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當一個合格在家居士?(2023年10月16日更新)
2021/10/17 13:06:00瀏覽1234|回應0|推薦0

您好!我是清淨虛空

  印順長老被譽為中國佛教自「玄奘以來第一人」,也是中國近代史第一個博士僧人,嚴謹的治學態度研究佛法,深深影響當代佛教思想,聖嚴法師都說:像印順長老這樣的人,若是在日本,絕對可以獲得好多個博士學位!」所以印順長老絕對是當代慧學非常重要的佛法巨擘。

  法鼓山法師群非常推薦印順長老的經典著作《成佛之道,但末學上網搜尋發現有人對長老的批評而有所遲疑,還好有演博師兄指點末學,太虛大師與印順長老等歷代祖師開啟僧眾的讀書風氣、培養僧才,功不可沒,因此除了閱讀聖嚴師父的影音著作外,師兄也很推薦太虛大師與印順長老,並提到早在快30年前他也是先閱讀印順長老的妙雲集,接著讀太虛大師全書,深入法華後接著讀阿含。

  因此末學在2015年間購買了印順長老的《妙雲集《法雨集陸續還有數本專論,閱讀的第一天閱讀後法喜充滿,當天天空赫見世尊在印度形象的祥雲,不可思議。印順長老曾表示,太虛大師太偉大了,大師是峰巒萬狀,他只能孤峰獨拔。而這孤峰獨拔就是長老以印度佛教為核心的研究態度,而末學看到佛陀在印度形象的祥雲,算是另一種印證與鼓勵吧!

  雖然末學資質駑鈍無法完全吸收,但配合厚觀法師的重點講解與妙雲集閱讀順序的建議,發覺長老的論述脈絡非常清晰,許多看法非常精闢,而且長老即使在戰亂中仍然持續的講經說法與寫作弘法利生,深刻感受到他為法忘軀的精神,心中敬佩油然而生。

  若真正了解長老的思想與看過他的著作,對於網路上以偏概全的批評自然就不攻自破,對於批評者末學更深感婉惜,還好有演博師兄推薦,不然差點跟印順長老失之交臂。也因為這次的例子,讓末學體會到依智不依識的重要性外,也深感末法時期言語訟爭的嚴重性,我們學佛修行的人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人云亦云甚至隨之起舞,更要慎選您的指導者,選擇在心地法門上用功,剷除無明的雜草,自然就會在耕耘處開花,獲得佛法的利益。

  末學於此分享印順長老一篇非常重要的演講:為居士說居士法。這演講內容可以讓我們曉得如何當一個合格在家居士?什麼

轉載:佛法是救世之光

二二、為居士說居士法 / 印順導師──在馬尼剌居士林講──

  居士林要我來這裡作三天演講,因為覺得佛法難聞,能夠集合在這裡講和聽,實在很不容易,所以我也很歡喜來此講說。俗說:「見公說公法,見婆說婆法」。佛法是應機的,這個地方是居士林,諸位又都是居士,所以就以居士為題說居士法。

  現在先從居士林說起,什麼叫居士?什麼叫林?居士,印度話是迦羅越。印度民族有階級的分別,即貴族叫剎帝利,宗教階級叫婆羅門,低級的叫奴隸,另外一種是從事農工商業自由經營生活的自由民。自由民在印度慢慢有了地位,與現代的資產階級相類似,就是當時的居士階級,這是居士的本義。佛法是講平等,不主張階級的,所以後來自由民一天一天多起來,居士的意義,在佛法中就變為居家之士;傳到中國,又變為在家信佛者的通稱。菲律賓稱呼居士的不多,在國內無論男的女的都稱居士,所以居士已是在家學佛的總稱了。林是眾多的意思,很多樹在一起叫林。從前多數出家人,聚集在寺院裡叫叢林;叢林並非寺廟,而是僧眾集團。現在多數居士聚集而有組織的,就叫居士林,所以林是會與社的意思。居士林在中國的歷史並不太長,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的時候,滬寧、滬杭甬兩路局內奉佛的人,組織了一個團體,叫世界佛教居士林,這是居士林的開端,而漸漸為別處所採用。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出家與在家的分別。出家人集合在一起叫出家僧,在家學佛的組織,叫居士林。這兩種有什麼不同呢?從歸信方面說,是一樣地信仰佛法僧三寶;從修證佛法說,也沒有多大的差別。據小乘說,在家能證得三果阿那含,出家能證得四果阿羅漢,相差也只有一級。在大乘佛法裡,在家菩薩可多啦。諸大菩薩中,如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只有地藏菩薩現出家相,其他都是現在家相的。不要以為在家就得不到佛法的深切修證,以為修證唯有出家才會得到。

