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2/13 11:04:52瀏覽2624|回應3|推薦52 | |
向前走 扁留給司法與歷史 【 前總統陳水扁洗錢案偵結,陳水扁等十四人被依貪汙、洗錢罪起訴。特偵組雖未具體求刑,但請求法院對陳水扁量處「最嚴厲之刑」,而對吳淑珍、陳致中等則請求法院「從重量刑」。 在法律上,陳前總統目前尚只是被起訴,法律上的罪之有無,仍有三審的程序要走。然而,在法律之外,該案對我們的啟發是什麼、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或許,這才是此時此刻的我們,應該靜下來深思的。 首先,陳水扁讓我們認識了民主政治的脆弱與堅強。 陳水扁在公元二千年初次贏得了總統大選的時候,即便是未過半當選,仍有高達七成的民眾對他寄予厚望。但這位前總統,在八年執政期間,把民眾對他的付託棄如敝屣,重重痛擊了台灣人民的期待與情感。民主政治一直是台灣引以為傲的成就,但台灣人民的選票,卻投出了一個反覆無信、撕裂族群、濫權謀私、廣涉貪腐的陳水扁,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的民主政治是脆弱的。 然而,雖然我們經歷了八年的貪腐與濫權,也讓台灣元氣大傷,但人民終究還是用選票將腐化的執政黨淘汰,從這個角度言,台灣的民主政治則又顯現了其堅強的一面。 這讓我們對民主政治更有信心,也可以給執政者最嚴厲的警惕。例如,日前國民黨立委強違民意,欲修改選罷法將當選無效改為三審定讞。筆者要鄭重警告國民黨,不要輕視社會的輿論之劍,更不要小看人民手中的選票,如果國民黨也和陳水扁一樣走向背負民眾的道路,下一次選舉,輿論之劍就會刺向國民黨的心窩;人民選票就會扣扼國民黨的咽喉。 其次,陳水扁為我們上了脆弱人性的一堂課。 在這一波被起訴的名單當中,除了陳水扁外,還有陳水扁的妻兒、親戚和僚屬。這一群人,一言以蔽之,為貪所誤耳! 以國家元首薪水之豐,足有富裕生活。衣食足理應知榮辱,如果陳前總統及其家人不要被貪字蒙蔽,八年任期,不知可為台灣立下多少建樹,遺留德澤於人民,卸任後也將受百姓崇敬。可惜,陳前總統選了另一條讓眾人唾棄的路。 而這也等於給社會大眾上了重要的一堂課:蒼天有眼,報應有時,切勿心存僥倖。當權者不要以為一日呼風就可以百年喚雨,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執政就有在野,金錢、權力都有用盡的時候,只有正直、品格永遠不會折舊,人生的正路才能走得長久。 二年前,陳總統涉貪情節陸續被揭露,台灣民怒沸騰,反貪紅潮隨之而起。當時筆者曾在民生報發表一篇長論,標題是:「謝謝陳總統讓我們從痛若中尋見真理」。 現在再看到這篇文章,我更覺得有一種釋然的感覺。我不太想細看陳前總統與其親人僚屬貪墨以及紅頂商人送賄的荒誕細節。對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從這件事情上,我們能反省什麼,我們能得到什麼。就如同二年前我的文章中,曾引了捷克前總統哈維爾的話:「為了瞭解真理,我們就必須沉降到痛苦的底層。」 就讓我們反過來感謝陳總統吧,他傷害了台灣謙和誠信與廉潔的善良價值,讓台灣沉降到痛苦的底層,但這也使我們擁有真正瞭解真理的機會,讓我們反省人性、反思民主。如果,陳總統帶來的痛苦,能讓我們因此更看清台灣未來該走的路,該追求的價值,那麼過去八年所經歷的痛苦,就會在未來成為最寶貴的祝福。 就讓我們把陳水扁留給司法、留給歷史。明天以後,台灣還有更重要的經濟難關、制度改革、執政監督的問題,更值得我們關心。 