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全民擋下無謂的軍購預算
2007/07/10 12:02:24瀏覽1104|回應0|推薦15

為全民擋下無謂的軍購預算  

陳長文╱陳勁甫 


作者為陳長文為律師╱陳勁甫為元智大學資管系副教授、前國防管理學院決策所所長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執政黨將軍購特別預算從6千億下修到3千餘億,朝野政黨似乎有放行軍購預算的跡象,對此,筆者期期以為不可。不但3千億的特別軍購立法院要為全民擋下,且應一併檢討每年260億的巨額國防預算。


我國國庫空虛,卻要花巨款買只能擋幾周的軍備,執政當局實在應多思量孰輕孰重。 

 

負債10兆經濟已垮   

 

首先,10多年前的台灣國庫充裕,軍購不致形成嚴重的財政排擠,但今日政府總負債已破10兆,早有破產之慮,不自量力地擴充軍備,不必等到中共打來,台灣就會先倒下!前蘇聯就是過度擴張軍備,經濟支撐不下而瓦解。要知道,幾千億,或陳總統口中GDP3%,是天文數字,用來買武器,就必排擠社福、經濟、公共建設支出,嚴重削弱國家競爭力。且目前國防問題不在軍備,而在向心力,內政不修、競爭衰退的國家,會有好的國防嗎? 年代以前的兩岸情勢,與2000年以降的兩岸情勢,已大有不同。討論軍購問題不能無視於這些不同。

 

其次,或許今天的大陸政府仍不民主。但由胡錦濤所領導的政府,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50多年以來,最溫和、理性的政府。20多年前大陸採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後,兩岸之間即便仍有齟齬,但從歷史的脈絡來看,卻是向和平方向發展的。或至少,和平是更可被期待的。 

 

用「投資學式」觀點解釋,230年前,「備戰」與「和平」二個選項間,我們沒有把握,投資和平會比投資備戰正確,因為當時的大陸是軍事獨裁政權,投資「兩岸和平」,並無期待可能性。然而,今日投資和平則比投資戰備會更務實划算,朝向市場經濟發展的中國大陸,已走向不可逆的政治變遷過程,經濟利益對其決策的影響與重要性愈來愈高,一旦對台灣動武,將嚴重衝突其經濟利益,這將不利於其政權維繫。換言之,除非台灣立即宣布獨立,很難想像中國大陸會拿石塊砸自己的腳。 

這時,與其花巨款買武器,不如僅維持最低限度的軍備,將資源集中於發展經濟、投資教育、開放交流,增加與兩岸在經濟利益上的交融,經濟互融愈深,中共動武顧慮就愈大,這才是最佳的國防之道。 

第三,兩岸若真的開戰,台灣有多少勝算?連政府都不敢說買武器就擋得下中國大陸的武力,而是以「周」為單位,告訴人民,這些錢花下去,可以「擋幾周」。這豈不荒謬?花那麼多錢,還是會輸,只是晚點輸。為了這「晚點」二字,就要人民付出天文數字的代價?

唯有互依才能避戰 

第四,政府可能會說,晚點輸,是為了撐到美國介入。筆者要問,台美間簽了共同防禦條約嗎?美國給了台灣受犯時必然出兵的承諾嗎?若無,憑什麼要人民把命運寄託在美國不確定的意志上?換個立場來說,你我是美國人,美國政府有多大可能會為台灣和中共宣戰,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與中共玉石俱焚嗎?若美國只是有限度的介入,受害最深的還是台灣的人民。 

最後,巨額軍購的一路邏輯錯在預期「必戰」,於是直覺地得出「必備戰」的結論。這是一種斷頭斷尾的井蛙邏輯。在尾巴部分,政府不管即使「必備戰」也不會贏。在開頭的部分,政府更忘了精算,與其「備必敗之戰」,何不把相對的資源力氣,對內,全力支援內政提升綜合國力,對外用來構建善意、交融、化異求同的兩岸關係。一旦兩岸產生利益互依的機制、有了貼合融洽的感情,就能從根本地消除戰爭的可能性。 

蘋果日報 20050908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vchen&aid=1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