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23 23:35:31瀏覽1636|回應0|推薦1 | |
記「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的國劇逸事與「貴賓戲迷」 2022.1.23 熊德銓口述、陳宗嶽繕記於台北 「國軍文藝活動中心」位於台北市中華路69號,前身是1957年10月24日開幕的「國光戲院」,當時是台北市少數有冷氣設備的劇院,也是包括政治、外交活動的多功能展演場,例如:1958年,退輔會主委的蔣經國於國光戲院發表了「團結奮鬥之道」。1962年,首屆金馬獎的頒獎典禮在國光戲院舉行。1963年,第二屆金馬獎因頒發《梁山伯與祝英台》主角凌波的「最佳演員特別獎」,造成大量影迷「萬人空巷」的包圍「國光戲院」。1963年10月陳誠副總統陪同非洲達荷美共和國總統馬伽伉儷在「國光戲院」觀賞國劇。 從1950年起,國軍為響應國家文化建設,培育國軍文藝人才,提昇創作風氣與水準,發揮戰鬥文藝功能,自1953年10月開始舉辦「國軍文化康樂大競賽」,比賽項目包括:文藝創作、繪畫、書法、歌唱、話劇、國劇等,是1960年代國軍推行新文藝運動,宣揚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活動。故每年十月慶典前,「國軍文藝中心」即為軍中「競賽戲」的演出據點。 1965年國防部將「國光劇院」收回管理,改名為「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同年的第一屆國軍文藝大會後,國軍劇團每季定期對外輪演,每檔7~10天,均假借「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為對外主要演出場地。而後軍中小班亦於假日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進行日場實習公演,除了實習演出以累積經驗之外,也對外開放作為「兒童國劇」欣賞。所以在現在中正紀念堂的國家戲劇院未啟用之前,「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是國劇主要演出場地之一,吸引了無數國內外的國戲愛好者,到此欣賞中國傳統戲劇表演,尤其是大公演時,「一票難求」,盛況空前,也是所有喜愛國劇、票友者,頂禮、觀賞與費擁有共同記憶的聖堂。 2022年1月21日,前總政戰部中將副主任熊德銓先生在看完我轉發的一篇「調查局長沈之岳」的文章之後,來訊表示:當年國劇公演時,我就知道沈之岳局長是一位神秘的座上客,他通常坐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前5排中段座位,習慣開場戲一半之後進場,散場前10多分鐘先離開。 當年我身為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政五處承辦康樂業務的上校首席參謀,因為「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屬於政五處的業務範疇,所以職務上承命有一特殊任務~必須管控「國軍文兿活動中心」國劇公演時的票務座席,同時列為ロ頭移交的重要事項。 每當重大國劇公演時,必須先製作可調整之活動座次名牌盤,送請總政戰部主任王化公(昇)上將親自過目認可,始能依核定座次出票。這裏說的是「出票」不是「售票」,因為特定對象的戲票,全是國防部的公關,甚至有些對象要由政五處派員親送到府。 沈之岳局長的票在門ロ面交,已算是方便的。也有些老立委、老國代會派司機過來取票,所以當年看國劇,旁人以為是稀鬆平常的小事一樁,承辦單位卻是忙得不可開交, 壓力也不小。 立委、國代、重要官員和名人都須特別安排,例如前國防部長俞大維先生固定保留在第一排1、3、5號。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看戲則安排在第一排2、4、6號。沈之岳局長也被列為留票、留座的貴賓之一,但座席並不固定,通常在3-5排走道的左右兩側,擇一就座,一個人獨來獨往,是一位神秘人物。