「概括承受」,承諾蔡英文若當選總統,「也不會廢除ECFA」。為什麼就不能也概括承受讓ECFA之所以存在的「前提平台」,也就是「九二共識」(一九四七年的中華民國憲法)呢? (作者為海基會副董事長兼首任祕書長)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