謝謝陳總統讓我們從痛苦中尋見真理 2006-11-14╱民生報╱陳長文╱焦點評論 在陳瑞仁檢察官公布了國務機要費的起訴書後,看著陳水扁總統的堅不下台的答辯,看著民進黨內保扁的聲音擊潰了反省的聲音。我不禁懷疑起,所謂的公理與正義到底還存不存在?然而,當我思慮及此,心中不由一驚,如果,我有此懷疑,可以想見的,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台灣當前政局感到挫折沮喪。 這時,漸漸地有一個聲音在我腦中盤旋:這些事情的背後必有道理。反念一想,我突然覺得,也許我們該向陳總統道謝,這不是一個反諷式的修辭,而是衷心的、誠意的感謝。雖然聽起來有點荒誕,但就像捷克前總統哈維爾曾說的:「真正的意義只能從荒誕中看到。」 如果說,挫折與錯誤,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歷程,那麼我們應該虔敬地感謝陳總統,他幾乎盡了最大的可能性,做出一切人性中所可能的、最惡劣的錯誤示範。這個重要的反面教材,讓我們可以從中習得教訓。 若從國家的層次來看待陳總統的錯誤,雖然他為這塊土地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挫折、憤怒、撕裂。但也讓我們看清了原來我們所驕傲的民主,是如此的稚嫩脆弱,原來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加倍努力的地方。 讓犯過的錯誤 能免疫 誠如哈維爾所言:「為了瞭解真理,我們就必須沉降到痛苦的底層。」我們要謝謝陳總統,將台灣沉降到痛苦的底層,這使我們擁有了難得的機會去瞭解真理,重新尋找社會的價值立足點、反思台灣的民主發展。如果痛苦可以讓我們看清真理,並讓我們能從此對陳總統所犯過的錯誤免疫,不讓第二個陳水扁,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出現!那麼這樣的痛苦,仍是值得的。 接著我想以幾個「具體的身分」謝謝陳總統。 首先,我要以中華民國公民的身分,謝謝陳總統。過去六年半,陳總統為了維繫權位,極盡可能地操弄族群,不斷地裂解台灣人民本應相融相依、禍福與共的情感,讓國家因對立而空轉。 然而,正因這種分化撕裂的政治手段運用到了極致,比較今昔,就會發現大多數人民,已然從意識形態架構出來的謊言中覺醒。本省外省的切割分化漸被痛惡,中共同路人的大帽子也不再有效。統獨的意識形態之爭漸漸退位,於是公共政策、操守廉潔開始成為檢驗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指標。 其次,我要以曾經走上凱達格蘭大道的反貪公民身分,謝謝陳總統。「幸虧」陳總統讓人民憤怒到了極限,舉國同愾的氛圍中,長期被藍綠政黨綁架而對立的人民,竟意外地找到了反貪腐這個最大公約數,百萬紅潮因之掀湧。 或有人會不說:「那又如何,陳總統不是仍然綁架民進黨,不動如山地厚顏戀棧?」 紅潮 燒出了政客原形 是的,看起來陳總統暫不會倒下,但紅潮怒火最大的意義,是在燒出政客原形,讓人民有機會對集體墮落的政客們,進行「一次性淘汰」。不要以為紅潮退去,政客即能無事,北高市長選舉、下一屆的立委選舉,乃至於二○○八年的總統選舉,憤怒將會化為選票對政客進行制裁。民進黨在人民的選票制裁中若能覺醒,那是好事,台灣仍需要足與國民黨互為牽衡的政黨;但若仍不覺醒,那也不是壞事,讓我們趁早淘汰一個墮落的政黨與集結其中的政客,將力量用來支持其他可以牽衡國民黨的新興政黨。而這樣的選票制裁,也同樣可以警示國民黨與貪腐妥協合流的下場。 第三,我想代替全國的 我一直認為,人生在世最大的獎賞就是行正坐穩,因為不論貧富,一輩子都可俯仰無愧!