我也曾在門口見到過他進場,到場時才向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票務人員取票,所以印象特別深刻,當時已傳聞他是後來成為他夫人的徐露女士的忠實戲迷。 俞大維前部長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看戱,固定排在第一排1、3、5號,這是奉當時蔣中正總統的指示而作的特別安排。據聞係1965年俞大維部長退休前,蔣中正總統親自召見慰勉時,徵詢有何願望或有何要求?俞部長什麼都不要,只表示很喜歡看戲,但購票與否,都讓國軍文兿活動中心票務人員處理感到不便,尤其座位常被讓來讓去,很是困擾。蔣中正總統聞言大笑,交待妥為安排,王化公受命後,指示政五處,凡俞部長要來看戲,固定保留第一排1、3、5號三席,票款按月結算,簽報公費列支。 在所經歷的國劇大公演中,當以1978年5月20日起,海內外國劇名伶,為慶祝第六任蔣經國總統、謝東閔副總統就職,所舉行為期十天的的國劇聯合大公演最為盛大。有顧正秋、杜月笙夫人姚谷香等眾多北京、上海一流名角參加演出,蔣經國總統也蒞臨看戲。「國軍文兿活動中心」只有座位一千一百多個,票價平日是一百元、六十元、四十元,大公演時提高到三百元、二百元、及八十元,仍然無法應付洶湧而至的訂票潮。雖然中華電視公司將《四郎探母》、《鎖麟囊》、《三進士》等三場演出製作實況錄影轉播,但是仍然無法滿足大部份未能到現場觀看戲迷的期望。欲罷不能,經再磋商,又在十天之外,加演了一場顧正秋飾蘇三的《玉堂春),前後十一天,場場爆滿,盛況空前,打破「國軍文兿活動中心」開幕以來的所有紀錄,勘稱精彩絕倫,空前絕後。 演出劇目: 第一天:《萬花亭》(陳元正飾姚期,劉小地飾漢光武,劉松嬌飾郭妃)、《富貴壽考》(嚴蘭靜飾升平公主,周正榮飾唐代宗,劉玉麟飾郭曖,王銀麗飾皇后,吳劍虹飾郭忠,楊傳英飾郭子儀)。 第二天:《四郎探母》(顧正秋「坐宮」、周韻華「盜令」、徐露「回令」分飾鐵鏡公主,周正榮「坐宮」、哈元章「出關、被擒」、胡少安「見弟、見娘」、謝景莘「哭堂、別家」、葉復潤「回令」分飾楊延輝,章遏雲飾蕭太后,周金福飾大國舅、於金驊飾二國舅,顧正秋反串「巡營」楊宗保,劉陸嫻飾後部楊宗保,劉小地飾楊延昭、井玉玲飾八姐、丁韻華飾九妹、姚玉蘭飾佘太君、胡陸蕙飾四夫人)。 第三天:後部《紅鬃烈馬》(「武家坡」:謝景莘飾薛平貴、趙復芬飾王寶釧;「銀寶山」姜竹華飾代戰公主,孫麗虹飾高思繼;「大登殿」:周正榮飾薛平貴,嚴蘭靜飾王寶釧、李陸齡飾代戰公主、王鳴詠飾王夫人)。 第四天:缺資料。 第五天:《鎖麟囊》,顧正秋飾薛湘靈,周金福飾碧玉。 第六天:《少年立志》、《將相和》、《梁紅玉》(戴綺霞飾梁紅玉,哈元章飾韓世忠,李鳳翔飾金兀術)。 第七天:《兄妹串戲》(張正芬飾孔秀英,吳劍虹飾孔懷)、《三進士》(姚玉蘭飾孫淑林,胡少安飾張文達,程景祥飾常妻,楊傳英飾常天保,高蕙蘭飾周子青,周韻華飾周妻,楊俐芳飾常院子,杜匡稷飾周院子,夏元增、修筱芬飾丫鬟)。 第八天:缺資料。 第九天:《四郎探母》(顧正秋「坐宮」、周韻華「盜令」、徐露「回令」分飾鐵鏡公主,周正榮「坐宮」、哈元章「出關、被擒」、胡少安「見弟、見娘」、謝景莘「哭堂、別家」、葉復潤「回令」分飾楊延輝,章遏雲飾蕭太后,周金福飾大國舅、於金驊飾二國舅,顧正秋反串「巡營」楊宗保,劉陸嫻飾後部楊宗保,劉小地飾楊延昭、井玉玲飾八姐、丁韻華飾九妹、姚玉蘭飾佘太君、胡陸蕙飾四夫人)。 第十天:缺資料 熊德銓先生當時在總政戰部政五處工作,且承辦此次國劇聯合大公演業務。公演結束,時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會長,同時也任「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活動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陳立夫先生,特別請副主委,也是立法委員的張光濤先生,頒發個人獎金二萬元予熊德銓先生,但是為熊德銓先生以這是本職工作堅決辭謝,最後陳立夫先生以墨寶一幅作為獎勵。 之後,熊德銓先生也獲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辦公室劉大貝秘書電話通知說:蔣秘書長召見。