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04 16:04:18瀏覽1451|回應0|推薦1 | |
閒話「像自拍」的張大千「自畫像」 ~觀台北故宮「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有感 2021.9.3 陳宗嶽寫於台北 中國繪畫史上創作最多的畫家當屬張大千,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其在繪畫、書法、篆刻、詩詞幾乎無所不通,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一生畫了3萬多張畫,算是中國繪畫史上最多產的畫家了,其中,最特殊的,張大千畫的「自畫像」也名列畫壇之冠。 根據藝術史學者傅申先生的研究,張大千傳世的「自畫像」,從30歲到84歲都有,張大千每年都會為自己畫好幾幅「自畫像」,總數至少超過百幅。又據追隨張大千藝事活動數十年的老友黃天才,在《五百年來一大千》一書中的記載:「我自1978年大千先生以一幅八十歲自畫像賜贈給我時開始,即著意搜集他的自畫像作品及資料,二十多年來,我所收到、見到、讀到、聽到的大千自畫像,已有七、八十幅,看來,傅申的估計是絕對可信的。」書中且選印了五十多幅張大千歷年的「自畫像」。 「自畫像」形式,概分為四類:全身或半身像、頭像、山水中點景人物像、化身鍾馗像,而且其中有一個貫穿全部「自畫像」的特徵~所有「自畫像」都有張大千自26歲即開始留蓄的長髯,即使當時張大千仍值不足30歲的壯年之時。依據傅申先生的看法:「蓄鬍是張大千不欲他人因他年輕而輕視之」,也因此「長髯的形象」成了貫穿張大千一生的標誌!單然也呈現在他的「自畫像」之上。 張大千「自畫像」所以會備受世人看重的四項原因: 其一,張大千包含「自畫像」的存世作品昂貴。張大千的作品一直是全球拍賣市場上最昂貴也最搶手的作品。一如2016年,張大千作品拍出885件,成交總額3.548億美金,居全球拍賣市場榜首,長年一直是名列全球拍賣前500強的藝術家,甚至2016年躍升第一名。其中,作於1968年的張大千《自畫像與黑虎》,在最近的2018年香港蘇富秋拍中以4,200萬港元落槌,含佣金的成交價高達4,973萬9,000港元。但是,這件作品最初露面是在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謫仙館藏張大千精品專場拍賣會」上,當時的成交價僅為398.39萬港元,14年的時間價格漲了十餘倍,不禁令人讚嘆張大千「自畫像」作品的增值潛力。在藝術市場上,因為張大千「自畫像」的題材特殊:內容寓意深刻,大多取自石濤山水畫中的點景人物,加上他本人生活的實景寫生;擁有者特定~多是贈送給親朋好友的,如夫人徐雯波,女婿李先覺,弟子胡若思,好友張學良、高嶺梅、沈葦窗、梁實秋等,多題有詩句,也寄託著他對友人的思念緬懷;故而成為藏家追捧的目標。從「自畫像」作品拍賣的前十位排行榜上看,價格最高的超過了4千萬港元,價格最低的也在百萬港元以上,譬如:2011年香港蘇富比秋拍,張大千1961年作的《黃山自畫像》,拍出4658萬港元;2015年,張大千1930年作的《鍾馗自畫像》,460萬港元成交。 其二,張大千「自畫像」是當時心境的寫照。張大千的藝壇成就,倘如徐悲鴻所說:「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或是如張大千豪氣地自稱「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都是震古鑠今,因而張大千的「自畫像」,如同今天的手機「自拍」,均能反映張大千作畫當下的面貌,當然會備受關注。一如青年時的張大千,經常把自己畫成鍾馗的模樣,並在畫上題跋「世上漫言皆傀儡,老夫粉墨也登場」。中年以後,張大千的畫作主要表達自己明志感懷的情緒。到了晚年,久居海外的張大千,思鄉懷舊之情越來越濃,因此在他的「自畫像」題記中,滿是家國之戀。不過,不管何時,「自畫像」畫的必是他當時的樣貌。只是那時用的是畫筆,儘管「自畫像」沒有照片那般寫實,但是,「自畫像」的寫意、寫心,描繪的更是張大千在動畫筆畫畫時對自己的認知或期許,益發引人矚目! 其三,張大千「自畫像」有其獨特性。在那個還沒有智慧型手機可以自拍的年代,張大千拿起畫筆自繪「自畫像」,有如張大千在現代用手機拍「自拍照」,而且再加上主觀的美顏效果,饒富趣味。