相對的,人生最大的懲罰,就是成為貪佞邪枉的惡徒,他身上的惡,除非改悔,就將是終生的詛咒。 就算對以上觀點存疑,必須眼見「善惡有報」,才願意相信德先於利的道理。那麼,不妨細想,陳總統的惡行真的沒有「惡報」嗎?陳瑞仁檢察官,不就透過其起訴書,拆穿了陳總統的謊言嗎?而即便今天陳總統仗著刑事豁免權,司法尚難對之訴究,但他總有卸任之時,法律制裁,已在不遠處等著他。 第四,我想以法律人的身分,謝謝陳總統。這些年來,法律人全體受到社會日漸強大的責難。「法律人,為什麼不爭氣?」這個龐大的問號開始浮現在我心頭。 而造成法律人不爭氣的最關鍵的原因則是:鄉愿。而反過來說,若想重建社會大眾對法律人的信心,法律人刻不容緩要做的就是:不再鄉愿。 法律人 走出鄉愿文化 很巧的,也同樣是 我知道學生是為我好,不希望我得罪人,更何況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是我的尊敬的學者與好友故舊。但就是因為每個法律人都不想得罪人,同道相護的結果,才使得法律人表現令人不忍卒睹!因此對是該解釋,我若不點出名字,當事人隱在「大法官」這個集體名詞的背後,誰會去聯想大法官指的是誰?歷史也不會留下紀錄。他們就會失去自我鞭策的動力,只有透過點名的方式,賦加他們被輿論檢驗紀錄的壓力,這樣他們才會真心在意他們作出的解釋文。 或許有人會說,批評別人容易,難道你陳長文就不會犯錯?不是的,我當然會犯錯,但一則,身為大法官的法律人,本該有心理準備與雅量,去接受公輿的檢驗與批判!二則,換個方向來看,身為律師的我,如果有人針對我執業表現不對之處有所批評,聞過則喜,聞過則謝,我會給自己一個欣然接受的期許! 而所謂的不鄉愿,也可擴大為對其他社會菁英的特別期待:請不要再以「政治中立」作為逃避公民責任的懦弱藉口,對一個失範總統,愈是擁有社會地位與力量的人,愈有責任對其作出「道德拒絕」的價值選擇。在關鍵時刻,林濁水與李文忠二位民進黨的菁英,以辭去立委的方式,勇敢地表達出他們對陳總統的道德拒絕,令人敬佩!比方說民進黨內的相對的呂秀蓮、蘇貞昌、謝長廷,為何仍未展現勇氣,說人民聽的懂的話,與陳總統切割你們何時能夠展現如林濁水、李文忠一般的道德勇氣,作出負責任的歷史表態呢?黨外民主精神象徵的 社會菁英 請別再冷漠 仍在冷漠旁觀的社會菁英們,你們在等什麼呢?當我們看到凱達格蘭大道上以行動發出反貪怒吼的民眾,這些來自四方的升斗平民,在不景氣的經濟衝擊下,本應忙於養家餬口,他們才是最有藉口冷漠的一群。但他們卻沒有假裝事不關己,也沒有惺惺假假的用政治中立作為藉口,他們上街頭吹風淋雨,喊啞了喉嚨,他們憑著良心,用行動對貪腐總統作出了立場表態,作出了道德拒絕。我要問問,還在忸怩作態的企業領袖、黨國大老、學界耆宿、社會賢達們,不愁溫飽的諸位,還要機關算盡到什麼程度呢?還能繼續漠視執政者的濫權腐敗嗎?要知道,陳總統戀棧不去的最大資本,就是這些社會菁英的冷漠旁觀。 我知道,這些不鄉愿與道德拒絕的籲求,對講求以和為貴的中國人來說,猶顯困難。人倫關係的考量,常常妨礙了我們對公理是非的堅持,於是官官相護、同道相護、戚親相護以及政黨內的同志相護(如民進黨在總統涉及國務機費弊案的表現)。一旦這些因循護短成為常態,貪瀆不法的政客惡徒,就可以更加的放肆跋扈。陳總統今日荒謬不堪之表現,不就是眾人鄉愿縱容的結果? 最後,我以泰戈爾的話作結:「最好的東西不是獨來的,它伴了所有的東西同來。」藏在挫折裡的「反省」,是一個國家進步成長最好最美的禮物,但這個禮物唯一的缺點就是,他不是獨來的,他總是和痛苦失敗結伴而來。當我們看見陳總統所帶來的痛苦,千萬別忘了,那也帶來了反省,讓我們深刻反省的最好實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