在他從總統府五樓的政五處辦公室走到同棟三樓的秘書長辦公室時,劉大貝秘書迎進晉見蔣彥士秘書長,蔣秘書長滿面笑容站起來,當面給予嘉勉的說:「國劇聯演辦得非常成功,辛苦你了。」說完,從座位後方取出一瓶白蘭地洋酒贈予熊德銓先生。 因爲承辦此一國劇聯合大公演,熊德銓先生親自送票,並代總政戰部主任王化公(昇)上將送金門陳年高梁酒到張大千府上,而和張大千先生結緣,不但受邀至張府早餐,亦曾受邀到安和路的老敘香園參加張府晚宴。後來熊德銓先生調任福山指揮部政戰上校主任,張府(摩耶精舍)又正好在福山轄區內,因而常有機會前往拜會,不但一起喝茶擺龍門陣,還看大千先生作畫,和他一起在庭院散步溜灣,這些都是因為國劇而結緣。 但隨著物換星移,「國軍文藝活動中心」不再是熱門的藝文場所,尤其是國劇老演員的凋零,以及國劇觀眾的大幅度減少,軍方也因應「精實計畫」裁撤了官方色彩的劇團,都是造成「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凋零的原因。只是這棟原本列冊追蹤的建築,被台北市文資委員認定不再是重要建築,管理單位也沒有提出應該保存的強烈論述,因此遭到柯市府文資會判定解除列冊,成為「待拆除的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到底是誰忘了她風光的歷史?令人潸然! ❈所附圖片來自作者與網路 ❈「國劇」由來 國劇,指京劇,現中國台灣地區仍稱京劇為國劇,京劇作為國粹和中華文化在海外的象徵,故被稱為國劇,並與西方的歌劇齊名。清代北京,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稱為北平,因此有一段時間京劇被稱為「平劇」,是中國戲曲劇種之一,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布全國。京劇在十九世紀中期融合了安徽的徽調和湖北的漢調,並吸收了秦腔、崑曲、梆子、弋陽腔等藝術的優點,在北京形成的。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京劇的腔調以西皮和二黃為主,主要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京劇形成以後遂向外地流傳,先後傳入天津、上海等地,但當地並不稱作京劇。「京劇」這一稱呼,始見於 1876 年的上海,1880 年左右 京劇進入成熟期。1917~1938 年左右,京劇發展到了最輝煌的時期,新劇目層出不窮,表演技藝精彩紛呈,人才輩出。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余叔岩、楊小樓等一代巨星均產生在這一時期。 1926年,趙太侔、余上沅等一批留美學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報》副刊上創辦《劇刊》,提倡“國劇運動”。他們主張從整理與利用舊戲入手去建立“中國新劇”,在戲劇觀念上,主張發揚傳統戲曲“純粹藝術”的傾向;在戲劇表現上,提出要“探討人心的深邃,表現生活的原力”。1931年齊如山和梅蘭芳、余叔岩、清逸居士、張伯駒等,以改進舊劇為宗旨,成立北平國劇學會,編輯出版《戲劇畫刊》、《國劇畫刊》,創辦傳習所。齊如山等人研究倡導的重點,無疑是當時菊界最鼎盛的京劇,但他們所說的“國劇”卻不僅僅是京劇,而是包括崑曲、梆子等中國的傳統戲劇,即戲曲,稱戲曲為國劇是相對於西洋話劇而言的。 ❈影片連結: 一、2014年10月14日,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票戲~空城計 https://youtu.be/ZAaUHxBK24o 二、2014年10月14日,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票戲~四郎探母 https://youtu.be/gZlKabfrsBU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