  既然沒有差別,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釋迦牟尼佛誕生在印度,出家成佛,最初弘法時,聽眾覺悟而自願跟佛出家,佛就把他們組成僧團。佛的制度,出家人不做生意、不做官,專門弘法利生,於是佛法就以出家人為主體而延續下來。過去出家人的責任,特別著重在這方面的。這好比政黨的組織,必先有主義,黨員必定要信仰與實行這個主義,但必須有一部分人不僅信仰實行,並且要專門辦理黨務的工作一樣。這並不是說,在家眾不必推動佛法,大家知道,在家眾有父母夫妻兒女,忙於生計,各有各的工作,是不容許專門推動佛法的任務,因此才需要出家眾。出家眾,因為沒有家庭生計的煩累,所以在修持弘法方面,要便利得多。這是出家眾與在家眾稍為不同的地方。

  不要以為居士有牽累,不能學佛弘法,其實這正是居士的長處。佛教並不單只到寺廟燒香念佛,也不單只是說法坐禪,它是要化導世界,使世界上的人一天一天向善,同受佛化,同證菩提的。在家人分佈於農工商學兵各階層,佛法正需要居士的力量,把它帶到世界的每一角落。出家人保持聲聞佛教的傳統,與社會每保持相當距離;或者自己專修,暫時與外界隔絕。而大乘佛法的對象是眾生,所以著重村落鄉鎮都市的地方,向大眾弘法,深入社會。居士與社會的關係密切,更容易達成此一任務,由此可見居士在佛教中的地位,是如何的重要!居士學佛,應著重在處世的、濟世的、資生的、樂生的。切勿向消極、獨善、專門在了死度亡方面用力。所以出家眾與在家眾,應分工合作,而共同負起發揚佛教的責任。如居士林也成為一類似的寺院,便毫無意義,而失去在家佛徒組合的真正意義。

  居士應該作大乘居士,學做菩薩,上求菩提,下化眾生。要往菩提的路上走,一定要修學五法,此五法是佛特為在家眾說的。諸位學佛,先要問問自己,這五種功德,是否全部學到,或僅有少分。如人須五官端正,缺一不可,此五德,也是居士學佛所應求其做到的。五法是什麼呢?

一、信:

  信仰三寶是否深刻堅決,如猶豫不決,似信非信,就差得還遠,首先應該對三寶生起絕對的信仰。

二、戒:

  居士應該信仰三寶,更應進而修持五戒,因為戒行,是一切人生道德的基礎。學佛必須先完備人格,成為一切人中的君子。

三、聞:

  學佛的有了信仰,以及好的道德行為,還是不夠。要親近善知識,多聞佛法,得到佛法的正知見,對佛法有深刻的瞭解。佛法的種種功德,都是從聽聞得來,所以說:「由聞能知善,由聞能知惡,由聞離無義,由聞得涅槃」。

四、施:

  以上三種,都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功德不夠圓滿。要施惠於人,犧牲自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他人。

五、慧:

  上面的聞法功德,還近於一般的知識。佛法是要離執著、了生死、度眾生,都要有真實智慧。從聞思修而得真智慧,悟解真諦,才能達到佛法的深奧。所以這在學佛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學佛的人有的學識淵博,有的品德高尚,有的慈悲喜捨,各有各的長處。但居士學佛而要求上進圓滿,這五法都是要學習的。五法圓滿,才有菩薩風格,才達到做菩薩居士的第一目標。

  菩薩居士,要下化眾生,這一定要學四攝法。攝是領導攝受的意思。要影響別人的思想,使接受自己的意見,必須有方法。不要看輕自己,以為不能起什麼作用,學生可以領導同學,父母可以領導子女,店東可以領導店員,老師可以領導學生,在農工商各方面有成就的更不必說了,凡是與我們發生關係的,只要有方法都可以攝受領導他們,以佛法來熏陶他們,教化他們,救度他們,這方法就是現在要說的四攝法

一、布施:

  在經濟上、事業上、思想上,幫人家的忙,名為布施。受了你的恩惠對你自然而然發生好印象,信仰你所說的話,聽從你的指揮,就是不合情理的話,他也會順從你。有人問我:外道的教理很淺,為什麼會那樣地發達?我說:原因並非一端,但他們至少在布施方面做得很成功,好像辦學校、辦醫院,受惠的人,何止千萬!感激之下,不管天國有沒有,教主會不會救他生天,便什麼都信了。佛教徒要使佛法發展,必須從布施入手,舉辦教育慈善救濟等福利事業。假如學佛只為自己了生死,那倒算了,如學大乘佛法的要普濟眾生,那一定要學布施。所以菩薩著重布施波羅蜜,每見甲說的話,他不相信,但乙說了與甲同樣的話,他卻信了,為什麼呢?就是他與乙之間有特別因緣的關係。有施惠於人,就與人有緣,有緣就容易教化,這是弘揚佛法救濟眾生的必要方法。