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劉芳如女士在解析張大千「自畫像」時說:「張大千自寫像與一般肖像畫最明顯的差別,在於他並未拘泥於肖像所習見的端莊肅穆與細膩寫實風格,時而與自己的寵物合幅,時而玩起角色扮演,將自己化身古代名人、道教神仙,如蘇東坡、鍾馗,甚至行乞者。自畫像的用筆則多採寫意法,若非畫中人那縷落腮長髯的正字標記,其實與尋常人物畫無啥差異。也正是這等率性多變的形象,更讓大千豪放不羈的藝術家真性情躍然紙上,分外地受人激賞。」 縱觀存世的張大千「自畫像」,除了可以看見他由長髯黑轉班白、到全白等不同時期容貌的變化;還能看到中國傳統人物畫的工筆、白描、寫意,甚至是自張大千自創的潑墨潑彩、簡筆狂塗等技法,仿佛也跟著重溫了大半部的中國人物繪畫史。 其四,張大千「自畫像」隱含行銷創意。張大千可以說是最懂得自我行銷的藝術家,以自己作為主角的「自畫像」,如同現在限量版的簽名「明星照」,既回應了親友的情誼,也提醒親友睹畫思人,要經常聯繫。在早期,張大千的「自畫像」更像諸多名家為張大千背書的名帖,這以張大千早年流傳最廣的三十歲自畫像「己巳自寫小像」為代表作。己巳(1929)年二月春節,張大千在六尺整紙上,用石濤的筆韻,將自己塑造成「今之石濤」的形象,畫好後,先到老師曾農髯家中求題,接著又請詩壇泰斗陳三立、詞壇宗師朱彊村、四川詩壇長老趙熙、譚延闓等清末民初詩詞諸老,及黃賓虹、楊度、葉恭綽、方地山、謝無量、林山腴、溥心畬、謝玉岑、吳湖帆等,從己巳題到乙亥,前後六年,共有32位書畫才俊先後題寫詩詞,涵蓋了當時藝壇名家,由是,《己巳自寫小像》成了一幅張大千的宣傳畫報,剛過三十而立之年的張大千也一躍龍門,名揚中國畫壇。 ※張大千的九幅「自畫像」: 一、1947年端午節,張大千為友人陳定山所畫,張大千時年49歲。 他扮鍾馗的自畫像,一般都創作於端午節。從1929年畫到1982年,他整整畫了54年的鍾馗自畫像,青年時的張大千,經常把自己畫成鍾馗的模樣,他在30周歲自賀生日時所創作的一幅鍾馗像上題詩「烏帽紅袍底樣裝,無人不笑此君狂。他年謝卻人間世,合向終南作鬼王。世上漫言皆傀儡,何妨粉墨自登場。天中假得菖蒲劍,長向人間祓不祥」則暗含自勉、自勵、自傲之意。 張大千26歲即開始蓄鬚,鬚髯豐美,大有鍾馗靈相。其兄張善孖曾言「大千每於天中節,戲以靈進士貌己像,應友人之索」。1932年端午,張大千又自畫鍾馗相,題詩兩首,詩後跋道:「壬申午日,戲寫此圖作虎艾之飭,聊同避兵之符,大千居士。」詩跋交代了他畫鍾馗是為了「避兵之符」。1936年端午,友人請張氏兄弟合作虎畫,張善子畫虎,張大千則畫鍾馗,後由善子題跋:「大千每於天中節,戲以鍾進士貌己像,以應友人之索。」 1945年,時值抗日戰爭勝利,張大千畫了兩幅鍾馗圖,一幅是《鍾馗斬蛇圖》,另一幅則是《鍾馗兄妹圖》,可見他畫鍾馗,並非「戲筆」,而有深義存焉。直到七老八十之年,他還先後畫了兩幅鍾馗,一幅是1975年,畫他與台灣京劇名演員郭小莊合扮戲裝《鍾馗嫁妹》;另一幅則是1982年畫的鐘馗全身立像,仰天遙望,並題句「老馗還作少年看」。從1929年到1982年的去世前一年,他整整畫了超過半個世紀的鐘馗自畫像。 二、1956年,張大千時年58歲時畫的「我同我的小猴兒」。 大千名「爰」,與「猿」同音,傳說在張大千出生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母親夢見一位白鬍子爺爺托著一隻黑猿交給她,次日張大千誕生,因此人們都說張大千是黑猿轉世。此畫裡展現張大千與猿猴間的親密感情,筆墨豪邁簡潔,淋漓率意。 三、1957年,丁酉年十二月,張大千時年59歲。 張大千因視網膜出血致視力受損,題語稱:此畫是其目疾半年以來第一次作此細畫,畫中其正在翻閱醫書。 四、1957年,張大千贈與友人張目寒的自畫像,張大千時年59歲。 張大千時居巴西八德園,畫中的張大千著古代文人裝束,手持書卷閱讀,是年大千罹患眼疾,於秋天赴美就診,畫中題字有自況「老來昏霧」之意。 五、1962年,壬寅年四月,張大千64歲時自畫小像。 六、1964年,時年66歲的張大千繪了張頭戴「東坡巾」高帽的自畫像。1965年7月,張大千遊比京布魯塞爾時,好友郭有守向他索畫,遂以此畫像相贈。題與中頗多思戀故鄉與感慨日益老邁之語。 1964年,張大千時年66歲時,郎靜山特赴巴西「八德園」為有30年情誼的張大千攝影,張大千頭戴「東坡巾」的類似照片,都是此時拍攝的。照片上題語:丁未(1967)年之三年前(1964年),郎靜山在巴西為張大千攝影。張大千時年66歲。 七、1969年5月,張大千七十歲自畫像。 