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27 15:26:14瀏覽1148|回應0|推薦2 | |
您好!我是清淨虛空 一、緣起 相信各位師兄師姐接觸佛法後,應該會發現佛教跟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於無我,但身為一般人不要說體會無我,甚至能否理解甚麼是無我都非常困難,特別是我明明存在為何又會說無我?佛陀提到無我但佛經為何開宗明義就有如是我聞?這一切似乎有許多的矛盾感。 二、我與無我 這個問題涉及的非常廣泛,末學嘗試引用〈印順導師〉在《藥師經講記》第27到28頁簡單的敘述,讓我們比較能夠掌握重點,若有看到括號註解並非本文,是末學請教〈演博居士〉所表達的意見,末學整理後所加註,而註解內容於文後,以協助大家更能了解,值得前後對照細細品味: 或許有人發生疑問,以為佛法既說無我,此中為什麼又說我聞?世人不明佛法,發生這類的疑難,著實不少。從前有位聰明小沙彌,讀誦《心經》,讀到『無眼耳鼻舌身意』時,不覺懷疑起來,就到師父那裡,摸摸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問師父是什麼?師父說:眼睛、耳朵、鼻子都不知道嗎?他說:既然我的眼睛、耳朵好端端的,為什麼經裡說無眼耳鼻舌呢?結果師父也無從回答(註1)(註2)。又古代有位德山法師,善講《金剛經》。他揹著《金剛經註疏》去參訪,路旁見一老婆婆在賣點心,便歇下來,打算買些點心充饑。老婆婆問他包裡是什麼?他說是《金剛經疏》。老婆婆又問:《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註3),那你到底想點的那個心?(註4)德山無以為答,便把經疏燒掉。 佛經說無眼耳鼻舌身意,說三心不可得,而事實上,這種種(根)身心之法,卻又顯然而存在的;同樣地,佛法儘管說無我,而在世俗諦中,因緣和合的假我,卻又是不可否定的。(註5)這在一般人似乎是矛盾而不可理解。須知五蘊假合的我,與空無我性的我,其含義是迥然不同的。我們的意識中,總覺得有個我,運動於時空中,而且是常住不變、獨立而自主存在的。這樣的我,是神我,自性我,佛法否定了它,所以說無我。(註6)因為從頭至足,從物質到精神,任憑怎樣去尋求,都沒有絲毫的自性可得,故『無眼耳鼻舌身意』,『無我無眾生』。然而五蘊和合,心身所起的統一作用,卻是有的,雖有而如幻如化;這幻化不實的和合相,即假名為我。假名我,不但凡夫有,即聲聞聖者也無例外。有人問佛:阿羅漢可否說我?佛說:可以。假我雖有,但不同凡夫錯覺中的實我,和外道妄執的常我、神我。明乎此,佛法的說我與無我,說眼耳鼻舌與無眼耳鼻舌,並不矛盾,於真俗二諦,才能融通無礙。(註7) 由上印順導師的開示,我們可以知道,真理有兩種:一種是佛所體證的真理(真諦),另一種是世間認同的真理(俗諦),當然真諦是佛法存在的價值,但俗諦是人間共同認定的價值,兩者是並存沒有矛盾的。 就真諦無我而言,大小乘各宗派雖然各有不同,但共同見解其中一個就是否定不變的神我(常見),像靈魂、梵我、自我等觀念與假象的存在感,這都是佛陀所說的我見,這樣的我見會障礙我們對於佛法正見緣起性空的理解,導致我們一直在三界中輪迴。 雖然佛陀以無我否定不變的神我,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用語我、你、眾生等約定成俗的名詞,世俗所共認的俗諦,這樣的假我,佛陀不但肯定的,並將它拿來當成弘法的工具,只是這些名詞只是名詞,讓我們方便了解,只是暫時的存在,並沒有任何實際真實的含意。 由於出家法師教導徒眾都是觀機逗教,因此以下配合〈演博居士〉的補充說明,請前後對照細細品味,必有收穫: 註1.小和尚摸的是色身的六根,《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的是心理層面的六識。有識,就會對外在世界有是非曲直的判斷分析;無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就能淡定、臨危不亂,不受六塵的波動而起煩惱。 註2.般若波羅蜜多(到達智慧的彼岸)本身就是心理層面佛德的呈現。 佛陀住世講解《大般若經》的時候, 佛陀的六根是存在的,六識是空無的、沒是世俗的價值判斷。 註3.金剛經提到的三心不可得,心不是指色身的心,而是心理層面那一個飄忽不定、生住異滅、難以捉摸喘息的心,也就是我們的識心。 註4.老婆婆問的想點的那個心?點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大慈悲心。 註5.六道眾生不論有無色身,識心都存在。佛教說的無我,以現代語言來說,是「無私忘我」;假我,以現代語言來說,是「色身、肉身」。 註6.《大般若經》〈能斷金剛分〉中的九種「相想」正是說明各式各樣的有分別心的我執,這些我執都會隨著六塵的波動而改變;我執也會隨著六度萬行悲智雙運之後,淡化再淡化。 註7.從空間角度看心經-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聖嚴法師-大法鼓 1135),從時間角度看心經-十二因緣(聖嚴法師-大法鼓 1136)。 三、啟示代替結論 許多佛法的修行人非常容易犯的錯誤,除了看經典用自己的想法導致觀念上的誤解之外,就是過度的強調真諦而忽略俗諦,導致變成輕重失衡的人生。演博師兄提到這種情形,是佛學專有名詞沒有搞懂,變成法執。 過度重視真諦容易導致不切實際眼高手低,甚至逃避現實被一般人當成怪胎,別說度眾生了一般人看到我們跟看到鬼一樣,末學過去也是一樣,甚至還以此為樂,還以眾人皆醉我獨醒來自我感覺良好,然而大乘的菩薩道是深入群眾而修行,忽略俗諦與眾生格格不入,無法融入群眾如何能渡化眾生。 末學過去也曾經在閱讀般若相關經典的時候,發現金剛經般若的諸法空相是最高法門,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曾因此忽略戒律、禪定與八正道,更連基本的待人處世道理都無法搞定,變成天馬行空空談般若,甚至落入撥無因果的「斷滅」見。 其實佛陀是要我們了解真諦與俗諦同等重要,《金剛經》與《心經》講的甚深的般若空義我們要從義理上去思維了解,但是實踐上是要建立在具體的行動上去實踐,沒有從基礎的布施開始六度萬行,是不可能體悟般若的甚深空義,真俗無礙互相存在,才是真正的契合佛陀本懷的中道。詳請參考:https://www.google.com/search?&q=大法鼓+六度 然而般若甚深智慧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因此看不懂《金剛經》與《心經》是很正常的,〈演博居士〉以過來人指點我們不用著急,先看〈聖嚴法師〉《大法鼓》中關於講解佛學專有名詞的影片,再看〈聖嚴法師〉的《經典講座》和〈夢參老和尚〉的《地藏十輪經》影片,學佛才不會像瞎子摸象。 最後還是再跟大家強調一下,念佛持咒按部就班修行外,佛法的知見配合看大藏經,加上跟隨歷代高僧大德們的著作與影音學習,可以節省許多時間避免許多冤枉路,在資訊發達的現代,請大家能珍惜難得的因緣,好好學習精進修行才是啊! 四、相關影片 自我與無我(聖嚴法師-大法鼓 0060)
無我的境界(聖嚴法師-大法鼓 0874)
希望以上分享對同修們的學習與實踐會有幫助,敬祝大家修行順利,將來淨土相逢,阿彌陀佛!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