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有176年歷史的台北萬華「福大同茶莊」掌櫃「論壺品茶」
2021/04/01 11:52:00瀏覽453|回應0|推薦3


與有176年歷史的台北萬華「福大同茶莊」掌櫃「論壺品茶」

             2021.4.1 陳宗嶽寫於台北

2021331日下午,與老友余讓堯特地到清代道光25年(西元1845年)即在台北第一街~貴陽街開設的「老艋舺的第一縷茶煙 - 福大同茶莊」論壺品茶。

老友小余首次是因為買烘茶的焙籠而去,第二次是因為櫃檯後櫥櫃裏陳列的1970年~1990年之間的宜興壺而去談壺,這次是第三度拜訪,我則是第一次。

坐定喝茶同時,先看了現齡73歲卻依然思緒清明的第五代茶人兼掌櫃蔡玄甫擺在櫥櫃的「礪成」款紫砂方壺,而後再看此次我們特地帶去的四把朱泥壺。其中:惠逸公款朱泥大秋水壺,蔡掌櫃說秋水的壺身應該更高挑些,這把圓了些,應該稱「蓮子壺」,也認同這與另兩把「惠逸公款朱泥平蓋折肩壺」及「朱泥文旦小壺」都是乾隆時期到代的老壺,其中「朱泥文旦小壺」的唇口、壺嘴包金部分還是在台灣做的包金,因為與北京、宜興定地做的包金顏色有所不同。另外,「大明天啓丁卯孟臣製款朱泥小壺」因為底部黏合後再用工具掃過一下,因此蔡掌櫃認為是清代乾隆至嘉慶年間的仿明代古壺,並說明那時一些古董店都聘有專業仿古的製壺人。對此,且留待來日再定奪。

席間我們挑了兩款茶來品茶,其中,我挑了一款台灣最高的高山烏龍茶~大禹嶺冬茶;小余挑了一款有35年茶齡的福建安溪南岩鐵觀音;每壺茶都可以沖到8泡以上依然有甘甜味留於齒間,蔡掌櫃說這是因為他們堅持定期休耕的茶園管理、堅持傳統乾淨的製茶工藝、親自參與製茶過程、家傳的烘焙茶技術,所以他們家的茶有茶香、有底韻,這是他們茶莊始終堅持的原則。

閒聊中,蔡掌櫃提及他13歲開始幫忙做茶,初中畢業就到山上學種茶,1970年間他還透過管道到福建安溪去種茶、學茶四年,因而對安溪鐵觀音非常了解,也感慨現在都是浙江人去安溪包地種茶,茶味變了,所以他只賣正統的老安溪鐵觀音,賣一斤少一斤。提及他此刻用來存茶的大紫砂茶罐,一個人還不易搬動,因此特地裝了有滑輪的底座,這還是35年前向宜興訂製的,訂了100個,船運到時只剩20幾個,如今大概訂不起了。對紫砂老壺的鑑賞,從他觀察壺的裡外,對壺泥質地、燒成結構、製壺工序的理解,確實別有見地,他有感嘆現在人性不同於30年前,所以他現在都是只看不說,而且現在幾乎也沒壺可看了!

最後說到他這位在「台北第一街」~貴陽街上176年老店,曾經經歷兩次淹大水,半夜睡在木床上都飄浮起來了。那時還是用木箱裝茶,不像後來是用馬口鐵裝箱,所以損失慘重,連老店面的照片都因此損毀了。另外因為決策者的偏執,使得「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艋舺~台北萬華趨於蕭條,昔日的輝煌盛況只能存在於記憶與歷史之中,令其如今提及仍忿忿不平,畢竟這是他親身經歷過的實況,也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860460230/posts/4018850154820294/?d=n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59005881