二、愛語:

  以和悅的語言來共同談論,這可分為三種:

(一)、慰喻語:相見時,以慈和面容,親愛的語言待人。要是有人生病與受到災難,受到恐怖的更應勸勉他們,使得到精神上的慰藉。雖然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幫助他,可是因為溫柔的語言,同情的態度,他們會因而感激你的。

(二)、慶悅語:每個人都各有長處,就是壞人也有他的好處。凡有好處,我們都得讚嘆、鼓勵、激發,使他歡喜,可以激發他向上的心。從前歐洲有一位哲學家,起初是很平凡,因為太太的鼓勵,使他努力,結果成為著名的哲學家。要教化他人,應該先要讚嘆鼓勵人家,使他認識自己的長處,認識自己的功德,不但因此而對我們發生好感,也因此而引人走上良好的途徑。

(三)、勝益語:這是使人進一步的意思。譬如有人已能布施,應引導他更進一步的持戒;學了小乘法的,應引導他進學大乘,才是究竟。為了使人進步,不但用善語勸勉,有時也要用呵斥、責備的語言。但以誠懇的態度,真切的感情,也會得到對方的同情接受的。

三、利行:

  父母教養子女,注意兒女的身心利益,自能得到兒女的孝順;教師教導學生,如處處為學生利益著想,也必能得到學生的信仰;長官如顧到部下的利益,也會得到部屬的擁戴。所以為了教化眾生,使人樂意接受你的意見,接受你的領導,就不能不注意利行。歐洲有一特長於養野獸的,整天與老虎獅子為伍,打打罵罵,野獸也不會害他。人家問他為什麼不會被老虎咬傷,他說:這有什麼奇怪,只要使牠知道你對牠好,沒有傷害牠的意思,牠自然而然會服從你,也不隨便傷害你。畜生尚且這樣,何況是人!只要你施恩給他,處處為別人的利益著想,別人就會信賴你,接受你的化導。

四、同事:

  同事是共同擔任事務,與朋友屬下同甘苦。那怕自己的力量微小,自有許多人來幫助你、跟從你。還有,為了要教化他,須得跟他學,與他作同樣的工作。記得在抗戰的時候,有部分青年學生們,組織劇團與歌詠隊,到鄉下去演劇唱歌跳舞,鼓勵民眾,支持抗戰。雖然有了多少成就,可是收效還不夠大。他們自己檢討,原因是學生與農民的生活態度,相差太遠,有一點隔膜,農民們不容易生起共同的意識。所以觀音菩薩,才以三十二應身來化度眾生,為什麼人,現什麼身,與他一樣,便能化度他,就是這個意思。

  這四種,實是攝受人、領導人的根本方法;世間人事,也不能違反這種原則。現在以此來弘揚佛法,必得更大的效果。自己雖然修行佛法,或教化人,如不能感動別人,不能使更多人信受,我們對這四種方法,一定沒有學得到、做得好。假使這四攝法能做到了,一定會發生很大的作用。一個人總有家庭、朋友、與自己有關係的人,應該負起居士的責任,把他們領導起來,歸向佛法,使佛法能發揚光大。(明道記)

  印順長老的開示真是字字珠璣,他整理佛經上的重點勉勵我們在家居士要當大乘菩薩居士,這是非常精闢的,因為在家人有自己的生活圈,分佈於士農工商學兵各階層,佛法正需要居士的力量,把它帶到世界的每一角落,特別在知識經濟爆炸的網路時代,正知、正見、正信的在家居士扮演的角色更是重要,而且整體在家居士素質的提升,除了落實佛化家庭、健全社會安寧、促進世界和諧外,也可一併提升出家眾的素質,當出家眾素質提升後又可影響更多人來修學佛法,如此互相增上,佛法才會興旺,人間淨土才會實現。然而這一切的基本功都是在家居士在上求佛道上修學五法:信、戒、聞、施、慧;在下化眾生時修學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就是我們在家居士在人間的必修功課,勸請大家依教奉行,當合格的在家居士,讓我們一起共勉之!

希望上述內容對大家有幫助,當大家落實居士法,就是落實人間淨土!Fox恭喜恭喜

延伸閱讀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lo99&aid=16841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