這畫是張大千在巴西與家人共度生日時所作,自題詩道:「七十婆娑老境成,觀河真覺負生平。新來事事都昏聵,只有看山兩眼明。」畫像人物為一貫的長袍裝束與濃密的髯鬚,神態怡然。七十自畫像畫好後,由友人帶到台灣,請台灣藝壇友人名流題跋賀詞,在張大千的邀約下,畫面及裱綾四周,陸續添有張群、張維翰、曾紹杰、梁寒操、高逸鴻、黃君璧、劉太希、林慰君等15位藝壇好友的題跋賀詞,是張大千老年「自畫像」中題詩陣營最大的一幅,這與1929年張大千的三十歲自畫像「己巳自寫小像」,畫上有32位書畫才俊先後題寫詩詞,有異曲同工、前後輝映之效。只是,此時年邁70歲的張大千已經不需要原本隱含的宣傳效果,因此題字的都是藝壇好友。 八、1968年,張大千《自畫像與黑虎》,是張大千一生一百多幅自畫像中的代表作,張大千時年70歲。 創作這件作品時,張大千居住在巴西,以六尺金箋為材,是張大千所有「自畫像」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並且以潑彩作畫,色彩絢麗,畫中的張大千與黑虎展現出攝人的氣魄與精神。張大千的動物畫較多,但畫犬的少見,圖中巨犬是張大千以其在瑞士購買的聖伯納犬為範本,來畫他在敦煌寫生期間所豢養過的一隻名叫黑虎的藏獒,此犬後死於四川,張大千常懷念這隻寵物。畫此畫時張大千已患目疾,視力不穩定,但畫中的黑犬,毛髮蓬鬆,質感逼真,有很強的體量感,尤其頭部的眼、鼻、嘴、額細膩傳神,顯示出他對黑犬的熟悉。特別是他運用自己畫山水常用的潑墨、潑彩技法,使背景與人物、黑犬渾然一體,因而產生一種強烈的藝術感 渲染力,這是他對過往生活的一種念想。此畫完成後,一直由張大千自存,故只署簽識別,待添款印,後留付夫人徐雯波女士收藏,是張大千特別留給徐女士的作品之一,其珍貴性由此可知。香港蘇富比2018年10月2日秋拍時,自2,800萬港幣起拍,7分鐘後以4,2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4,973萬9,000港元。畫家署簽謫仙館主題識及題錦套簽書:自畫像。錦套:大千居士七十自畫像。謫仙館珍藏。題識:大千居士七十自畫像。謫仙館永充供養。鈐印:「謫」「仙」。 九、1973年,癸丑四月初一張大千自繪「大千居士自寫乞食圖」,時年75歲。 畫上題詩道:「左持破缽右拖筇,度陌穿街腹屢空。老雨甚風春去盡,從君叫啞破喉嚨。」這是張大千「自畫像」中最特殊的,不僅張大千自己從未畫過,恐怕他人也未曾畫過,是獨一無二的孤品。畫面中的張大千,右手拖著一根竹筇(俗稱討飯棍),左手托著一隻破缽(又稱要飯碗),作求乞狀。張大千為何把自己畫成「度陌穿街」的求乞者?早在1950年代,張大千困居印度大吉嶺時期,即在《詩和慕禪見贈詠》中稱道:「人間乞食自年年,浮世流光去若煙。」並請台北篆刻名家曾紹傑刻了一方「人間乞食」的閒章,並將印文寫進了這首詩中。 張大千畫「乞食圖」的前一年,在美國短短半年中,連續辦了三次畫展,對一位年邁古稀的長者,實屬非同小可之舉,究其原因,1972年,他從巴西遷居美國加州卡梅爾小鎮(Carmel-by-the-Sea),買房安家裝修,還要搬運巨石,移栽花木,修建園林,都需要花大錢,但是他從來不存錢,花錢又大手大腳,錢不夠用只有多開畫展。但是卡梅爾是加州海灣的一個旅遊風景城市,是美國西部最美小鎮之一,吸引許多觀光客及藝文人士,但是藝術市場不大,又是西方買家為主,西方人對中國畫不喜歡,購藏中國畫的華人藏家又不多,銷畫成了問題。也有人說,張大千遷居美國,是關雲長「走麥城」。觸景生情,也許這正是他在晚年要自寫「乞食圖」的原因。 據傅申先生說:張大千的自畫像基本上都是隨畫隨送,唯有此畫自存行篋、隨身攜帶。遷台後,他將這幅自畫像送給了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張大千逝世後,台北故宮博物院時任院長秦孝儀,接管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在重新規劃庭園時,特把這幅《大千自寫乞食圖》摹刻在石碑上,置於巨石梅丘旁,供遊客長期瞻仰。 *九幅張大千「自畫像」拍攝自2019 年 4 月 1 日-6 月 25在台北故宮展出的「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以及2018年香港蘇富秋拍。郎靜山拍攝張大千的作品,摘自網路,後經PS編修。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